《富贵不能淫》知识点归纳

  《富贵不能淫》 一、基本内容 1.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 372-前 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县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2.作品简介: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孟子》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长于言辞,其文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他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

 3.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写孟子批驳景春的观点,具体阐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什么境遇,都要坚守仁义。

 二、基础知识积累 重点词语解释 1、岂:难道

 9、戒.之:告诫

 2、 是;这

 10、必恭必戒:..谨慎

 3、诚:真正,确实

 11、女:同“汝”,你 4、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12、夫子:丈夫 5、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13、正:准则,标准 6、焉:怎么,哪里

 14、 由:遵从 7、冠:行冠礼

 15、淫:使……迷惑、惑乱 8、命:教导、训诲

 16、得.志:实现

  谓:称作 17、移:使……动摇、改变

  18、屈:使……屈服 19、焉得:..能够

  20、居.天下之广居(动词,居住)

  居21、天下之广居(..名词,住宅)

 22、独行其道. (名词,道路)

 妾23、妇之道.也(名词,原则、行为准则)

 重点句子翻译:

 1、“岂不诚大丈夫哉? 2、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3、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4、子未学礼乎? 5、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6、女子之嫁也,母命之, 7、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8、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9、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10、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1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三、问答题 1、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的理由是什么? 因为他们具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威力。景春从权势、地位的角度来衡量:公孙衍、张仪身居高位,权倾天下,举手投足间便可以左右诸侯,可谓威风十足,这样的人物自然可称得上大丈夫。

 2、从景春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对公孙衍、张仪持什么态度?是如何看出来的?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敬仰、崇拜、羡慕。反问句式、 “诚”字、对他们能力的夸张性描述体现景春对此观点深信不疑。应该以肯定、赞叹并试图得到听话人认可的语气来读。

 3. 孟子并不认同景春的观点,他的反驳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两层: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至“妾妇之道也”为第一层,反驳景春的观点,认为公孙衍、张仪所行不过是迎合主上的“妾妇之道”,称不上大丈夫; “居天下之广居”之“此之谓大丈夫”为第二层,正面提出何谓大丈夫。

  前一个层次应该读出不屑、轻蔑和鄙视,后一个层次应该读出慷慨激昂、掷地有声。

 4. 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课后题一)

 孟子提出了三方面的标准:一、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二、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三、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乱、动摇、屈服。这三条做到了,才有资格叫大丈夫。

 5. 孟子提出的可以称为大丈夫的三个条件,位置能否颠倒?为什么? 不能。“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是作为大丈夫应该坚持的根本原则,是基础,是核心,所以必须放在最前面;“得志”、“不得志”是分两种情况讨论,是对根本原则的补充;“富贵”、“贫贱”、“威武”是三种极端情况,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又是进一步的补充,因此放在最后。

 6. 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原句回答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7. 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回答。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8.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课后题一)

 孟子认为他们只不过是顺从君王的意志,就像当时出嫁的女子完全顺从丈夫的意志一样。他们既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在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当然算不上大丈夫。

 9.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10.孟子如何批驳对方并提出自己观点的?即论证思路 首先,用反问句否定了景春观点,包含对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和鄙视。接着,孟子用“妾妇之道”来类比“公孙衍、张仪之道”。指出公孙衍、张仪只是顺从君主的意志,没有独立的人格、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非、曲直标准的本质。然后,正面提出自己心目中的大丈夫的标准。

 11、《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从文中举一两个例子做具体分析。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三句,采取排比的形式,气势磅礴,义正词严地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实质,三个“天下之”的反复,将大丈夫精神的崇高性推到极致。

 12.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13.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请举例说明。

 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

  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

 14.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如何提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种浩然之气?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当遵守做人的原则,提高品行素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如:在路上捡到别人丢失的东西,不能贪财将东西占为己有,应当坚守做人的原则,将东西归还失主

推荐访问:富贵不能淫 知识点 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