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剂不止是安慰 安慰剂

  巧妙使用安慰剂      才28岁的孙燕不知不觉就患了失眠症,开始每天晚上她变着法子催自己入眠,记数、数星星、看书、喝牛奶、练瑜伽等都不能让其入睡。而不能入睡的结果是每天头晕眼花,工作中丢三落四。创纪录的时候她有一个星期没能入眠,精神几乎垮掉。后来没有办法了,就只有依靠安眠药入睡。
  事情的转机是在她交了一位学医的男朋友之后。男友知道她每天要靠安眠药才能入睡后并没有表现得吃惊,而只是笑了笑。男友甚至没有说如果长期依赖安眠药会对身体如何不好,如何影响精神和健康等等。从这一刻,孙燕就知道她交了一个成熟和值得信赖的男友。因为即使是她的母亲也会吓唬她,别吃那么多的药,对你的身体不好,将来没准还会影响到生育和下一代。每当母亲这么说,她的心里就沉甸甸的。事情可能的确如此,母亲也的确是关爱她,可是这些话却让她加重了心理负担。但如果不服药,她睡不着觉,别说正常工作,就是白天要打起精神来都很不容易。谁愿见到一个萎靡不振的人呢?
  孙燕的医生男友说,治她的失眠包在他的身上,用不着担心。男友为她制订了一个计划,从周一到周末,每天有不同的锻炼方式,包括步行、骑车、爬山、游泳、打球等。同时男友还对她说,为她准备了一种新进口药,效果比国内的安眠剂好得多,服用的量少,因而不良反应会减少。如果配合为她制定的其他康复方式,将会让她彻底告别失眠,最后不用服安眠药。
  日子在一天天过去,孙燕也在按照其男友的计划在服药和锻炼。每次服药,都是男友为她准备好,看着她服用后才离开。药量从过去的几片到2片、1片,再到半片。只是半片的时间特别长。也就是在服用半片的时候,孙燕发现了其中的秘密。什么进口的安眠剂呀,其实那就是维生素C,有时那半片药还只是装了一点特殊的面粉而已。
  在孙燕的逼供下,男友从实招供。其实与她相处以来,男友就自制安眠药,用维生素C、炒熟的面粉和安眠剂的成分兑在一起,到后来,安眠剂的成分就逐渐减少以至完全没有。实际上,后面的安眠剂其实就是安慰剂。因为,男友相信孙燕通过各种手段已经摆脱了对安眠药的依赖。男友是通过精心设计,以安慰剂和其他方法帮助孙燕战胜了失眠并告别了对安眠药的依赖。
  
  安慰剂的原理和新发现
  
  安慰剂已经使用了好几个世纪,它的作用主要有两点。一是对人使用时把本来没有药物作用的安慰剂说成是有效的药物,让人在内心相信用了真药和好药,从而治疗疾病。当然,这种情况有时是针对人们的心理疾病,但更多的是提高病人的信心,并因此而增强其免疫力。这也是精神作用于物质的效果。
  二是在病人和医生都不知道(双盲)的情况下来试验一种药物的真正临床效果,其本质用意在于排除心理作用对药效的评价。其实,从这一点已经看出,心理作用(意识)是可以影响存在的。那么,安慰剂所表现出来的意识影响存在的效果有多大,能得到事实或物质的证明吗?现在的一些研究正在初步回答这个问题。
  美国普林斯顿和密歇根大学的一个功能性磁共振大脑扫描(fMRI)的研究发现,一个人大脑产生疼痛的时候,安慰剂的确能缓解大脑的疼痛,尽管安慰剂并没有任何药物成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效果呢?
  大脑扫描的结果表明,一个人如果相信虚拟的治疗(无论是药物还是其他方法)正在与病魔作战时,其大脑中与感觉疼痛有关的区域的活动就会减轻,疼痛也就随之降低。密歇根大学的肯尼斯・凯西博士说,当安慰剂发生作用时,大脑中的确有某种东西持续出现以减轻大脑的敏感性。而以前的一些研究也显示,安慰剂可以让患抑郁症的病人的大脑发生变化而减轻症状,于是这两种结果互为印证了安慰剂的作用。
  从字面意义来理解安慰剂可以追溯到它的形成。安慰剂源于拉丁文,原意是“我会(将)高兴”(Ishallplease),医生的做法是,对已经病入膏肓又爱莫能助的病人开出糖丸,以此给予安慰。没有想到的是,安慰剂不仅对一些病人产生了作用,而且还对试用真正的药物和药效产生了作用,因为它能起到对比作用,正所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今天,临床结果表明,约30%的病人服用安慰剂能起到缓解病情的作用。而且,心里感觉方面的疾病,安慰剂的作用就显得更为有效。比如,肯尼斯・凯西的研究就证明,安慰剂可以影响到大脑中引起疼痛感觉的区域。
  孙燕便是在其男友的安慰剂的帮助下,在内心深处相信男友所提供的安慰剂药物就是特效的安眠药,从而治好了失眠。当然,这也与爱情的信任有关。
  
  安慰剂有没有物质基础?
  
  大脑的活动,包括不同部位的活动和活动的时间长短和强弱,往往决定着我们的不同感觉,以及怎样感觉和感觉有多大。当然大脑的活动也首先取决于人们所接触、看到和认知的事实、事物。但是,当人们希望疼痛感减轻时,即使疼痛刺激的程度和时间是一样的(疼痛源一样),疼痛的神经通路,即在神经网络中由疼痛刺激的区域会表现出较少的活动。这就可能减轻疼痛。
  两个研究小组对47名志愿者进行功能性磁共振大脑扫描(fMRI)观察他们的大脑血流情况,这种观察实际上是一种对大脑功能的实时监察。试验用的电刺激和热刺激是两种都能引起疼痛,但对人无害的刺激。对志愿者给予两种疼痛刺激的任何一种,随后,当他们相信他们的胳膊上已经贴上了止痛的乳膏时,很多人便感觉疼痛减轻了,而这时大脑中的疼痛回路便表现出活动减少。
  受试者分为两组,一组使用的是真的止痛剂,而另一组使用的是安慰剂,止痛剂和安慰剂都是颜色相同的乳膏。结果是,使用安慰剂组和使用止痛剂组的人在大脑的痛觉感受区(包括前扣带皮质区、丘脑和脑岛)都减少了活动,自我感到的痛觉也减轻了。
  
  心诚则灵有道理
  
  看来,安慰剂止痛的前提是,受试者认为安慰剂是有真实效果的药物,由此才会在大脑的活动中产生药物会显效的意识。尽管这是一种受骗,但其意识的产生也来源于物质,当然这种物质并非真正有功能的物质。另一方面,研究也表明,安慰剂并没有阻断疼痛从体表、体内其他部位传到大脑并产生感觉,但问题的本质在于,安慰剂改变了大脑对安慰剂这种物质或信号的解释。所以,人产生疼痛的机理在于,一方面要依赖于所接收到的感觉(痛觉信号),另一方面也依赖于每个个体对这种信号的解释以及当时的情绪。
  比如,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队伍得出的恰恰是另一种结果,因为受试者安慰剂的解释不同。当受试者并不相信安慰剂的作用时,也就是没有被安慰剂愚弄时,他们的大脑活动就不会显示任何变化。这一正一反的结果也正说明,相信安慰剂是真的药物时,就对相信者有作用,正如孙燕相信其男友提供的药有效一样;但是如果不相信,就没有效果。
  当然,要确切解释安慰剂的机理也许还要更多的研究来证明,但同时如果盲目相信安慰剂能起大作用也是不可取的。因为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影响物质的,但这样的影响只是部分的少量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可以缓解问题。
  相信安慰剂的作用还可能产生另外一种结果。如果能适当运用安慰剂效果,也许能更好治疗疼痛并减少对人体的伤害,因为所有镇痛和止痛药对人都是有害的,甚至有致命副作用。至少在交叉使用止痛药和安慰剂时,可以减少用药量,也就能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同时,如果能明确安慰剂对大脑意识作用的机理,也就能解释为什么一些人可以少用止痛药,而另一些人却需要大剂量止痛药。这对于减少药物剂量从而减少药物副作用同样是重要的。
  责编:张宝盈

推荐访问:安慰剂 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