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企业民主管理的基本任务

  试论企业民主管理的基本任务 ***

 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我党我国各项宏伟目标实现的根本任务之一。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三项要求之一,就是比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更高更切实的民主。因而我们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必须在我们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中扩大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尤其是随着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加快和深化,使企业民主生活的制度化,保证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维护全社会的安定团结,充分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稳步发展具有特殊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企业民主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在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和法规法令的指挥下开展活动,其根本点应放在充分利用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谋求最大的经济效果,保证企业向社会提供尽可能多的产品或劳务,向国家提供更多的税金,同时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包括职工个人的利益。为此,要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正确地计划和组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正确确定企业的生产经营方针和策略,不断增加产品产量和花色品种,提高产品质量,节约劳动消耗,讲求经济效益,保证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企业各项经营指标。从不少企业的成功经验,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任务应放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民主选举企业法人代表 一个企业的好坏除了有党和国家的政策法令作保证外,主要是取决于这个企业的主要领导人厂长(经理)的综合素质的反映。因此,企业民主管理的主要任务也就是民主选举企业的法人代表厂长(经理)。没有一个群众信得过的企业领导人,企业就不可能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和本单位制定的各项经营目标,也不可能顺利地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法令,更不可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企业领导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相统一的,这种统一是劳动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正确地、有效地发挥的必要前提。”让职工代表(或全体职工)民主选举企业法人代表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根本保证,这也是企业民主管理的最大的民主。它体现了企业职工对企业领导人的意愿,体现了工人阶级在企业管理中最大的权力,也是工人阶级在企业中主人翁地位的重要体现。让群众推选厂长(经理)的办法可以根据各单位的具体情况,采取群众推荐,上级考查等不同的形式;也可采取公开竞聘,择优录用的原则,真正选出群众信赖,德才兼备的领导人。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厂长(经理)有以下好处: 第一、转变了单纯由上级部门任命企业主要领导人而导致有些企业领导人只替上级部门负责,而不替群众着想的上下脱节的不正常现象。通过民主推荐出的领导人群众信得过,对企业情况熟悉,他既要考虑如何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又要考虑如何帮助职工排忧解难,能与群众打成一片,在工作中坚持原则,以身作则,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当职工群众的知心人。这样,对于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群众中的聪明才智起着良好的带头作用。 第二、实行任期民主选举,使企业法人有“危机感”。实行民主推荐打破了企业领导干部的铁交椅,如果达不到上级部门的要求,得不到群众的满意,完不成任期目标,群众就有权罢免,另选厂长(经理)。这样一来,在位者感到有压力,就会自觉将压力变动力,从当选之日起,就会把自己所有的聪明才智潜心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想方设法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来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职工多谋福利。 第三、有利于树立企业职工的竞争意识和产品的竞争力,增强企业的活力。实行民主选举,人才开发工作展现了新途径,一批确有真才实学的人勇于站出来参加竞选,为人才的开发创造了广阔的视野,同时当选的领导者为了使企业的产品在本行业中创一流水平,就会千方百计跟踪市场,不断开发新产品,使自己企业的产品在千百家同行业中具有竞争力,永葆旺盛的青春活力。 二、民主决策企业内重大问题 推选了好的厂长(经理),就是帮助他们对企业内重大问题进行民主决策,将企业民主管理落到实处的重要环节,它是广大职工民主治厂的根本体现和有效办法。 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在国有企业中普遍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然而,无数许多不尊重、不相信工会组织和职工代表在审议企业重大决策、监督行政领导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的权力和作用的做法,也阻碍了党的政策的落实和国家法律的执行。《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决定》中强调: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必须正确解决职工和企业的关系,真正做到职工当家作主,做到每一个劳动者在各自的岗位上,以主人翁的姿态进行工作,人人关注企业的经营,人人重视企业的效益,人人的工作成果同他的社会荣誉和物质利益相联系。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让职工代表民主决策企业内部里的重大问题,让大家都明白工厂(公司)内的重大问题,才能使职工知道厂情,明辨方向,坚定信心,增添干劲。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法》中第五章也明确规定了企业的民主管理中职工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一)听取和审议厂长(经理)关于企业的经营方针、长远规划、年度计划、基本建设方案、重大技术改造方案、职工培训计划、留用资金分配和使用方案、承包和租赁经营责任制方案的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二)审查同意或者否决企业的工资调整方案,奖金分配方案,劳动保护措施,奖惩办法以及其它重要的规章制度;(三)审议决定职工的福利基金使用方案,职工住房和其它有关职工生活福利的重大事项。这些都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厂长(经理)对单位重大问题的决策要交职工代表审议通过,提出意见和建议。职工群众平等地、普遍地、直接地管理企业,这是职工对企业当家作主的具体体现。职工群众只有在实际上而不是形式上享有管理企业的权利,他们才能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 把企业内重大问题交职工代表(职工大会)帮助厂长(经理)决策,变过去少数人的管理为大多数人的管理,使厂长(经理)的管理有了坚强的群众基础,也就必然会提高“指挥者”的权威,增强企业的活力,增长企业的生命力。同时让大多数人民主决策厂里重大问题,既可减少“一人说了算”造成的重大失误,又能集思广益,充分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有利于加快企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民主监督企业各级干部 一个企业是否有活力,关键在于这个企业内在素质,而企业所有成员中各级干部又是起决定因素的。因此,民主监督企业各级领导干部是企业民主管理的重要环节,它是关系到一个企业生死存亡和是否有朝气的极为重要的问题。 党中央一再强调指出:“无论实现哪种管理制度都要贯彻和体现注重实效,鼓励竞争,民主监督,公开监督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中第五十二条第5点规定:“评议、监督企业各级行政领导干部,并提出奖惩和任免的建议”。民主监督各级干部是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们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而不是人民群众的主人,只有通过民主监督,才能有效地保证干部队伍的纯洁性,才能使干部真正成为人民的公仆,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成为带领群众大干快上,振兴企业的带头人,才能体现人民群众是我们国家的主人。 怎样才能民主监督好企业内各级干部呢?当前最有效的办法有三种:(一)定期述职。每名干部都必须定期作述职报告,主动自觉地把自己任职期间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如实向职工进行汇报,以及下一步改进的措施,接受职工群众面对面的质询,让职工群众真正了解自己,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二)民主测评。各级组织要认真组织职工群众对干部进行民主测评,对基本称职的干部进行“黄牌”警告,限期改正,对不称职的干部,作降级或免职处理。(三)群众检举。职工可直接向厂长(经理)或厂党委纪律检查委员会检举揭发干部的不正之风,然后根据群众检举的情况,调查落实,作出处理。在民主测评干部中,着重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按“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进行评议,重点放在“绩”和“廉”上,检测他为企业改革和经济发展做了多少实事,是否勤政廉洁,遵纪守法。二是“三看”。即:看干部的成绩是否总结到位,问题是否找准;看干部通过评议精神是否振奋了,团结是否加强了,作风是否转变了,战斗力是否增加了;看整改措施是否具体得力,工作思路是否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三是搞好“四个结合”。即:会上评议与会后谈心相结合,口头述职与民主评议相结合,背靠背与面对面相结合。这样做,群众感到对自己是真相信,真依靠,充分调动了主人翁责任感,他们就会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地对每名干部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肯定干部的优点和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使评议工作收到预期的效果。通过民主评议,使干部可以及时总结经验,找到差距,有针对性地学习理论,钻研业务,提高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自觉挑起建设企业,服务职工的重担。 企业民主管理是我们党执行的方针,不是形式的而是国家的法定制度,任何忽视或削弱民主管理的做法都是对社会主义性质的曲解。《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强调:“企业活力的源泉,取决于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当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在企业各项制度中得到切实保障,他们的劳动又与自身的物质利益紧密联系的时候,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能充分发挥出来”。企业民主管理的基本任务一旦得到全面落实,企业的经济效益必将得到较大提高,将会有力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企业也就充满活力与朝气,两个文明建设就能稳步、协调、健康的发展。

 

推荐访问:民主管理 试论 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