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消化功能紊乱性疾病(4)】消化不良的症状

  (接上期)   15.吃牛奶会引起过敏吗?   小儿对牛奶过敏主要发生在婴幼儿时期,发生率约1%。因为牛奶中含有多种蛋白质,它们对婴儿来说是一种异性蛋白质,易引起过敏,其中有一种叫β-乳球蛋白,会损害小肠黏膜,是主要的过敏原。小婴儿肠道通透性较高,如果对致敏的牛奶蛋白处理和清除功能紊乱,会使小肠黏膜致敏,发生一系列的过敏表现。
  牛奶过敏有3种表现:
  ⑴即刻反应,多发生在6个月以内的婴儿,在喂牛奶后几分钟到几小时内发生过敏,表现为荨麻疹、痒疹、面色苍白,重的发生喉及支气管痉挛、血压下降、休克等,症状可在24~48小时内消退。
  ⑵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较为多见。表现为口唇或口腔黏膜水肿、呕吐、腹泻和腹痛。呕吐可为喷射样,常含有胃内容物,腹泻多为水样,可带有黏液和血丝,严重的还可以发生脱水。若不停用牛奶,可发展成慢性顽固性腹泻。
  ⑶小儿缺少乳糖酶,不能水解牛奶中的乳糖,使小肠内渗透压增加,产生腹泻、腹痛和腹胀。少数患儿对脂肪吸收不良,还会发生脂肪泻。
  小婴儿腹泻伴有过敏表现要引起警惕,最简便的检查方法是:停用牛奶后症状在几天内会明显好转,若再摄入牛奶,在48小时内会出现症状。
  16.怎样防治牛奶过敏?
  牛奶过敏是可以预防的,小儿出生后奶癣很重,或者在家庭中有其他小儿对牛奶过敏,那么最好是用人奶喂养或用豆奶代替。
  如果小儿对牛奶过敏,应该从其食物中去除牛奶。由于羊奶、马奶也有交叉过敏反应,所以不能应用。如无人奶,可用豆汁、肉汤和酪蛋白水解产物代替牛奶。病程长,伴有明显营养不良的小儿,需从静脉内输入营养。小婴儿因食物简单,排除牛奶过敏容易,改用代乳喂养的同时可加辅食品,如蛋黄泥、菜泥、胡萝卜汁等,以后逐渐增加固体食品即可。
  牛奶过敏的小儿随着年龄增长,过敏程度会逐渐降低乃至消失,所以在6个月后可给少许牛奶以了解是否过敏,若无症状可逐渐增加牛奶量,一般到了2岁以后牛奶过敏已很少见,仅有个例过敏可延续到5岁。
  对于喝牛奶后立即过敏的小儿,需肌肉注射1∶1 000的肾上腺素,并吸氧,静脉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有荨麻疹的小儿可用抗过敏药,腹泻严重者还需补液,以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17.菌群失调性腹泻是怎么引起的?
  小儿正常的粪便中大约含有107~1012个微生物,90%属于大肠的正常合法“居民”,如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肺炎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产荚膜杆菌、白色念珠菌等按一定比例组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一种生态平衡。若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敏感的细菌就会受到抑制,而未被抑制的细菌或真菌大量繁殖,生态平衡受到破坏,就会引起菌群失调性腹泻。
  菌群失调性腹泻的主要原因是小儿患了严重的感染性疾病或慢性消耗性疾病或大手术后抵抗力明显低下,若此时用大量广谱抗生素或皮质激素治疗,则使小儿免疫力更加低下,对抗生素敏感的正常菌群会受到抑制,而不敏感的病原菌就会大量繁殖,引起腹泻。
  腹泻多呈黄绿色水样便,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中毒症状较重,大便水分多,呈暗绿色,带黏液,并有大片假膜排出。霉菌性肠炎常伴有鹅口疮,大便呈豆腐渣样,带有泡沫。大便每日多在10次左右,腹痛较轻。由于患儿常有营养障碍,免疫功能低下,腹泻多较顽固。
  菌群失调性腹泻的治疗首先应立即停用广谱抗生素及皮质激素。由于患儿营养状况及抵抗力差,需酌情补充丙种球蛋白或免疫调节剂,同时给予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活菌制剂等,以辅助肠道正常“居民”繁殖,使肠道菌种达到平衡。许多中药有调节免疫的作用,可考虑应用。如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腹泻可以选用万古霉素等,若为霉菌性肠炎可选用抗真菌药。
  18.婴幼儿生理性腹泻会影响健康吗?
  婴幼儿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此类婴儿外观虚胖,常有奶癣。医学上称为“渗出性体质”。婴儿出生后不久,大便次数就很多,排出黄绿色的稀便。一般无呕吐,食欲好,体重增加也不受影响。待添加辅食后,大便次数会逐渐减少,所以不需要任何治疗。
  婴儿非感染性腹泻还包括吸收不良综合征、喂养不当、天气骤变或滥用抗生素等原因引起的腹泻。
  喂养不当是非感染性腹泻的一种常见原因。如喂养时蛋白质少,碳水化合物多,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在肠内发酵引起腹泻。喂养不定时、过多、过少以及突然改变食物的品种都会引起肠道功能紊乱,致使腹泻。
  长期应用抗生素,尤其是抗菌谱很广的药,会使正常肠道菌死亡,而那些对抗生素有耐药性的致病菌大量繁殖,引起腹泻。抗生素还会刺激肠道引起肠蠕动加快,并使葡萄糖吸收减少,双糖酶活力减低,产生腹泻。
  外界的气候突然改变也是引起小儿腹泻的原因。天气突然变凉,腹部受冷会使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消化液分泌减少,加之口渴饮水多,使胃液稀释,消化道负担增加,都会诱发腹泻。
  患儿肠道缺乏双糖酶、肠道畸形、肠寄生虫、肠道过敏等都是引起非感染性腹泻的原因。
  非感染性腹泻除生理性腹泻外,都应到医院仔细检查及时治疗,决不能擅自乱用抗生素,以免引起严重的后果。
  19.对腹泻小儿如何正确调理及安排饮食?
  在婴幼儿时期,由于消化器官尚未发育成熟,胃肠黏膜娇嫩,胃肠壁的肌肉发育不完善,消化酶分泌较少,胃液的酸度弱,而且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饮食需要量相对较成人大,消化器官处于紧张状态,一旦喂养不当,就会引起腹泻。
  对腹泻次数较多或有呕吐的小儿需禁食6~8小时,使消化道能得到充分的休息,有利于消化功能的恢复。在禁食期间应少量多次喂糖盐水,每100毫升温开水中加入葡萄糖20克,小苏打0.3克,喂水量每公斤体重50~60毫升。如呕吐较频繁,可在小儿舌面上滴姜汁,有止吐作用。禁食后最好给予母乳,如果是人工喂养,用牛奶加1倍水及5%的糖。用10%的米汤代替糖水更佳。牛奶每3~4小时喂1次,每公斤体重50~60毫升。以后逐渐增加,每公斤体重120~150毫升后,再逐渐减少牛奶中的水分,到3~4天后,可恢复到全奶。
  中药对婴幼儿腹泻的调理有很好的效果,应根据小儿腹泻的类型给予。
  ⑴积滞型腹泻,多因饮食过量或多食油腻生冷的食物引起,大便酸臭,舌苔厚腻,常有口臭。可用炒山楂、炒麦芽、炒谷芽、鸡内金、六曲、陈皮共研细末,放入米汤内调成稀糊状,早晚各1次。
  ⑵湿热型腹泻,多因感染细菌或病毒引起,常伴有发热、大便呈腐臭味,舌质红,舌苔黄。可用新鲜葛根切片磨碎沉淀后取粉,用葛粉与糯米共煮稀粥服用。
  ⑶脾虚型腹泻,多因急性腹泻未及时治疗而迁延不愈,或体弱小儿平时饮食不当引起。表现为病程长,纳呆少食,面色萎黄或苍白,大便清稀伴有不消化奶块。可用茯苓、芋艿、粳米、红枣共煮稀粥,每日服用2~3次;或用新鲜山药加糖少许,煮后食用,每日1~2次。不会吃粥的小婴儿可服米汤,待大便正常后,尚需连续服7~10天,以巩固疗效。
  (待续)

推荐访问:小儿 性疾病 消化 功能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