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题库(含答案)-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 / 要点

 名词解释

 1.生产性粉尘 是指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2.尘肺 是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粉尘而发生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3.粉尘的分散度 是指物质被粉碎的程度,以粉尘粒径大小的数量或质量组成百分比表示。

 4.空气动力学直径 是指粉尘粒子 a,不论其几何形状、大小和比重如何,如果它在空气中与一种比重为 1 的球形粒子 b 的沉降速度相同时,则 b 的直径即可算作为 a 的 AED。

 5.可吸入性粉尘 直径小于 15μm 的尘粒。

 6.可呼吸性粉尘 5μm 以下的粒子可达呼吸道深部和肺泡区。

 7.矽肺 在生产过程中因长期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粉尘达一定量后而引起的以肺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8.混合性尘肺 由长期吸入含游离二氧化硅和其他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9.硅酸盐肺

 由长期吸入含结合二氧化硅(石棉、滑石、云母)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10. 粉尘沉着症

 有些生产性粉尘(锡、钡、铁)吸入人体后,沉积于肺组织中,呈现一般异物反应,可继发轻微的肺纤维化改变,对健康无明显影响或危害较小,脱离粉尘作业后,病变可无进展或 X 线胸片阴影消退。

 11. 矽尘作业 通常把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 10%粉尘作业称之为矽尘作业。

 12. 速发型矽肺 由于持续吸入高浓度、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粉尘,经 1-2年即发病,称为“速发型矽肺”。

 13. 晚发型矽肺 接触较高浓度粉尘,但时间不长即脱离矽尘作业,此时 X

 线胸片未发现明显异常,然而在脱离接尘作业若干年后始发现矽肺,称为“晚发型矽肺”。

 14. 尘细胞 石英尘被吸入肺泡后,引起肺泡巨噬细胞聚集,吞噬尘粒成为尘细胞。

 15. 矽性蛋白沉积:病理特征为肺泡腔内有大量蛋白分泌物,称为矽性蛋白,随后可伴有纤维增生,形成小纤维灶乃至矽结节。

 16. 圆形小阴影 是矽肺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 X 线表现形态,呈圆形或近似圆形,边缘整齐或不整齐,直径小于 10mm,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越高其致密度越高,分为三种类型:p(<2.5mm)、q(1.5-3.0mm)、r(3.0-10mm)。

 17. 石棉小体 石棉纤维被巨噬细胞吞噬后,由一层含铁蛋白颗粒和酸性粘多糖包裹沉积于石棉纤维所形成,铁反应呈阳性,一般长为 30-50μm,粗 2-5μm,金黄色,典型者呈哑铃状、鼓槌状,分节或念珠样结构,轴心为无色透明的石棉丝。

 18. 正辐射 周围物体表面温度超过人体表面温度时,周围物体表面向人体发放热辐射而使人体受热。

 19. 负辐射 周围物体表面温度低于人体表面温度时,人体表面向周围物体辐射散热。

 20. 高温作业 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时,工作地点的气温高于室外 2℃或 2℃以上的作业。

 21. 高温车间 一般将热源散热量大于 23W/m3 的车间称为热车间或高温车间。

 22. 干热作业 生产场所的气象条件特点是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而相对湿度低。如轧钢、铸造、陶瓷、火电等。

 23. 湿热作业 生产场所的气象条件特点是高气温、气湿,而热辐射强度不大。如印染、造纸、矿井等。

 24. 夏季露天作业 夏季的农田劳动、建筑、搬运等露天作业,除受太阳的辐

 射作用外,还受被加热的地面和周围物体放出的热辐射作用,其作用持续时间一般较长,加之中午前后气温升高,又易形成高温、热辐射的作业环境。

 25. 热适应 是指人体在热环境中工作一段时间后对热负荷产生适应的现象。

 26. 热射病 由于人体在热环境下,散热途径受阻,体温调节机制紊乱所致,临床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可高达 40℃以上,先出汗、后无汗,并伴有干热和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中枢系统症状。

 27. 热痉挛 由于大量出汗,体内钠、钾过量丢失所致。主要表现为肌肉痉挛、伴有收缩痛,患者神清、体温多正常。

 28. 热衰竭 由于高温作业,体内血液的重新分布,导致脑部供血暂时减少而晕厥。一般起病急,先有头昏、头痛、心悸、出汗、恶心、呕吐、皮肤湿冷、面色苍白、血压短暂下降,继而晕厥,体温不高或稍高。

 29. 中暑 在高温环境中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致性疾病。

 30. 生产性噪声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声音频率和强度没有规律,听起来使人感到厌烦。

 31. 稳态噪声 随着时间的变化,声压波动小于 5dB 的生产性噪声。

 32. 脉冲噪声 声音持续时间小于 0.5 秒,间隔时间大于 1 秒,声压有效值变化大于 40dB 的生产性噪声。

 33. 等响曲线 利用与基准音比较的方法,可得出听阈范围各种声频的响度级,将各个频率相同响度的数值用曲线连接,即绘出各种响度的等响曲线图。

 34. 响度级 根据人耳对声音的感觉特性,联系声压和频率定出人耳对声音音响的主观感觉量。

 35. 声级 为了准确评价噪声对人体的影响,在进行声音测量时,所使用的声级计是根据人耳对声音的感觉特性,参考等响曲线,使用 A、B、C、D 几种计权网络,使用频率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

 36. 暂时性听阈位移 是指人或动物接触噪声后引起听阈变化,脱离噪声环境后经过一段时间听力可恢复到原来水平。

 37. 听觉适应 短时间暴露在强烈噪声环境中,感觉声音刺耳、不适,停止接触后,听觉器官敏感性下降,听力检查听阈可提高 10-15 dB,离开噪声环境1 分钟之内可以恢复。

 38. 听觉疲劳 较长时间停留在强烈噪声环境中,引起听力明显下降,离开噪声环境后,听阈可提高超过 15-30dB ,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听力才能恢复。

 39. 生理性听觉疲劳 一般在十几小时内可以完成恢复,常以 16 小时为限,即在脱离接触后到第二天上班前的时间间隔内,恢复至正常水平。

 40. 永久性听阈位移 噪声或其他因素引起的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的听阈提高。

 41. 噪声性耳聋 是人们在工作过程中,由于长期接触噪声而发生的一种进行性的感音性听觉损伤。

 42. 爆震性耳聋 在某些生产条件下,如进行爆破、由于防护不当或缺乏必要的防护设备,可因强烈爆炸所产生的振动波造成急性听觉系统的严重外伤,引起听力丧失。

 43. 振动频谱 是将按频带大小测得的振动强度(加速度有效值)数据排列起来组成的图形。

 44. 4 小时等能量频率计权加速度有效值

 作为人体接振强度的定量指标,是在频率计权和固定接振时间的原则下,计算加速度有效值。

 45. 运动病

 又名晕动病,是作业人员在车、船或飞机等交通工具上工作,由于颠簸、摇摆或旋转等任何形式的加速度运动,刺激人体的前庭器官,而出现一系列急性反应性症状的总称。

 46. 局部振动病 是长期使用振动工具而引起的以末梢循环障碍为主的疾病,

 可累及肢体神经及运动功能,发病部位多在上肢末端,典型表现为发作性手指变白。

 47. 振动性白指 由局部振动所引起的手指的间歇性发白或发绀。

 48. 电离辐射 当量子能量水平达到 12 eV

 以上时,对物体有电离作用,可导致机体的损伤的电离辐射。

 49. 非电离辐射 当量子能量水平小于 12 eV

 时,不足以引起生物体电离的电离辐射。

 50. 射频辐射 指频率在 100kHz-300GHz 的电离辐射,包括高频电磁场和 微波。

 51. 电光性眼炎 波长为 250-320nm 的紫外线,可大量被角膜和结膜上皮所吸收,引起的急性角膜结膜炎。

 52. 职业性肿瘤 在作业环境中长期接触致癌因素,经过较长期的潜伏期而患的某种特定肿瘤。

 53. 职业性致癌因素 能引起职业性肿瘤的致病因素。

 54. 确认致癌物 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已有明确证据表明对人有致癌性的理化物质。

 55. 可疑致癌物 分两种情况,一是动物实验证据充分,但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有限。二是动物致癌试验阳性,特别是与人类血缘相近的灵长类动物中致癌试验阳性,对人类致癌可能性大,但缺少对人类致癌的流学证据。

 56. 潜在致癌物 在动物实验中已获得阳性结果,但在人群中尚无资料表明对人类有致癌性。

 57. 接触评定

 是通过询问调查、环境监测、生物监测等方法,对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

 58. 生物监测 是职业性有害因素评价的组成部分,指定期地监测人体生物材料中毒物和(或)其代谢产物的含量或由其所致的生物效应水平,并与参比

 值比较,以评价人体接触毒物的程度及可能的健康影响。

 59. 健康监护 是通过各种检查和分析,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对接触者健康的影响及其程度,掌握职工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健康损害征象,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有害因素所致的疾患的发生、发展。

 60. 职业流行病学 是以职业人群为研究对象,采取有关流行病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在人群、时间、空间的分布,分析接触与职业性损害的剂量反应关系,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险度及预防措施的效果,找出职业性损害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为制订和修订卫生标准、改善劳动条件和预防职业性病损提供依据的学科。

 61.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险度评定 是通过对工业毒理学测试、环境监测、生物监测、健康监护和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定性和定量地认定和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潜在不良作用,并对其进行管理。

 62. 最高容许浓度 是指工作地点空气中任何一次有代表性的采样测定均不得超过的浓度。

 63. 时间加权平均阈限值 指正常 8 小时工作日或 40 小时工作周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不得超过的接触限值。在此浓度下,几乎全部工人每天反复接触而不致产生有害效应。

 64. 短时间接触阈限值

 是在一个工作日的任何时间均不得超过的 15 分钟时间加权平均接触限值。每天接触不得超过 4 次,且前后两次接触之间至少 要间隔 60 分钟。同时,当日的时间加权平均阈限值亦不得超过。

 65. 上限值

  是指瞬时也不得超过的最高浓度。

 66.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是按 8 小时工作日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规定的容许浓度。

 67.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是在一个工作日的任何时间均不得超过的 15 分钟时间加权平均接触限值。每天接触不得超过 4 次,且前后两次接触之间至少 要间隔 60 分钟。同时,当日的时间加权平均阈限值亦不得超过。

 68.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是研究劳动条件对生产者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改善劳动条件,创造安全、卫生、满意和高效的作业环境,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生活质量的一门科学。

 69. 生产性有害因素

 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及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可直接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又称为生产性有害因素 70. 职业性病损

 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的各种职业性损害统称职业性病损 71. 职业病

 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损害,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并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统称为职业病 72. 工作有关疾病

 职业性有害因素是发病的诸多因素之一,但不是唯一的直接病因;职业性有害因素使潜在疾病暴露,或加重已有病情;改善工作条件,该病可控制或缓解 73. 氧需

 劳动 1 分钟所需要的氧量 74. 氧债

 氧需和实际供氧不足的量 75. 氧上限

 血液在 1 分钟内能供应的最大氧量 76. 静力作业

 依靠肌肉等长性收缩来维持体位,使躯体和四肢关节保持不佛所进行的作业 77. 动力作业

 在肌肉等张性收缩的情况下,经肌肉交替收缩和舒张,运用关节活动来进行的作业 78. 紧张因素

 使劳动者产生心理紧张的环境或条件 79. 紧张

 是在客观需求与主观反应能力之间的一种(可感受到的)失衡,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不能满足需求就可能引起相应的(可察觉的)功能性紊乱。

 80. 锻炼

 是通过反复使用而改善劳动者先天性固有的生理功能和能力。

 81. 练习

 通过重复来改善后天学得的技能 82. 毒物

 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

 83. 中毒

 机体受到毒物的作用引起一定程度的损害而出现的疾病状态称为中毒。

 84. 烟悬浮于空气中直径<0.1μm 固体微粒 。

 85. 粉尘

 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直径>0.1μm 固体微粒。

 86. 生物转化

 外来化合物吸收后,在体内酶作用下,其化学结构发生一定改变,即为生物转化,又称之为代谢转化 87. 蓄积

 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在接触间隔期内,如不能完全排出,则可能在体内逐渐积累,这种现象称为毒物的蓄积。

 88. 物质蓄积

 贮存在体内某些器官和组织内的毒物含量逐渐积累达到一定水平,这种现象叫物质蓄积。

 89. 功能蓄积

 长期接触某种毒物后,现有条件下,不能检出该毒物的蓄积, 但由该毒物引起的机能改变却逐步积累起来, 一段时间后, 表现出中毒的病理征象, 这种现象称为功能蓄积 90. 急性中毒

 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内(几分钟至数小时)大量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

 91. 慢性中毒

 小量毒物反复长期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

 92. 亚急性中毒

 介于二者之间,较短时间内有较大量毒物反复进入人体引起的中毒。

 93. 吸收状态

 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在体内超过正常范围,耽误该毒物所至的临床表现,呈亚临床状态。

 94. 化学性肺水肿

 吸入高浓度刺激性气体后所引起的以肺间质及肺泡腔内液体过多聚集为特征的疾病 95. 单纯窒息性气体

 本身毒性很低或属惰性气体,但由于他们的存在可使空气中氧含量降低,引起肺内氧分压下降,随后动脉氧分压也下降,导致机体缺氧 96. 化学窒息性气体

 能对血液或组织产生特殊的化学作用,使血液运送氧的能力或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发生障碍,引起组织缺氧或细胞内窒息的气体。

 97. 农药

 用于消灭、控制危害农作物的害虫、病菌、杂草等的各种药物。

 98. 中等强度作业

 作业时氧需不超过氧上限,即在稳定状态下进行的作业。

 99. 大强度作业

 氧需超过了氧上限,即在氧债大量蓄积的条件下进行的作业。

 100. 极大强度作业

 完全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作业,此时的氧债几乎等于氧需。

 7、 、 蓄积(accumulation):

 :进入机体的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在接触间隔期内,如不能完全排出而逐渐蓄积于体内的现象称为毒物的蓄积。

 5、 、 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 ):在体内代谢酶的作用下,其化学结构发生一系列改变,形成其衍生物以及分解产物的过程。

  主要包括: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或合成)四类反应。

 健康工人效应(healthy worker effect ):由于职业人群多处于青壮年阶段,有些还经过就业体检加以筛选,故较一般人群健康,至少在开始工作时是健康的,总发病率与死亡率将低于总体人群。

 紧张(stress)

 )

 :在某种职业条件下,客观需求与个人适应能力之间的失衡所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压力,是个体对内外因素(或需求)刺激的一种反应。

 职业紧张:

 :是个体特征与职业(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工作需求超过个体应对能力而发生的紧张反应。

 ⑴ 静力作业(static work)

 ):静态作业,肌肉等长收缩;能耗水平不高,氧需不超过 1L/min; 容易疲劳 ⑵ 动态作业(dynamic work)

 ):肌肉等张收缩;能耗水平与劳动强度正相关;不易疲劳

 1 、毒物 (poison) :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可引起机体急性或慢性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

 2 .生产性毒物(productive toxicant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工作环境空气中的毒物。

 3 、职业中毒(occupational poisoning ):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

 4、 、 气溶胶(aerosol ):能较长时间飘浮在空气中的分散体系,包括雾、烟、尘。

 ⑴急性中毒(acute poioning) :指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几分钟至数小时)内大量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 ⑵慢性中毒(chronic poisoning) :指毒物少量长期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

 ⑶亚急性中毒(subacute poisoning) :发病情况介于急性和慢性之间,称亚急性中毒。

 ⑷迟发性中毒(delayed poisoning):脱离接触毒物一定时间后,才呈现中毒临床病变。

 ⑸观察对象(observation subject):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在体内超过正常范围,但无该毒物所致临床表现,呈亚临床状态。

 刺激性气体(irritative gases ):指对眼、呼吸道粘膜和皮肤具有刺激作用,引起机体以急性炎症、肺水肿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一类气态物质。

 高分子化合物(micro-molecular compound):

 :由一种或几种单体,经聚合或缩聚而成,分子量达数千至数百万的化合物。

 肢端溶骨症(acroosteolysis,AOL):早期表现为雷诺综合症,后出现末节指骨骨质溶解性损害。

 农药(pesticides):

 :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的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速发型矽肺(acute silicosis) :持续吸入高浓度、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粉尘,经 l~2 年即发病者。

 晚发型矽肺(delayed silicosis) :脱离接尘作业若干年后被诊断为矽肺。

 矽肺(silicosis) :是由于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的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石英99%)

 尘肺(pneumoconiosis) :是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粉尘发生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分散度(distrbution of particulate size) :指物质被粉碎的程度,以粉尘粒径大小(µm)的数量或质量组成百分比来表示,前者称为粒子分散度,粒径较小的颗粒越多,分散度越高;后者称为质量分散度,粒径较小的颗粒占总质量百分比越大,质量分散度越高。

 可吸入性粉尘(inhalable dust) :直径小于 15µm 的尘粒。

 可呼吸性粉尘(respirable dust) :5µm 以下的粒子可到达呼吸道深部和肺泡区。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HSP) :指细胞在应激原特别是环境高温诱导下所生成的一组蛋白质。

 热适应(Heat Acclimatization) :指人在热环境工作一段时间后对热负荷产生适应的现象。

 中暑(heat stroke ):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致疾病。

 暂时性听阈位移:(temporary threshold shift,

 TTS):

 :指人或动物接触噪声后引起听阈变化,脱离噪声环境后经过一段时间听力可以恢复到原来水平。

 ( (1 )听觉适应:(auditory adaptation):

 :短时间暴露在强烈噪声环境中,听觉器官敏感性下降,听阈提高 10-15dB,离开噪声环境 1 分钟之内可以恢复。

 ( (2 )听觉疲劳:(auditory fatigue) :较长时间暴露在强烈噪声环境中,听力明显下降,听阈提高超过 15-30dB,需要数小时或十数小时才能恢复。

 永久性听阈位移 (permanent threshold shift,

 PTS):

 :指噪声或其他因素引起的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的听阈升高。(听觉器官具有器质性的变化,包括听力损伤和噪声性耳聋)

  听谷(tip):噪声引起的永久性听阈位移早期表现为高频听力下降,听力曲线在 3000-6000Hz(多在 4000Hz)出现“V”型下陷;此也是噪声性耳聋的早期特征。

 手臂振动病:是长期从事手传振动作业而引起的以手部末梢循环和/或手臂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并能引起手臂关节-肌肉的损伤。

 其典型表现为振动性白指

  法定职业病 职业肿瘤(Occupational tumor ):在工作环境中长期接触致癌因素,经过较长的潜伏期而患某种特定肿瘤。

 放射病(radiation sickness ):指由一定剂量的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全身性或局部性放射损伤。(包括: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外照射慢性放射病、内照射放射病、 放射性复合伤、放射性皮肤损伤)

 电离辐射(ionizing-radiation) :量子能量超过 12eV、可以引起生物体电离的电磁辐射。

 非电离辐射(nonioizing-radiation) :量子能量小于 12eV、不足以引起生物体电离的电磁辐射。

 与职业卫生有关的非电离辐射:紫外线、可见光线、红外线、射频辐射及激光等。

 生物标志物(biomarker ):能够作为生物监测的指标,它是机体与环境因子相互作用所引起的任何可测定的改变,包括环境因子在体内的变化,以及机体在整体、器官、细胞、亚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各种生理、生化改变,这些改变必须具有明确的生物学意义。

 职业环境监测(occupation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是对作业者作业环境进行有计划、系统的检测,分析作业环境中有毒有害因素的性质、强度及其在时间、空间的分布及消长规律。

 2 、生物监测(biological monitoring) :指定期、系统和连续地检测人体生物材料中毒物和/或代谢产

 物含量或由其所致的生物易感或效应水平,并与参比值进行比较,以评价人体接触毒物的程度及可能的潜在健康影响的一系列活动。

 接触(exposure) :指职业人群接触某种或某几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过程。

 接触评定(exposure assessment):

 :通过询问调查、环境监测、生物监测等方法,对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

 内容包括:① 接触人群特征分析;② 接触途径及方式评定;③ 接触水平的估测 危险度/ 危险性(risk) :

 是指一定时期内从事某种活动引起有害作用的概率 。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险度评定(risk assessment):

 :通过对毒理学研究、作业环境监测、生物监测、健康监护和职业流行病学调查获得的研究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定性和定量地认定和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潜在不良作用,并对其进行管理的方法和过程。

 职业卫生服务(occupational health service OHS:

 ):是整个卫生服务体系的一部分,是世界卫生组织“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人类卫生服务目标在职业人群中的具体体现,它是以职业人群和工作

  环境为对象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卫生服务。

 职业生命(work-ing life ):在人类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是创造财富、做出贡献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时期。

 职业生命质量(quality of working life ):指劳动者对工作的感受和职业对劳动者的身心效应,如职业满意度、身心健康和安全等。

 健康监护(health surveillance:

 ):是通过各种检查和分析,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对接触者健康影响及其程度,掌握职工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健康损害征象,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有害因素所致疾患的发生和发展。

 (属于二级预防)

 危险度评价的作用有:①估测职业性有害因素可能引起健康损害的类型和特征;

 ②估计健康损害发生的概率;

 ③估算和推断职业性有害因素在多大剂量(浓度或强度)和何种条件下可能造成损害;

 ④提出可接受浓度(强度)的建议;

 ⑤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的重点。

 工作场所健康促进的 内容:①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状况的定位和规划;②工作环境监测;③作业者健康监护;④健康危险度评估;⑤危害告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⑥实施与作业者健康有关的其他初级卫生保健服务。

推荐访问:职业 名词解释 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