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规故事征文例文

 家规故事征文范文三篇

 家规故事征文范文三篇

 【篇一】

 我要说的这对渔民夫妇就是我的外公外婆,关于他们俩的故事都是别人讲给我听的,而他们自己是不乐意讲的,因为他们觉得就是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不需要多说什么。他们为人处世的方式给了我们这些后辈很好的引导。

 大家都知道,捕鱼是门苦活计,但凡有别的活干都不会去选择捕鱼,因为有句老话是这么说的:出海捕鱼的人都是半只脚踏进了棺材。可想而知,这其中的危险与辛苦是一般人所不愿尝试的。外公他除了出海捕鱼没有别的选择,因为他的父亲也是渔民,在那时候子承父业是理所当然的。外公 18 岁上船,干了好几年后,他当上了船老大。船老大的责任之大,不用多说,既要开渔船,又要带领大家尽可能多的捕到鱼,最重要的是保证大家在海上的安全。

 外公在船上的言行是备受其他人所推崇的,因为他做到了公平公正。每次捕到鱼后,除了绝大部分要卖掉,会留下一些不那么新鲜的卖不出去的大伙儿一起给分了,那自然要做到平均分配。这时候,外公就会先给其他人分了,然后才给自己,而每次他都会少拿。其实,每次其他人都会说“船老大,你多拿一点”,因为在他们看来,船老大多分一点是应该的。可外公拒绝了,他觉得自己既然是船老大,就应该做好表率作用,尽自己的全力去维持渔船上的和谐。

 外公所带领的渔船作业能力在他们村的渔业队里是数一数二的,在村里也算有点名气,别人也都服他,毕竟谁捕到的鱼多谁就是能手嘛。外公干到快退休的时候,渔业队转制了,个人可以承包渔船或几个人合股买下渔船,雇人捕鱼,自己赚钱,但外公没有这么做。那时渔业队还建造了一个很大的冷库,要招很多人,工作待遇很不错。几个舅舅也成年了,按理说也可以去冷库上班,但是外公没有去找领导说情让他的儿子们到冷库上班。其实,凭外公的声望争取到一个名额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他没有这么做,他认为儿子们可以继续去渔船上捕鱼,还是把机会让给别人吧。

 渔民在海上冒着生命危险捕鱼,而他们身后的渔嫂则在家照顾长辈和孩子,其中的辛苦也是难以言说的。外婆就是这么一位从不说苦、勤俭持家的好渔嫂。外婆明事理,她从不撺掇外公给自家多分点鱼,反而非常支持外公比别人少拿点,这样做对于一个农村妇女来说已经是很高的觉悟了。在渔船上工作能拿到的工资不高,虽然船老大的工资比水手高一些,但是外公和外婆要养好几个孩子,还要照

 顾老人,几乎不能存下什么钱,即使能存下那也是从牙齿缝里省下来的。即使是这种情况,当邻居因为要开小店钱不够,来向外婆借钱时,外婆还是二话不说把自己那少的可怜的存款拿出来借给了邻居。可当她自己用钱困难时,她却从不向别人开口去借钱,从不想麻烦别人。外婆是村里公认的大好人,当外婆去世时,即使离他们家很远的村里人也都自愿前来帮忙料理后事,参加丧礼。人在的时候,别人说好,那人的为人很不错,而人不在了,别人还说好,那也许是最好的怀念了吧。

 外公和外婆就是这么一对普通的渔民夫妇,他们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后辈,告诉我们要为人正直,脚踏实地,严于律己,乐于助人。

 【篇二】

 大学毕业后,我一直从事着与文字有关的工作。读书、码字,每天与文字打交道,是我最喜欢的事。这既是家风熏陶使然,亦是和长辈一同遵循“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的家训。

 小时候,因为父母工作忙,有一段时间,我被寄养在乡下外祖父家。虽然年幼,我仍能隐约感觉到家里的小楼和周围其他农户有所不同。房子很古朴,白墙黑瓦,但不论远观还是近看,总有说不出的韵味。二楼有一房间很特别,是其他农舍都没有的,那是外公的书房。岁月长久,我已记不清书格上放着哪些书,但有一幕场景始终在脑海中浮现:阳光透过木格窗棂,淡淡地洒向屋内,外祖父的银发和指间翻动的泛黄书页在阳光下显得尤为温暖。

 多年后的一次偶然,我知道了祖辈的故事。太祖一辈虽以经商为业,却始终以书香诗韵为根本。家中子弟自幼受书香熏陶,外祖的二叔更是将毕生财富用于创办民间教育,在当地留下了“大教育家”的美名。人们或许忘了曾经富甲一方的商贾,却念念不忘那个“大教育家”。我渐渐明白相较于财富,“诗书济世长”才是这个家族真正的灵魂。

 对教育的重视不仅让我们这个普通的家庭浸润在书香之中,更传承了严谨中有温敦,律己中有宽厚的家风。记忆中,外祖父与邻居并无太频繁的交往,但村中若有人遇难处,他总会予以援手,不求回报。因为知书达理,处事有公,村民之间有罅隙,都愿意找外祖父调解,往往夹缠不清的民间纠纷,在他平和之语中便可轻轻化解。他的话从来没有高深之处,却透着明理知事达观的人生态度。

 学问好能令人敬仰,懂事明理更让人尊重。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我会铭记,亦会传承。

 【篇三】

 一天的忙碌过后,习惯性地拿起纸笔,练字已然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记得小时候的假期生活里,母亲给我的一项任务便是给她写字,一张毛笔字卖给母亲便是一毛钱。在今天也许一毛钱丢在地上都没人捡,可对于八十年代的我们已是极大的财富,四分钱可以买根绿豆棒冰,一毛七就可以称一两半话李,那是我的最爱。为了半两话李,对于母亲布置的任务我欣然接受。

 虽然初衷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却渐渐爱上了练字。母亲常说字是人的脸面,字如其人。我的字总是很硬,难以圆转。软笔只爱颜体,钢笔永远棱角分明,像极了我的性格。

 暑假里听着母亲缝纫机的踩踏声,我趴在小课桌上一笔一划,是我能想起的关于练字最平凡又动人的一幕。工作后我总是提笔又放下,放下又提起,总有一个理由让我去坚持。夜深时临古人的字,白天浮躁的心会随着淡淡墨香渐渐安静下来,生活的烦恼如潮水般退去。我忘不了是母亲给了我最初的那支笔,盈盈握住我的手,让我去体会那份心境。

 母亲生在金塘岛,小时候外公逃壮丁去了上海,陆续带走了阿姨和舅舅,只留她一人在金塘。母亲凭着聪慧考上了大学,没想适逢文化大革命荒废了学业,等分配到**中学当教师时发现自己落下了不少。好强的母亲去函授去进修,捧着《许国璋英语》没日没夜地啃,教学业务迎头赶上,第一个考进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学生成了母亲永远的骄傲。

 母亲和父亲结婚时,父亲家里一贫如洗,婚房是学校的教室,可是母亲总是安慰父亲,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儿时的经历让她早早地学会了自强自立,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服输。我和妹妹的出生让家里凭添了几分艰难,晚饭经常是食堂的馒头再热下,加个汤就是青菜水煮放点味精,吃个水饺是过大节了,烙个葱油饼没盛碗里就被我们姐俩瓜分。可是母亲每次去上海看外公,总是大包小包,还不忘去给外公做衣服。暑假里总和我说颈椎痛,却忘了自己剪纸样做缝纫一天不离窝,我和妹妹的短裤、方领衫、小短裙是她买的下脚料布做的,今天淘宝上火热的假领子当年母亲做了一沓,我和妹妹被她哄着穿了一夏又一夏,心底里发誓长大了一定要买真正意义上的新衣服。

 “积金积玉不如积书教子”,母亲常把这句话讲与父亲听。尽管我和妹妹的军用书包一背就是好几年,但在对待我们的学习上,母亲向来豪气,买书的时候从不“克扣银两”,《少年文艺》一订就是一年,从来不用我们开口。上高一时遇到

 积分难题,母亲会腆着脸哪怕自己曾与他意见不合,也会低声下气地求别的老师帮我补习,只因那个数学老师是教得最好的。

 1993 年母亲体检发现癌症,接受治疗后换了工作岗位,不再当教师了。我从没见过她一天愁眉苦脸的样子,只是偶然不经意地会告诉我她的学生来看过她了,或是菜拎不动了,手臂疼。那时年轻不懂事的女儿根本不能体会母亲与病魔斗争的种种艰辛,以为一切还是老样子,母亲只不过生了一场病而已,她会永远在我身边。母亲对我常说的一句话是“克服困难前进”,当她这样说时我总要撇嘴嘲笑她“就这么简单就这么简单?你知道这有多难吗?我做不了呀!”如今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我才真正体会到母亲的心境,还有什么比身体上的不适更难克服的吗?即便是这样,母亲还是在坚持,克服困难前进,用自己的意志打败病魔,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没有表露出一丝一毫的胆怯。

 母亲离开我们已经十多年了,时间越久,我越会忆起她讲过的很多话,在教育儿子时现成搬用;忆起她让我写毛笔字锻炼我的心性,直到现在都不敢放松练习。透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母亲为我展示了一个独立的女性,坚强的女性,永不向生活妥协的女性,也将自强自立、勤俭持家、教书育子、坚韧乐观的品格渗透进我的血液里。

推荐访问:例文 家规 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