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曲折发展,专题训练

  专题二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专题训练

 一、单选题 1. 1863 年,唐廷枢任远东最大的英资财团——怡和洋行总买办。对英商怡和洋行来说唐简直是成了它能获得华商支持的保证,美国旗昌洋行的老板说,“唐廷枢在取得情报和兜揽中国人的生意方面……都能把我们打得一败涂地”。材料反映了以唐廷枢为代表的买办 A. 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 B. 促进了中外贸易的正常发展 C. 推动中国早期工业化的发展 D. 成为外国资本在华侵略帮凶 2. 下图生动地展现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程。对图中现象理解正确的有

 ①“肥料不足”是指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先天性的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②“阳光灿烂”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③“冰雹无情”是指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受到四大家族的挤压

  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道路曲折根源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3. 据天津、烟台、胶州三个港口统计,1894 年输入的洋纱仅为 18 万多担,但到 1898 年已激增到近 50万担,4 年内增加 264%。这一现象最有可能导致

 A. 民众的反洋货运动高涨

 B. 华北自然经济的全面解体

 C. 加快华北地区经济发展

 D. 进一步激化国内阶级矛盾

 4. 有学者研究发现,19 世纪 90 年代后,随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的建立,中国的失业情况却日益严重。有人用“失业之人,如恒河之沙”来形容当时的社会状况。这种现象

 A. 反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逐渐趋向于没落

 B. 表明中国的自然经济瓦解速度过于缓慢

 C. 是新旧经济更迭冲击传统社会结构导致

 D. 造成中国工人阶级人数不断减少的局面

 5. 下图是 1840—1894 年间洋(机)纱(此时国内也逐渐开始自己生产机纱)与土纱使用量情况表。这表明当时()

 A. 允许外商在华设厂加速自然经济解体

 B. 中国经济中的近代化因素在增加

 C. 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外国资本的挤压

 D. 中国的国内市场在不断扩大

 6. 表是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部分)(数额单位:万两),由此可知

 时间

 财政总收入

 田赋

 盐税

 关税

 乾隆三十一年

 4,854

 约 3,000 多

 约 500

 540

 1911 年

 30,191

 约 4,800

 约 4,600

 约 4,300

 A. 清末新政推动晚清财政收入的大量增加 B. 晚清时期民族工业获得较大发展 C. 清朝财政体制由农业型向工商业型转变 D. 海关关税成为晚清最主要的财源 7. 自唐中叶以后,中国的区域经济差距主要是南北差距,其次才是东西差距。到近代,中国的区域经济差距已变为东西差距为主、南北差距为次。这种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 A. 经济由内向型向外向型发展的趋势 B. 列强对南方的破坏甚于北方 C. 东部沿海的自然条件优势更加明显 D. 农业经济阻碍了近代化发展 8. 读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近代(1896-1900 年)中国新建棉纺织企业(部分)

 企业

 创办者及身份

 资本(单位:万元)

 纱锭(单位:锭)

 宁波通久源纱厂

 严信厚(退职盐官)

 30

 18000

 苏州苏纶纱厂

 陆润庠(原国子监祭酒)

 42

 18200

 湖北纺纱官局

 张之洞(湖广总督)

 120

 50000

 南通大生纱厂

 张謇(原翰林院修撰)

 70

 20000

 ①企业有官办或士绅创办等形式②进一步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 ③标志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④是民族工业发展第一个高潮的表现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9. 下表所示为 1871~1911 年中国各港口在对外贸易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单位:%)。由此可知,晚清时期

  时期

 广州

 上海

 汉口

 天津

 其他

 1871~1873

 12.7

 64.1

 2.7

 1.8

 18.7

 1881~1883

 11.8

 57.1

 4.2

 3.1

 23.8

 1891~1893

 11.6

 49.9

 2.3

 3.1

 33.1

 1901~1903

 10.4

 53.1

 1.8

 3.6

 31.1

 1909~1911

 9.7

 44.2

 4.4

 4.5

 37.2

 A. 上海掌握了外贸主导权 B. 广州城市经济不断衰落 C. 列强经济掠夺方式改变 D. 中国开放程度有所提升 10. 19 世纪 70年代以前,在各大洋行中任职买办的广东人远超半数。之后,经营丝业的外国商行雇佣了更多浙江人代替广东人;几乎所有外商银行的中国买办都来自江苏。这种变化反映了 A. 江浙已取代广东的经济地位 B. 江浙的人才优势远超广东 C.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平衡 D. 近代中国经济格局的变动 11. 中国近代前期新办工矿业发展情况统计如表所示

  表

 阶段

 新办工矿业数(家)

 资本总额增长(万元)

 1872—1894年

 72

 2090.7

 1895—1898年

 80

 1787

 1899—1913年

 469

 10242.7

 导致以上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列强侵华方式的改变

 B. 政府投资力度的加大

 C. 资产阶级地位的提高

 D. 政府政策调整的推动

 12. 学者陈旭麓认为三千年来一大变局,不是在鸦片战争的当初就感觉到了的,而是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才认识的,由此社会产生某些变化给封建的封闭体打开了缺口,向近代化迈出了一小步。这里的“某些变化”

 第 2 页,共 8 页 A. 导致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 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

 C. 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 刺激了新思潮的萌发

 13. 1900—1937 年,京、津两市地毯工业的机器设备主要用西门子马达带动,所用羊毛主要产自山东、河南及西北各省,颜料多由英、德等国进口,棉线多购自天津纱厂,大部分产品经由天津运销欧美各国。这说明当时

 A. 民族工业与世界市场联系密切

 B. 中外贸易逆差逐渐得到了扭转

 C. 已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D. 奖励发展实业的政策效果显著

 14. 甲午战后,江南制造总局分设了江南船坞等十多所企业,天津机器局也设立了诸多分厂,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则合并为商办“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这反映了洋务企业

 A. 并未受到战争的影响

 B. 坚持以重工业为主导

 C. 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

 D. 优化了中国工业布局

 15. 1900—1937 年,京、津两市地毯工业的机器设备主要用西门子马达带动,所用羊毛主要产自山东、河南及西北各省,颜料多由英、德等国进口,棉线多购自天津纱厂,大部分产品经由天津运销欧美各国。这说明当时

 A. 民族工业与世界市场联系密切

 B. 中外贸易逆差逐渐得到了扭转

 C. 已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D. 奖励发展实业的政策效果显著

 16. 据中国经济学家吴承明统计,“洋货”的市场占有率从 1908 年的 22%下降到 1936 年的 9%,国内纺织业基本替代进口,并开始大量出口。1925 年,机器制品已经远远超过手工制品比例。这些现象说明当时中国

 A. 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B. 对外贸易逐渐取得优势

 C. 民族工业获得长足发展

 D.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衡

 17. 下表为《1913-1948 年中国产业资本属性结构状况表(部分)》(单位:万元)

  1911/1914

 1920

 增长%

 1936

 增长%

 1947/1948

 增长%

 外国资本

 102125

 133000

 4.50

 571758

 9.54

 73414

 —16.35

 国家资本

 47807

 66952

 3.81

 222454

 7.79

 420079

 6.72

 私人资本

 28741

 57977

 10.54

 204844

 8.21

 161499

 —2.05

 合计

 178673

 257929

 5.16

 999056

 8.83

 654992

 —3.61

 对表中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A. 外国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中始终占主导地位

 B. 国家资本的发展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 私人资本的发展状况和政府的政策密切相关

 D. 不同资本的发展变化反映了社会性质的变迁

 18. 据美国学者约翰·K·张的研究:在 1912-1949 年期间,中华民国的经济平均增长率为 5.6%;在 1923—1936年期间,平均增长率为 8.7%:在 1912-1942 年期间,平均增长率为 8.4%,而在全面抗战爆发前,中国现代工业和矿业实现了 8%—9%的高速增长。据此可推知

 A. 民国时期国民经济出现了持续增长

 B. 中华民国的完整工业体系逐步建立

 C. 两次大战都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

 D. 民国政府采取了有利于经济的政策

 19. 下图显示以下年份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B. 民族资本依然受到外国资本挤压

 C. 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

 D. 国际局势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发展

 20. 张謇的大生纱厂招股建厂时无人问津,1921 年获利白银上千万两。1922年以后,大生纱厂开始走向下坡,1925 年被江浙财团接管。大生纱厂的历程反映了

 A. 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B. 官僚资本主义膨胀

 C. 实业救国思想破产

 D. 国内企业竞争加剧

 21. 抗战以前,西南地区基本上由各地方军阀控制,财政上不容中央染指。国民政府迁到重庆后,独资兴办、与西部各省地方政府合办了一系列工矿企业。这种变化

 A. 推动了工业布局渐趋平衡

 B. 有利于改变西南地区经济分割的局面

 C. 建立了独立自主工业体系

 D. 促进了抗战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2. 1914-1922年,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近代民营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产品销路广大,企业利润丰厚,新厂不断开设,发展速度很快,这一时期被称为中国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其中促进这一发展的“国内因素”是

 A. 洋务派大力投资兴办新式企业

 B. 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控制

 C. 政府鼓励及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D. 南京国民政府重视经济建设

 23. 如图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示意图。其中两次高峰均得益于

 A. 政府的支持

 B. 有利的外部国际环境

 C. 国家的统一

 D. 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24. 如图为 1906﹣1921 年日、英、德、俄四国在华商号数量变化示意图。其中①是

 A. 日本

 B. 英国

 C. 德国

 D. 俄国

 25. 据初步统计,1913 年至 1921 年,我国面粉工业 23.5%集中在上海,22.7%集中在哈尔滨,原料主要产地河南、河北、山东却极少。1922 年全国共有 150 万枚纱锭,41.8%集中在上海,37.9%在天津、武汉、无锡、南通、青岛。材料主要表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

 A. 原料供应不足

 B. 发展速度迅猛

 C. 资本明显短缺

 D. 地区分布失衡

 26. 1910 年后的十年间,日本商人一度控制了当时中国最大的产业一一纺织业与面粉业的现货和期货交易市场。五四运动后,荣宗敬等人相继组建了由中国商人参股的面粉交易所和纱布交易所,宣誓与日商决裂,由此夺回了生产资料的价格控制权。荣宗敬等人的行为

 A. 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思想

 B. 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C. 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快速发展

 D. 激发了民族企业家投资办厂的热情

 27. 阅读下表:1921—1936 年中国轻工业与重工业部门的相对比重。数据的变化可以说明

 类别

 比重(%)

 年平均增长率(%)

 1921 年

 1936 年

 轻工业

 44.1

 30.7

 5.46

 重工业

 54.6

 62.9

 9.94

 A. 轻工业衰落加剧了民生痛苦 B. 积累了抗日的战备物质基础 C. 官僚资本掌控国家经济命脉 D. 国民政府片面发展重工业 28. 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数十家。出现上述状况的政治前提是 A. 华侨竞相回国投资办厂 B. 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C. 各类实业团体广泛建立 D.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 29. 据国民政府经济部 1942 年的统计,国统区共有工厂 3758 家,其中四川一省即达 1654 家,占全部工厂总数的 44%.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 民族资本企业增长迅速 B. 四川人办实业风气盛行 C. 欧洲加大对四川的投资 D. 抗战爆发,大量工厂内迁 30. 下表为《1913-1948 年中国产业资本属性结构状况表(部分)》(单位:万元)

 1911/1914

 1920

 增长%

 1936

 增长%

 1947/1948

 增长%

 外国资本

 102125

 133000

 4.50

 571758

 9.54

 73414

 -16.35

 国家资本

 47807

 66952

 3.81

 222454

 7.79

 420079

 6.72

 私人资本

 28741

 57977

 10.54

 204844

 8.21

 161499

 -2.05

 合计

 178673

 257929

 5.16

 999056

 8.83

 654992

 -3.61

 对表中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A. 产业资本持续增加利于工业化

 B. 国家统一推动了国家资本发展

 C. 政治环境影响资本结构的变化

 D. 社会性质的变迁影响资本结构

 31. 如表是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 30 年代部分中国民间资本企业集团崛起情况表

 崛起方式

 代表企业

 从单一行业到跨行业生产经营

 张謇、周学熙、刘鸿生的企业集团

 面粉、纺织业齐头并进

 荣氏资本企业集团

 重点投资某一行业

 烟草

 南洋兄弟烟草企业集团

 航运

 民生企业集团

 化工

 范旭东企业集团

 由商业到工业

 永安纺织企业集团

 A. 市场经济成分有所增长 B. 投资环境持续改善 C.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兴起 D. 多种经营成为主流 32. 据一位日本学者统计,从 1912 年到 1936 年,中国进口轻工业产品下降幅度约有四分之三,1926年轻工业产品的出口则增加了一倍多。重工业产品主要是机器的进口,1912 年占进口总额的 7%,1936 年则增至 47%。这反映了 A. 一战后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B. 中国对外贸易处于顺差 C. 中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D.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3.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较为曲折。其特点包括( ) ①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②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③始终受反动政府严厉限制

  ④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依赖性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34. 1881 年,在广东南海县,一千余名满脸愤恨的手工缫丝工人捣毁了“裕厚昌”蒸汽丝厂,并引发大规模械斗。事件发生后,知县徐赓陛张贴官府告示,其中写道:“盖地方之莠顽(恶人)必当究治,而小民之生计...

推荐访问:学年 资本主义 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