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3课时作业9:第2课,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练习

 第 第 2 2 课

 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鉴于核武器毁灭性的破坏力,要求“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并有五亿多人签字的宣言是(

 ) A.《人类的危机》

  B.“斯德哥尔摩宣言” C.《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D.《国际和平年宣言》 2.硝烟散尽,反思长存。在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不断高涨的形势下,1950 年召开了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这次大会(

 ) A.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发表了《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C.决定成立世界和平理事会 D.确立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3.1945 年 12 月在诺贝尔纪念宴会上,爱因斯坦指出:“我们之所以曾经帮助创造这种新武器,是为了预防人类的敌人比我们先得到它……但到目前为止,我们既没有和平的保证,也没有《大西洋宪章》所许诺的任何自由的保证。战争是赢得了,但和平却还没有。”由此可见(

 ) A.原子弹研制成功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B.冷战加剧,核讹诈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C.核武器无法保障世界和平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4.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之所以发生巨大规模的反战浪潮主要是由于(

 ) A.越南战争的残酷性 B.越南战争的非正义性 C.美军屠杀越南平民 D.美国青年惧怕战争 5.“要求各国人民与联合国一起共同努力,捍卫和平与保障人类的未来。”这段材料选自(

 ) A.《联合国宪章》 B.《国际和平年宣言》 C.《世界人权宣言》 D.《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和平反战运动对世界局势的重大影响不包括(

 ) A.对制止世界大战起了积极作用 B.推动了裁军进程 C.影响各国政府及政党的政策制定 D.制止了军备竞赛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反对越战的歌曲《随风而逝》:

 要独自走过多少的远路,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白鸽要飞越多少海洋,才能在沙滩上安息?炮弹还要再呼啸几时,才能真正销声匿迹?这答案啊,我的朋友,它已随风而逝。还要抬头张望多少次,人们才能看到蓝天?当权者还要再长几只耳朵,才能听到人民的哭声?还要有多少人死去,我们才会真正醒悟过来?这答案啊,我的朋友,它已随风而逝…… 材料二 约翰·列侬是英国著名的甲壳虫乐队的主唱,也是一个坚决的反战人士。1969 年,他发表的第一首个人单曲就是《给和平一个机会》,这首地地道道的反战歌曲在当时的社会上大受欢迎,在多次反战活动中被人们反复高唱。今天,它仍然可以说是反战歌曲中的一个高峰。

 材料三 如果人类能生存下去,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就可以算作是最重要的。但是,如果没有一个人活着而了解它,逻辑的真理也是不值一文的。

 ——罗素 (1)歌曲《随风而逝》诞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其反映出美国人对此持怎样的态度?

 (2)《给和平一个机会》反映出世界人民怎样的共同心声?

 (3)自 20 世纪以来,人们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做过哪些方面的努力?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8 年,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被刺,引起了美国 100 多个城市的黑人抗暴运动。以反战姿态参与 1968 年总统竞选的罗伯特·肯尼迪也被暗杀。国内“到处弥漫着‘恐惧、不信任、愤怒和离异’的气氛,城市动乱又不断发生,群众抗议浪潮已成雷霆万钧之势”。而且,非暴力主义原则在此阶段的和平运动中失去了效应。“情绪化的暴力冲动宣告了相对温和的反战抵制运动的终结。”

 ——查尔斯·R.莫里斯《激情时代:1960~1980 年的美国》

 材料二 1969 年,美国 500 多所高校爆发了学生运动,罢课、示威、占领校舍甚至武装暴乱,形势一片狼藉。1970 年,俄亥俄州立肯特大学的学生在校园举行反战集会,遭到国民警卫队镇压。在 5 月 9 日的全国抗议日,“全国 400 多所大学院校罢课游行。10 万群众涌入华盛顿”。

 ——约翰·布卢姆《美国的历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以上两段材料中美国反战运动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对美国 1968 年至 1970 年的反战运动进行评价。

  9.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连那些素来都不问政治、清高脱俗的教授和学者也加入了“保卫祖国”的大合唱。爱因斯坦本人则公开声明自己是和平主义者,反对一切战争……他说:“在我看来,战争是多么卑鄙、下流!

 我宁愿被千刀万剐,也不愿参与这种可憎的勾当。” 进入 30 年代以后,爱因斯坦逐渐转变为积极的和平主义者。1933 年 4 月,有人请求他出面援助因拒绝服兵役而被捕的比利时青年,他发表公开信回答说:“如果我是比利时人,在目前的形势下,我不会拒绝服兵役。我将愉快地参军。我相信,这将有助于拯救欧洲。”后来爱因斯坦移居美国。在得知希特勒动员力量进行核研究的消息后,他毅然给罗斯福总统写信,建议美国加快研究。

 1945 年,美国在长崎和广岛投掷了原子弹。爱因斯坦悔恨地认为……他认为,消除原子弹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已经成为今天最为迫切的问题,因而积极投身到反战和平运动中。

 ——布恩《爱因斯坦大传》 (1)根据材料,指出爱因斯坦和平主义思想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爱因斯坦关于科学与战争关系的基本观点。

 答案解析

 1.『解析】要求“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是 1950 年 3 月“斯德哥尔摩宣言”的内容。

 『答案】B 2.『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1953 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1955 年 7 月 9 日,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在伦敦公布了由他亲自起草、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其他 10 位著名科学家联名签署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时间不符,故B 项错误;1950 年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决定成立世界和平理事会,故 C 项正确;20 世纪 80 年代邓小平首先提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90 年代世界广泛认同,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

 『答案】C 3.『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爱因斯坦所说的新武器是指核武器,由“1945 年 12月”这一信息可知,当时虽然二战已经结束,但世界仍不太平,美苏形成对峙,核武器威胁世界和平,A、D 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B 项中的冷战当时还未开始。

 『答案】C 4.『解析】

 战争的非正义性是主要原因,美军屠杀越南平民是非正义性的表现,美国青年并不惧怕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就说明了这一点。

 『答案】

 B 5.『解析】

 解题关键在于把握材料信息,由“捍卫和平与保障人类的未来”可知材料是世界各国为世界和平而发布的宣言。

 『答案】

 B 6.『解析】

 和平反战运动并不能制止军备竞赛。军备竞赛往往是由各国政府根据国际和地区形势的变化而决定进行的。

 『答案】

 D 7.『解析】第(1)问中“历史背景”可联系反对越南战争的浪潮来回答,对于“态度”的回答应结合材料一中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归纳。第(2)问可联系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这一大背景回答。第(3)问注意概括归纳相关史实。

 『答案】(1)背景: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发动侵越战争并不断升级,美国人民掀起了大规模的反战和平运动。态度:对越南战争的正确性和正义性持怀疑态度的人越来越多。

 (2)共同心声:反对侵略战争、渴望世界和平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或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

 动成为世界的主旋律。

 (3)努力:联合打败法西斯,召开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禁止核武器运动,反战运动等。

 8.『解析】

 第(1)问的第一小问结合两则材料的时间“1968 年”和“1969 年”可以得出都是以反对越南战争为中心,结合材料一中的“非暴力主义原则在此阶段的和平运动中失去了效应”和材料二中的“罢课、示威、占领校舍甚至武装暴乱,形势一片狼藉”可以得出暴力行为明显,结合材料一中的“城市动乱又不断发生”和材料二中的“10 万群众涌入华盛顿”,可以得出主要集中在城市中。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一中的“引起了美国 100 多个城市的黑人抗暴运动”可以得出材料一相对温和,以黑人抗暴运动为主;材料二中的“美国 500 多所高校爆发了学生运动,罢课、示威、占领校舍甚至武装暴乱,形势一片狼藉”可以得出材料二相对激烈,以学生反战运动为主。第(2)问对美国 1968 年至 1970 年的反战运动进行评价,主要根据对越南战争的影响和对世界和平的影响来作答。

 『答案】(1)相同点:以反对越南战争为中心,暴力行为明显;主要集中在城市中。

 不同点:材料一相对温和,以黑人抗暴运动为主;材料二相对激烈,以学生反战运动为主。

 (2)反战运动推动了对越南战争正确性的怀疑,促进了越南战争的结束;推动世界反战运动的发展与世界和平。

 9.『解析】

 第(1)问注意材料中的信息“战争是多么卑鄙、下流!我宁愿被千刀万剐,也不愿参与这种可憎的勾当”“1933”“我不会拒绝服兵役。我将愉快的参军”和“清除原子弹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已经成为今天最迫切的问题”,对以上信息归纳概括即可。回答第(2)问时注意联系第(1)问的答案,对科学与战争的关系进行分析阐释。

 『答案】

 (1)反对一切战争;用正义战争抗击非正义战争;消除导致战争的因素。

 (2)科学不能为战争服务;迫不得已时科学应该帮助正义战争制止非正义战争;防止科学成果用于战争,威胁人类生存。从人道主义出发,体现了科学家的良知。

推荐访问:作业 反战 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