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3篇】八年级上册数学工作计划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3篇

 篇一

 本学期,本人担任八年级的两个班数学学科的教学的工作。一学期来,本人以学校及各处组工作的计划为指导;以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提高师德的水平为重点,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成绩为中心,以深化课改实验的工作为动力,认真履行岗位的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工作目标的任务,现将一学期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一方面,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的道德规范、,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认真学习新课改理论,努力提高业务能力。通过学习,转变了以前的工作观、学生观,使我对新课改理念有了一个全面的、深入的理解,为本人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打好了基础。

 二、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工作纪律

 一方面,在工作中,本人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模范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会。另一方面,本人能够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心爱护学生,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三、强化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学期,本人能够强化教学常规各环节:在课前深入钻研、细心挖掘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教材结构、重点与难点;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力求在备课的过程中即备教材又备学生,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不放过每一个知识点,在此基础上,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本学期本人共制作多媒体课件30个),备写每一篇教案;在课堂上,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课堂40分要质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后,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后进学生的思想工作及课后辅导工作

 ;在自习课上,积极落实分层施教的原则,狠抓后进生的转化和优生的培养;同时,进行阶段性检测,及时了解学情,以便对症下药,调整教学策略。认真参加教研活动,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一学期来,本人共听课32节,完成了学校规定的听课任务。

 四、加强研讨,努力提高教研水平

 本学年,本人参加省级教研课题“开放性问题学习的研究”的子课题及县级课题开放性教学课型的研究的子课题的研究工作,积极撰写课题实施方案,撰写个案、教学心得体会,及时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论文,为课题研究工作积累了资料,并积极在教学中进行实践。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新课改的理念,积极推广先进教学方法,在推广目标教学法、读书指导法等先进教法的同时,大胆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尝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得到充分的发挥,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五、正视自我,明确今后努力方向

 本次期末考试,我所带班成绩相对其它平行班而言,有一定的差距,本人认真进行了反思,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不够,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2、对知识点的检查落实不到位;

 3、对差生的说服教育缺乏力度,虽然也抓了差生,但没有时时抓在手上。

 4、教学中投入不够,没能深入研究教材及学生。

 下学期改进的措施:

 1、进一步加强对新课改的认识,在推广先进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狠抓检查,落实对知识点的掌握。将差生时时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3、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思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采取措施,加强训练,落实知识点。

 5、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教育,努力教学提高成绩。

 6、群体育人方面的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加是要加强与班主任之间的联系,共同解决所任班级班风学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篇二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本班是刚刚接手,对班上学生不了解,从原科任老师处得知:优生不多,但后进生却较多,有少数学生不上进,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二章轴对称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三章实数。从平方根于立方根说起,学习有关实数的有关知识,并以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十四章一次函数通过对变量的考察,体会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研究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函数————一次函数。了解函数的有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在教材中,通过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概念、规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概念,并进行探索一次函数及其

 图象的性质,最后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同时在教学顺序上,将正比例函数纳入一次函数的研究中去。教材注意新旧知识的比较与联系,如在教材中,加强了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组)、一次不等式的联系等。

 第十五章整式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

 四、教学措施

 1、课堂内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习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

 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五、教学进度

 周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1、1全等三角形(1)2三角形全等的条件(4)

 2、2三角形全等的条件(2)

 3、3角平分线的性质(1)

 4、4第十一章小结(3)

 5、1轴对称(3))轴对称图形(2)

 6、14.3.1等腰三角形(3)14.3.2等边三角形体(2

 7、12.3课题学习(2)第十二章小结(2)

 8、平方根3立方根3

 9、实数3第十三章小结(2)

 10、段考变量与函数3

 11、一次函数3方程与不等式5课题学习3

 12、第十四章小结(2)15.1.1整式(1)15.1.2整式的加减(2)

 13、15.2.1同底数幂的乘法(1)15.2.2幂的乘方(1)15.2.3积的乘方(1)15.2.4整式的乘法(2)

 14、15.2.4整式的乘法(2)15.3.1平方差公式(2)15.3.2完全平方公式(1)

 15、15.3.2完全平方公式(2)15.4.1同底数幂的除法(1)15.4.2整式的除法(2)

 16、15.5因式分解(1)15.5.1提公因式法(1)15.5.2公式法(3)

 17、第十五章小结(3)

 18、总复习

 19、考试

 篇三

 一、学情分析:

 今年我任教初二1、2班两个班的教学,1班现有学生57人,十三班现有学生56人,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从成绩看,优中差分化比较大,优生不突出,差生相对较多。学生的学习习惯也参差不齐。根据以上情况看,为了使优生更加突出,中等生尽快优化,差生尽快转化进步,本学期应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优生拔高、提高差生的学习成绩和促进中等生优化为主要任务。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

 第一章:全等三角形;

 第二章:轴对称;

 第三章:实数 ;

 第四章:一次函数 ;

 第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工作计划:

 教学工作目标:

 在今学期的数学教学中,争取期中、期末考试同科教师中名列前茅。

 (1)备课:

 按照学校要求、结合本学科实际充分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课时备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教案要备深、备细,突出实用性。总领课、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等各种课型要齐全。根据要求做到“四落实”即知识点落实、教法落实、检测手段落实、反馈措施落实。备课要体现出电教手段的使用。做到提前备课。充分发挥好集体备课和周二的分科学习的作用。

 (2)上课:

 严格按照 “双线教学整体推进”模式的环节授课,让学生更多的思考、更多的探索、更多的说和做,使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立足课堂以学为主,积极推行新理念高效课堂。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

 (3)测试与反馈矫正:

 在教学中要利用好测试这一手段,要通过考试帮助学生寻找差距和造成差距的原因,明确努力方向。在讲评中进行纠错、总结、深化,激励学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薄弱环节,及时弥补缺漏。根据达标测试的情况写出质量分析。

 四 、具体落实措施:

 1、加强学习,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提高自身素质。

 2、落实常规,脚踏实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推荐访问:工作计划 数学教学 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