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明珠――健身球]掌上明珠小说

  健身球,又名铁球、鸳鸯球,素有“掌上明珠”之称。健身球源于我国元末明初,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最早的健身球据说创始于我国的保定地区,为球形空心铁球,内装音板,每副两个。目前市售的健身球有铁质、玉石、不锈钢等品种。其规格分为大、中、小3种。人们可根据手掌的大小来选择,一般男子可选用大号或中号的,女性可选用中号或小号的。时常把玩健身球可使手、脑、腿、腰、身都得到锻炼,是老年养生的好方法。
  健身球是以中医经络学说理论研制而成的。医学研究认为,健身球之所以能够健身,是因为它通过锻炼手指,来调节人体脏腑功能。
  从中医的经络学说来看,手的掌面上有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这三经分别在手掌的挠侧、中线、尺侧行走,直达指端。当手玩健身球时,掌心劳宫穴(属手厥阴心包经)受到较多的刺激,具有通调心包经经气的作用。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充分刺激劳宫穴,能使心的生理机能(包括中枢神经)产生强烈而有节奏的反射性作用。不但可增强动脉管壁的弹性,增强推动气血循环的能力,有效地调节以心脏为核心的内脏活动,而且有利于大脑从畅通的血液循环中得到足够的新鲜氧气,从而消除疲劳,振奋精神,健脑增智,达到祛病强身的良好效果。
  在掌面的第三条横纹线上,有个属于手少阴心经的少府穴。在有关中医典籍上很少提到,更难得派上大用场。可是,在实践中发现,当五指依次拨弄健身球时,它的潜力得到了充分发挥。首先,它离掌心最近,是球周而复始围绕掌心滚动的必经之路。它所受到的压力和刺激仅次于劳宫穴;其次,它好似扁担的支点,前面挑着指端少冲穴,后面挂着掌后神门穴,它的作用在于配合前后两穴,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激发机体的自然活力,改善病变部位的气血循环,提高组织细胞的恢复和再生能力。
  手背部有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分别有合谷、少商、商阳、少冲、少泽等穴。活动刺激它们,有益于牙病、口腔病、目疾、耳病及手指不能屈伸等症。
  健身球在掌心的旋转、翻滚或凌空抛接,都离不开处在体表末端的手指。而手指上的穴位很多,有少商、中冲、少冲等经内正穴,还有四缝、八邪、十宣等经外奇穴。它们位置不同,作用有异,但都相互协调。拿四缝穴来说,它在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中节横纹处,在经络上是手三阴经通过的地方,同心、脾、胃均有联系。健身球的不断摩擦和碰撞及手指的反复弯曲和拨弄,都不可避免地使它受到力学刺激,既能收到舒经活血、强筋壮骨、养阴清热之功效,又可促进脾运,对中老年人神经衰弱、心脑血管疏通及偏瘫后遗症具有明显疗效。正如现代医学研究所发现的,对这些部位的刺激能使胃蛋白酶的活性升高。使肠中胰蛋白酶、胰淀粉酶和胰脂肪酶的含量增加,加快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促进新陈代谢。
  握球于手掌之中,用五指灵活拨动球体,使其在掌心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使球不停地自如滚转,球体摩擦时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和谐入耳,给人以美的享受。熟练之后,每掌内可由两球增至3~4球。除此单练外,还可结合形体锻炼。
  金鸡独立法:身体站立,放松,先抬起右腿,大腿平,小腿直,左手上举过头顶,掌心向上,以右手玩转健身球。当感到右腿吃力(站不稳)时,落下右腿,脚掌着地,换抬左腿,仍是大腿平,小腿直。右手上举过头顶,掌心向上,以左手玩转健身球。如此左右式反复进行,感到疲乏时,可散步休息以舒张气血。
  马步转球法:自然直立,双脚分开,间距比肩稍宽些,随之下蹲或蹲马步,手上的球可随时换手,感到腿酸吃力时,可立起向前走几步,再退回来。开始时蹲不长,随着腿力的增强,蹲的时间会长一些。
  下蹲起立法:自然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同时(或单手轮转)玩转健身球,边转边将身体下蹲、起立,速度和时间视个人体力而定。
  踮脚前行法:双手轮流(或同时)转动健身球,边玩边向前走,走时要踮着脚(即脚后跟离地,完全由脚尖的五趾着地)向前走,时间和距离由自己掌握。
  健身球之所以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除了它具有防老祛病作用外,另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它使用方便,随身而带,散步、聊天、饭前饭后、看电视都能运用,把健身与日常生活结合了起来。
  练健身球应与其他运动一样,必须持之以恒,每次转球应坚持在百次以上,以手臂及腕部微感酸痛为宜。
   【编辑:迟昊】

推荐访问:掌上明珠 健身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