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权与书法养生:柳公权书法全集

  自古德艺双馨的书法家,皆寿高慧敏,胸怀坦荡,柳公权便是其中较典型的一位。柳公权(公元778~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人,享年88岁,这在当时“人活七十古来稀”的社会环境中算是高寿了。柳公权得这么长的寿限,与他一生从事书法创研有着很大的关系。
  待人和书艺并善。柳公权的一生,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业绩,长期致力于经学,工诗文,通音律,才艺出类拔萃。他在仕途上淡然如水,在人生的历程中以正直的人格,将高洁的学术思想和诚恳的待人情怀融合一体,散发出魅人的情感光泽。据《摭言》记载,武宗曾迁怒于一宫嫔,柳公权发挥诗才,在顷刻间写下一绝:“不忿前时忤主恩,已甘寂寞守长门。今朝却得君王顾,重入椒房拭泪痕。”救下了宫嫔一命。在艺术的海洋中博学强识,又具爱国爱民的大爱情怀,心底无私,“无为而无不为”,心追善境,胸怀苍生,则何有累此身?
  人品与书品俱高。柳公权一生淡薄名利,秉性刚直,不畏权贵,是一个站在正义立场上敢于说话的人。加之他书艺高超,雄冠历代“四大名楷”之一,在中国书法史上放射出奇特的光彩,濡养了数代莘莘学子。“艺从人传始可则”,当年,出于对他“人品与书品俱高”的崇仰,一时形成了“当时大臣家碑志,非其笔,人以子孙为不孝”的局面,是可以想见的。据《新唐书》记载,唐穆宗问柳公权什么是最好的用笔法,柳曰:“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这一论断承袭了“书为心画”之说,揭示了人品和书品的关系,强调了人品的极端重要性。人书老道,明辨是非,除恶扬善,常思安危,泰山崩于前而不动,猛虎啸于后而不惊,静养浩然之正气,定可开慧而长生。
  潜心修书。柳公权幼年好学,12岁时,已能吟诗作赋,被人誉为“神童”。他的字,起先是学二王的,后遍习隋唐以来名家的笔法,故其作品既具魏晋之风貌,又有非常严谨的法度,备尽楷法之妙。后又变颜之笔法,融汇成自己的书法,与颜真卿一起被称为唐以来善于创新的书家。千余年来,柳氏留下了不少传世之作,如楷书有脍炙人口的《玄秘塔碑》、《神策军碑》,还有《大鉴神师碑》、《李晟碑》等;行书名作有《戏鸿堂帖》、《蒙诏帖》等。由于他醉身书学,心不外驰,不贪权逐利,洁身自好,以涵养美德。他一生没做过大官,元和初年擢为进士,由于穆宗欣赏他的书法,才拜为右拾遗侍书的芝麻绿豆官,文宗时仍侍书宫中。柳公权潜心修书的纯净思想,和中国经典养生理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内涵是完全一致的。
  古淡清健的艺术风格。柳公权的主要成就在楷书上。但其“清”、“淡”的精神境界,却是以骨力来表现的。能达到清淡的艺术境界,于养生是具有很明显的效果的。清,即清净恬适,乃道家修持的最高境界;淡,即淡薄无为,亦佛家修持的圣境。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即是清,孔子的“三月不知肉味”亦是淡。这一特点,最早宋范仲淹在《诔石曼卿文》评石延年书时侧面评出,文曰:“延年之笔,颜筋柳骨。”大书家董其昌深研柳书后,亦深有感触地说:“自学柳诚悬,方悟用笔古淡处。”看来,古淡清健的柳书艺术是非常有利于养生的。另外,柳公权所书称得上“雅俗共赏”,所以长期以来立为楷书大家的炫目地位。他的字用笔斩钉截铁,力透纸背,清寒瘦劲;结体中缩外张,章法错落有致。岑宗旦评曰:“柳公权得其劲,故如辕门列兵,森然环卫。”柳书清淡的艺术风格,与其高深的生活敏悟和丰厚的人生阅历是分不开的。古人云“字如其人”,柳氏作品如此高简,其古雅的人格便可想而知了。
   【编辑:安然】

推荐访问:柳公权 书法 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