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本书教案及反思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及反思

  《我的第一本书》写出了作者对 20 世纪初中国乡村荒寒、苍凉苦难生活境况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受。下面是我为你带来《我的第一本书》教案及反思,供你参考。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

 1.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2.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酷(ku4)似 掺(chan1) 脊(ji1)背 枉(wang3)读

 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二、导人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 1923 年,1940 年开始写诗,有诗剧、诗歌、诗集等。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互相补充、评议。

 四、学生自主阅读

 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一种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五、品味语言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我的第一本书,作为我的启蒙老师对我后来走上文学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

 六、拓展训练

 学生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体会,互相交流。

 七、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 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八、布置作业

 1.研讨练习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反思 1

 (1)如何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绝对不只是一句口号,也不只是一种形式,而是要真正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贯穿于整个课堂。这就要求我们在对教材的思考与钻研时应更多地进行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来进行充分预设,课堂上,少一些教师的"强加",而是有针对性地授生以"渔",将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活动的时间、空间,允许他们思考,允许他们争辩,允许他们出错,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悟,有所得,于无痕迹中解决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努力追求的。

 (2)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作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老师的个人素质与授课效果息息相关。我们应该向优秀教师学习,多读书,多积累,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让我们的课堂评价多一些针对性与启发性,少一些空洞的表扬;敏锐地捕捉课堂上生成的资源,少一些环节框架的限制。努力提高授课水平,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从而让我们的课堂多一份从容,多一份智慧,多一份收获。

 一滴水只有放入大海才能永远不干涸,个人的力量终归是有限的,我们应该充分重视集体教研,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语文课应该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充满人文精神的,我将不懈努力,让我的课堂真正成为教师轻松、学生快乐的课堂。

 《我的第一本书》反思 2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篇课文《我的第一本书》中,作者不仅叙述了童年生活中关于第一本书的感人故事,而且还表达了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那浓浓的、真挚的情感和对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乡村荒寒、

 苍凉的生活境况的独特感受。

 毫无疑问,牛汉《我的第一本书》这篇散文所描写的生活与今日学生的生活相比有着巨大的距离。"如何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灵魂深处,体会作者对"第一本书"所怀有的特殊感情?"成了我备课时的重点。经过多次阅读教材并结合学生实际,我设计了这堂课的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了解"第一本书"的含义,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

 课堂教学中,第一个目标整体感知,主要是阅读、复述,其目的是为突破预设的第二个目标作铺垫。课堂教学进入第二个目标后,我提出问题:"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围绕牛汉的第一本书所发生的故事,文章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却有着深埋心底的情愫。对于作者来说,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下面请同学们用我的第一本书是一本_____________的书的形式来概括自己对文中第一本书含义的理解。"于是,学生开始讨论交流,我巡视指导。这时,课堂气氛开始被调动起来,学生积极投入讨论。几分钟后,我指名几个同学上黑板写出他们的理解,这几个学生写出了下面的内容:①裁成两半的书、②父亲为我们修补的书、③"我"的第一本国语书、④与众不同的书。

 不难看出,此时课堂气氛虽然比较活跃,但学生的思维还只是在浅层意义上徘徊,远没有走进"第一本书"的意义深处。这并不奇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总得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关键是教师不能于此停顿。于是,我再作启发引导:"刚刚黑板上写的这些都没有错,但这些都是浮于表面的理解,作者为什么会一辈子忘不了这本书,其中是否有更重要的

 原因?"学生继续讨论,然后举手回答:①难忘的书、②独一无二、③意义重大的书、④一生中最珍贵的书、⑤给了我教育的书、⑥给人留下无尽思考的书、⑦人生之书。

 看得出来,学生的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虽然他们的理解有些空洞,依然没有真正把握"第一本书"对于作者的重大人生意义,但毕竟已有了进步,进一步启迪,学生的思维将会越发灿烂。我第三次启发道:"大家的理解已经深入一步,但是难忘、最珍贵、给了我教育这类说法太空洞了,我为何难忘这第一本书?它的珍贵表现在哪里?给了我什么样的教育?把这些问题想透,相信你们就真正理解了这本书对于作者的意义所在了。"

 学生继续讨论,"高潮"渐起,出现争着发言的情况:

 ①饱含对同学友情的书、②用父爱装订的书、③用爱的灵魂装订的书、④打开人生起点的书、⑤饱含"我"苦难生活的书、⑥培养"我"的道德品质的书、⑦让"我"知道读书乐趣的书......

 这时,显然学生已完全走进了文本深处,走进了作者灵魂深处,他们正在与作者进行着心灵的碰撞!我趁势作了如下的小结:这是一本用爱的灵魂装订的书,它饱含着父子之爱、同学之谊、乡邻之情,它写满人间真情;这是一本写着"我"的童年苦难的书,它让"我"在人生之初便领略了生活的艰辛,懂得了贫困的价值,知道了读书的重要;这是一本打开人生起点的书,它引领"我"朝着新的人生之路前进,让"我"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永远记住童年生活给"我"的种种教育,永远不"忘本";这是"我"人生历程中的"第一本书",也是"我"人生的第一课!

 这堂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教学要有一个逐步铺垫的过程,先要悬着一

 个目标,有意识地向着目标步步进逼,才能使学生渐入佳境。学生的心灵之火真正点燃了,你启迪我,我启迪你,你感动我,我感动你,然后每一个学生都会觉得有巨大的收获,这才是高效课堂。

推荐访问:本书 教案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