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后进生,赏识教育

  转化后进生

 赏识教育

 一、后进生现象与分析

 1.后进生现象的理解

 对后进生这个概念是很难下定义的,我记得在一本书上给了它这样的定义:在那些正常的生理状态下,品德不良、学习成绩跟不上同龄的学生。亦即它不是指那些大脑器官损伤而引起的理解活动持续防碍的属特殊教育问题的“智力落后学生”,而是指在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那些品德差、学习差的“双差生”或学习虽不差,但缺点错误较多较严重的学生,要防止只看学生的成绩,不重思想品德,成绩好、考高分就“一俊遮百丑”的倾向。

 对于后进生的标准问题,我们应该从德、智、体、美等方面来理解和看待,它是衡量学校教育工作与学生的重要尺度和依据。国务院在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可能就是对合格学生的一个很好的定义和标准。所以,从以上几方面来衡量学生,研究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存有的问题,我们就能够对后进生作出一个初步的定义:后进生是指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差或者某些方面相当差的学生。从外延方面看,能够包括形态、生理、心理、品德等水平的差异。

 2. 后进生转化的意义

 不论是哪个国家、哪所学校、还是哪个班级,后进生问题都是存有的,后进生的人数虽不多,但其影响之大、危害之大。所以后进生的转化有着不可估量的实际意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也能够发现,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的水平和水平。有的学习成绩好却在其他方面的水平或表现较差;有的学习成绩差,却表现出较好的品质,有的在体育、音乐、美术等方面表现出特殊的才能等等。所以,后进生具有相对性,而不是绝对性,有共性,也有个性,只有从德、智、体、美等方面来全面衡量和考察学生,我们才能科学地作出判断与评价。那么,造成后进生现象的原因是怎样的呢?这是我们了解后进生现象的重要线索。在主观方面我们重点从心理方面去了解和把握,因为后进生的心理健康水准不够,或者说较多的处于一种“亚健康心理”,医学上认为这种心理状态处于一种健康状态和非健康状态之间,如果“教育策略”得当,就可能回到健康状态;在客观方面重点从学校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师自身水平上了解,从而把握后进生“差”的原因,多从他们的“闪光点”出发,对他们做的好事给予充分的肯定,以确定教育对策。而在实践中我们还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才能真正把握问题的本质。

 二、使用赏识教育实行后进生转化

 准确理解赏识教育的内涵,把握其内在价值,是我们实施赏识教育,积极转化后进生的关键。

 1. 对赏识教育的理解

 赏识教育即“赏识成功教育”。有人理解为教孩子说话走路的教育,父母都曾用过的方法。父母在教自己的孩子说话、走路时,心态最好,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会得到父母的鼓励和赞扬。即使学得慢一点,父母也很有耐心,并给予最大的支持,而且,父母总是以欣赏的目光注重着孩子从零开始的每一点进步,在赏识孩子的每一点进步时,孩子们已开始充满自信地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这说明了孩子是在父母的关爱、协助和欣赏中成长的;从《现代汉语词典》对“赏识”一词的解释看:“赏识是指理解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 这说明了“赏识”具有 对某种“才能与价值”的重视和赞扬;有的认为:“赏识的实质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注重后进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对成功的体验,多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舞台。”从以上意思能够归纳为:赏识教育就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进步与成功予以重视和赞扬的教育。可见,它面向的是不同层面的学生,每个学生都能够从自己的起点开始,去体验成功,实现自我。

 2.赏识教育的价值

 价值反映的是每个人所需求的东西:目标、爱好、希求、的最终地位,或者反映的是人们心中关于美好的和准确事物的观点,价值是内在的主观的概念,它所提出的是道德的、伦理的、美学的、和个人喜好的标准。”因而,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和美好的事物就是有价值的,人格尊严、平等、受到重视、赞扬与尊重等都是人们所希求的东西,应是价值的存有形态。那么,赏识教育就是为了保障其价值在教育教学中的实现,特别是让差生,他们受到的伤害可能最多,如有来自教师的、同学的、家长的,甚至有时是自己的(有时他们连自己也瞧不起自己),所以,他们更需要受到公平的对待,也希望自己受到重视与赞扬,找回自我价值,这也正是赏识教育的价值目标所在。

 3.赏识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使用

 使用赏识教育去准确地看待学生,转化差生,对我们的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具有积极的意义。

 (1).树立赏识教育的意识

 教师树立赏识教育意识是实施赏识教育的开端,只有这种意识的形成才有利于这种观点的形成以及升华,对教育教学才有指导意义。体育教师理解和把握赏识教育及其内涵,从心理上接受和重视差生,让差生感到自己存有的价值和意义,那么,这种转化工作才具有实质意义。

 (2).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平等”不但仅一个法律问题,也是教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要求,是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如果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不能平等地对待全体学生,那么,教学中的民主气氛将受到破坏,基本的教学秩序就难以维持。尊重与被尊重是相互的,社会学家认为:“人的行为是互动行为,即引起他人行为的行为。”因而,教学中教师的意识、言行和态度对学生具有重要影响。

 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就是指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不管学生是优生还是后进生,教师都理应同样地给予关爱、理解和重视,这是一个待人公平与否的问题,也是对人的权利的尊重。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也就是这个道理。

 (3).重视后进生的存有,给予必要的“倾斜”。

 在教学中,优生和后进生往往是教师最敏感的话题,说到无不理解,涛涛不绝,不过对后进生往往缺乏深入的了解,多以轻视的目光对待或者忽略其存有,这种被“忽略和轻视感”让学生受到无形的打击,好像自己在教师的心目中缺乏地位或不存有似的,自信心受到挑战,而心理上的体验更强烈。因为“轻视与忽略”给人以歧视感,在某种水准上是一种“不平等教育”或“歧视教育”的表现,与现代教育思想相悖,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因而,我们理应对其成长给予积极地注重。

  不过,因为诸多原因造成的各种差异始终是存有的,我们能够适当地采取一定的保护性手段给后进生以某种合乎情理的“倾斜”。国家在这方面已作出了一些倾斜性规定,如:《体育合格标准》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因身体状况较差的学生的降标、免于执行或者免试等。作者认为,教师应根据差生的实际情况作出多方面的“倾斜”,这对转化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4). 消除威胁,体验成功

 消除学习上的威胁因素,创设生动和谐的学习环境,是后进生体验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第一,差生需要建立成功感与成就感。心理学认为:“成功使人愉悦,充满信心”。后进生尤其需要体验成功,这是因为他们所体验到的失败多于成功。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所需要的“成功感”比其他学生更为强烈。多给后进生取得成功的机会,充分展示其优势,让他们在同学中得到肯定性的评价;第二,避免学习上的威胁。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在较少威胁的教育情境下才会有效的学习。”这对于后进生具有一定意义。因为后进生受到的批评、指责比一般的学生多,或者成绩、外貌不如别人等,产生自卑、丧失自信心。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给后进生创造一个没有“威胁”的友善的学习环境,教师要积极为其创设教学情境,因材施教,个别对待,寓教于乐,减少阻力与挫折,协助其建立“成就感”与自信,这对后进生的健康成长是很重要的。

 (5). 使用赏识手段激励自我教育,培养优良品质

 专家认为:“自我教育是一个人在道德修养上的自觉能动性表现。”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能激发学生去实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激励学生

 的自我教育对我们转化后进生及德育工作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赏识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能够是一种教育手段,它的激励作用具有显著性和多样性。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作出肯定性和否定性评价,教师要作好舆论导向,以肯定性评价为主,特别是对后进生的重视与中肯适度的评价,使之感到自我价值的回归。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当本人的经验与别人(特别是他认为最重要的人)对他的行为评价相结合时,便可形成一个人的价值观点。”这个点对后进生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学习中,对较差的学生的学习、品德的进步的肯定,对学生的优势和长处准确评价,能积极地引导“他们形成向上的自我概念、价值观态度体系,从而使学习者自己教育自己。”二是利用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在教学活动中,通过集体与个人的荣誉、成功、快乐、失败等的分享达到精神上的激励,进而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另外积极营造一种激励氛围,特别是对后进生的赞扬、肯定和欣赏以及分享其成功,协助他们最终形成和掌握自我教育的水平。

 3.结束语

 在文明教学的今天,我们注重的是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的发展,而不是只在乎学生的成绩。我相信每一外学生都有好的一面,只要我们积极的去寻找,多从学生的“闪光点”去寻求突破,使用赏识教育,使后进生也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让明天的他们充满希望。

推荐访问:赏识 转化 后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