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校“师源性”心理伤害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广西南宁中职校

  “师源性”心理伤害,指来自教师的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伤害。在中职校,“师源性”心理伤害体现在学生管理的各个环节。“师源性”心理伤害在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中是一个潜藏的杀手,如果不坦诚面对这个问题,将会给中职生心理健康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
  
  一、“师源性”心理伤害通常的表现形式及其带来的后果
  (一)不信任学生。一女生宿舍丢失一些日用品,因此宿舍一女同学受到怀疑。教师在处理该女生事件中,没有给学生以充分的的信任,而是凭着外部的印象,随意给学生贴上“小偷”“坏学生”等不符合事实的标签。该女生的自尊心无疑受到很大的伤害。正是因为教师对她的不信任而导致她对周围人的彻底失望和不信任,对周围人的不信任又导致她的自暴自弃和对周围人的极端敌意。该女生以“偷”做为对同学、对教师的报复,其中的责任一部分必须归咎于教师。教师的专断、教师对学生不公平的评价、教师的偏见,导致学生心理受到了重创,由此而产生的厌学、弃学、对教师和学校的恐惧感、报复、攻击性行为,在中职校的管理中并不是一个少见的现象。
  (二)学生管理中的粗暴行为。部分教师利用学生管理的主动权,打着严格遵守学生管理制度的旗子,以绝对权威(管理学生的权威)和优势(做为教师的优势)来压制学生,对学生采用了一些粗暴的手段,如体罚、变相体罚、甚至暴力打击。管理过程中的粗暴手段,只会给学生带来强烈的反感。受到打击的学生模仿教师对其使用的行为,也对教师进行打击和报复,“以其人之身,还治其人之道”。中职生的这种强烈的叛逆行为、逆反心理,是中职生衍生反社会行为的基础,其中的根源之一,就是教师带给他们的心理伤害!
  (三)对学生人格的侮辱。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没有顾及学生的自尊心和心理感受,对学生人格肆意进行侮辱,导致学生自卑、敏感、压抑,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严重的打击之后,带来的是自信心的丧失,自暴自弃,甚至走向随落。有些学生人格障碍的形成,与教师的这种人格的侮辱不无关系。
  
  二、“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原因
  在中职校学生管理中,造成“师源性”心理伤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中职生本身的特点、教师的心理水平、教师的素质观念、教师与学生的相处方式等因素引起的。
  (一)中职生本身的特点。中职生的生源情况复杂,较为普遍的生源是未能考上高中的学生到中职校就读,文化基础较差,在初中时较少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情绪;另外,一部分中职生存在着心理行为问题。调查表明,中职生中约有55%的学生存在着轻度的心理行为问题,与普通高中相比,中职生厌学、逃学、说谎、作弊、自私、任性、攻击、耐挫力差、自卑、抑郁等心理行为问题要比普通高中严重。
  (二)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因素。高强度的工作压力、环境压力、人际关系压力下,许多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受到影响,在情绪健康、人格健全、良好的心理适应等方面都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中。有些教师存在着个性的缺陷,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能很好掌控自己的情绪,在处理问题时,不能做到公平、公正、理性。对学生的嘲笑、打击,任凭一时的冲动对学生施加的体罚和变相体罚等教育手段,有些教师对学生采用硬性强制的管理方法,难免采用一些挫伤学生自尊心的粗暴方法,引发学生更加强烈的敌对,造成恶性的循环,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心理阴影,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还给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可弥补的伤害。
  (三)教师的素质与学生观。从事教育的工作,做为一个最起码的教师的条件,那就是必须爱我们的学生。许多教师只把学生当成自己工作的机器,而没有把学生当成一个和自己一样的平等的人,并没有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同样需要得到尊重的人。教师如果鄙视自己的学生,故意贬低学生的人格,在管理中打击学生,带给学生心理伤害的责任是不可推卸的。
  (四)教师与学生的相处方式。有些教师反映,与中职校学生的接触、交流似乎存在着一条不可逾越的“沟壑”。根据观察,师生间的这条沟壑,对于年龄差别较大的教师来说,是“代沟”,对于年龄差别不大的教师来说,是师与生之间的“师生沟”。师生之间难于沟通的原因之一,在于教师始终把学生当成思想不成熟的小孩来看待,年龄大的老师认为上一辈和下一代无法交流,年轻的教师则认为,老师就是老师,学生就是学生,两者是不能平起平坐的。许多教师站在自己的角度出发,课堂中是道理的满堂灌,课外是以扳着脸孔的说教方式来教训学生,从不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也不在乎学生的心理感受。这样的教师给学生留下的不只是一个不可亲近的印象,甚至留下了令学生极度厌恶的教师形象。
  
  三、避免“师源性”心理伤害的途径
  (一)针对中职生本身加强学生管理。中职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往往与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值相矛盾,因此得到教师赏识的机会比普通高中的学生要少。中职校的问题行为学生更是让教师在教育中感到困难重重。教师应该针对中职生本身的这个特点,从中职生的实际出发,调整对学生过高的期望值。中职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基础差,得到成功的体验比较少,教师可以让中职生在其他方面得到更多的成功体验(如动手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强等)以弥补其学习中体会不到的成功喜悦。中职生的个性复杂多样,还有一些让教师头疼的带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孩子,在教育过程中,如果引导不合理、不科学,不仅会增加中职校问题行为学生的数量,还可能强化学生的问题行为。因此,教师要针对中职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状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多为学生着想,如给学生更多的鼓励而不是批评、指责,让每个学生都充满自信心而不是打击其自尊心,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而不是鄙视他们、把他们看成是“人渣”,消除“师源性”的心理伤害。
  (二)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不仅是对教师自身的高度负责,也是对学生的高度负责。处于亚健康心理状态的教师,首先应该清楚意识到自身的心理健康将带给学生的影响。教师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培养健全的人格。在与学生的相处中,应该把握好自己的情感、情绪。以一种平常的心态来对待周围人,在处理学生问题时,保持头脑的冷静,多考虑学生的心理感受。遇到棘手的问题时,教师更要多角度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避免在情急时使用粗暴的方法来解决学生的问题。教师应该时时提醒自己,不把不良的情绪转嫁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教师不良情绪宣泄的牺牲品。
  (三)提高教师的素质,改变教师的学生观。美国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老师激发起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待在家里了。”可见,教师对于学生无私的爱和引导,是保证教育成功的基本条件,也是学生管理成功的前提。中职校的教师在管理学生中,首先要做到爱和尊重。其次,要改变教师传统的学生观。很多中职校教师容易把中职校的学生当成是一个没有前途的人,经常带着一副有色的眼镜看待自己的学生。其实,教师如果以热爱的眼光去看待学生时,每个学生都是可爱的,每个学生的行为都是可以改变的。和所有的孩子一样,中职生也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人,他们的个性正处在逐步完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成长过程中的错误,中职校的教师要把中职生看成一个发展中的人,看成是一个有着独立人格的人,不要轻易给学生贴上不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标签,把他们一棍子打死在我们不正确的观念中。
   (四)加强与学生的交流。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曾经说过:“只要能够创造真诚相处、相互理解、彼此尊重的气氛,就会出现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化解师生间存在的无形隔阂,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减少”师源性”的心理伤害。中职校的教师应该主动创造一种与学生真诚交流、平等互动的氛围。在学生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改善与学生相处的方式。首先要改变严师的形象。在日常生活管理中,老师应该象父母关心自己的子女一样来关心学生;课堂中,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互动,加强师生情感的交流;与学生交流,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平等、民主的倾听学生的心里话。其次,尊重学生的心理感受,从生活学习上关心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感受,特别对于问题行为学生的管理,要从生活细节入手,给他们以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在适当的时机加于鼓励引导并委以重托,可以激发其自信心和上进心。第三,要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让天空中的每颗星星都闪闪发亮。
  中职校“师源性”心理伤害有着独特的背景和特点。只要教师愿意真诚面对并努力寻找对策改善这种局面,那么学生就能在一个健康的师生环境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推荐访问:对策 职校 伤害 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