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区招商引资暨楼宇经济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招商引资大会

  在全区招商引资暨楼宇经济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专题召开招商引资暨楼宇经济发展大会,目的就是在全区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发展楼宇经济的共识。刚才,大家观看了**的楼宇经济发展短片,对区楼宇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进行了解读,就楼宇经济工作作了全面的部署,我完全赞同。会议结束前我再讲两句话,一是怎么看;二是怎么办。

   一、楼宇经济“怎么看”

 (一)转型发展的空间在楼宇。当前,全区处在经济发展减速期、结构调整爬坡期的关键阶段,实现省定全面小康的目标更需要我们迎难而上,逆流奋进。从产业结构看,上半年,三次产业占比情况为**,三产的占比比去年末低了0.5个百分点,显示出结构调整的反复性、曲折性、艰难性。在当前形势下,调结构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楼宇经济是优化结构、促进转型的重要方向和有效途径。楼宇承载品牌。一幢楼宇、一个产业、一项品牌是有效发展楼宇经济的途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广场是全国最大的工业设计与创意产业集聚区,

 **是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国字头、中字号的品牌具有极强的号召力、吸引力、凝聚力,集聚了海量的高端要素资源,成为助推发展的“法宝”,我们的中国家纺电商服务中心也是中字头招牌,要谋好“大棋局”,走好“先手棋”。楼宇集聚产业。**的欧美中心集聚了国内外金融机构近**家,**的**大厦集聚国内外物流企业数十家,许多企业是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50强等“三五”企业,企业的集中带来了产业的集聚,形成了产业特色鲜明的金融楼、物流楼,我区尤其缺少类似的特色楼。楼宇汇聚人才。转型发展根本靠人才,关键在产业,产业层级决定人才层次,高端产业吸引高级人才。我区的产业相对比较传统,现代服务业、新兴服务业发育不足,高级人才数量不多,通过发展楼宇经济,培育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科技服务、服务外包、现代金融等新兴产业,集聚一批高端专业人才,为促进全区转型发展奠定坚实人才基础。

 一、充分认识楼宇经济支撑创新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楼宇经济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大城市竞争加剧以及现代服务业的崛起而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兴都市特色经济。大概在 2002 年,白下开始了发展楼宇经济的探索,当时在淮海路、洪武路街道,选择部分楼宇开展了楼宇经济试点工作,也去了上海等地考察学习,召开过现场推进会,提出了在扶持企业的过程中强调优化服务代替财税返还、补贴等做法,初步确立了避财力不足之短,扬服务增效之长的发展思路,在

 02-04 年,那一段时间最突出的成效就是楼宇项目建设成效明显,3年全区建成楼宇 16 栋,商务面积达 44 万平方米(02-12 年,全区新建商贸商务楼宇 30 栋,新增 100 余万平方米商务面积);到 2004 年底,区九届一次党代会上正式提出,在产业载体上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全面提升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标志着楼宇经济作为全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摆上了议事日程。按照这一精神,出台了首次违规自纠制、二次检查申报制、联合会议制等七项制度,设立了楼宇经济发展年度目标,不断寻找政府、楼宇企业、物管等各方利益 融合点,探索搭建综合服务平台,为楼宇企业提供一条龙服务。2011年,区第十次党代会上楼宇经济发展路径更加清晰,明确提出以楼宇和商业商务街区为重点推进产业更替,建设一批精品楼宇、专业楼宇,提高楼宇单位面积经济贡献率。经过十年努力,我区楼宇经济在拓展发展空间、促进招商引资、提升产业层次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有一些做法也值得我们总结,一是以新街口为核心,聚集建设商务楼宇的做法,有利于加快产业集聚,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区域整体吸引力;二是在新街口商贸等楼宇试点建设楼宇社区、楼宇社区党委,为入驻企业提供“零距离”服务的做法,值得在全区推广;三是在重视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对楼宇建设前期规划、产业功能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初步形成了楼宇建设、招商引资、企业落地“三同步”的工作机制。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缺少有效的扶持和引导,我区楼宇经济与上海、广州、杭州等一线城市的城区相比,显得发展不够快、后劲不够足,主要表现在“四个不强、四个不够”:一是均衡性不强、综合效益不够。区域之间、楼宇之间发展差距较大,仅五老村街道

 0.7 平方公里范围内就有楼宇 41 栋,占到全区的 36%,效益最好的金鹰国际一年税收达 3 亿多元,差的楼宇税收只有几万元。二是特色性不强、楼宇品位不够。全区 115 栋楼宇中,建于上世纪的老旧楼宇有75 栋,占总数的 65%,达到国际化标准的楼宇仅有国际金融中心、新百南京中心、金城大厦 3 栋,大多数楼宇入驻企业业态混杂、产业层次不高,像新百南京中心、国际金融中心这样以金融、商务服务为主要业态的楼宇不多。三是高端性不强、集聚辐射不够。楼宇内及周边 的功能配套设施品质不高,难以提供专业化、高端化服务,难以吸引大企业、大总部落户。

 十年来,全区仅引进 8 家国际 500 强企业和17 家国内 100 强企业。四是扶持性不强、规划引导不够。政府缺少扶持楼宇经济发展的专门政策,对楼宇经济发展缺乏总体策划和产业功能定位,导致我区楼宇经济发展的自发成分较大。这些都需要在下一步楼宇经济发展中引起高度重视,有效加以解决。当前,在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依托楼宇经济,发展现代服务业,已经越来越多地成为各地各级推进创新发展、经济转型的关键抓手。因为,作为中心城区来说,一般都具有“区位优势明显、发展空间不足”的特点,而发展楼宇经济,在开拓发展空间,聚集经济要素,提高业态档次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就拿我们的标杆

 ——杭州下城区来说,下城财政收入的 80%以上来源于楼宇入驻企业。2011 年,全区 114 栋目标楼宇(税收超千万元楼宇 60幢,其中超亿元楼宇达 16 幢)累计实现税收 57.98 亿元,税收贡献率达到 3083 元/平方米。在全国楼宇经济发展报告中,下城区排名进入全国前 10 强。再来看看白下,我们的区域地位、历史文化等与下城差不多,现在统计的目标楼宇数比下城还多 1 栋。2011 年,在财政贡献方面,这 115 栋商务楼宇,总收入超过 100 万的企业才有 155户,楼均不到 2 户,它们共实现财政总收入 16.6 亿元,占全区总额的 30.7%;区级一般财政收入 8.1 亿元,占全区总额的 27.1%,即使加上一些税收 100 万元以下的小企业,这一税收贡献比例也高不到哪 里去,离杭州的 80%相差甚远。全区现有亿元楼宇仅 4 栋,5000 万元以上的 2 栋,而且主要是因为金鹰集团、中央、新百、南钢国贸四家企业税收超亿,才使得楼宇成为了亿元楼宇。在产业集聚方面,全区真正能称得上专业楼宇、特色楼宇几乎没有,大多数楼宇缺乏规划引导,入驻企业层次不高、业态混杂,难以形成产业集聚,甚至还有约

 40%以上的企业在我区经营,占用空间资源,税收不在白下,就拿隔壁的新世纪 A 栋为例,入驻企业 184 家,在地纳税 87 家,占总数的47%;长发中心比例更低,入驻企业 245 家,在地纳税 69 家,仅占总数的 28%。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区楼宇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还不明显,这样的现状与白下的区位、地位明显不符,全区上下一定要更加清晰认识我区楼宇经济的发展现状,更加深刻领会楼宇经济的科学内涵,更加坚定发展楼宇经济的信心和决心。

 二、把握关键推动楼宇经济发展取得突破去年底,区委十届五次全会明确提出,全力主攻创新型经济和服务型经济,推动经济发展结构优化、质量提升。可以说,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工作千头万绪,涉及方方面面,但楼宇经济是一个很好的抓手。现在我们谈的楼宇经济实质上是载体经济,是一种“大楼宇经济”概念,其发展模式可以是打造一栋专业楼宇、特色楼宇,也可以是依托老厂房、老校区、老街巷等载体资源,通过产业置换打造特色街区、产业园区。只要我们抓住关键、创新举措,就一定能够借助楼宇经济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速促进现代业态的形成,最终实现“产业升级、经济转型”。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全区楼宇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推动规模提升,形成产业 集聚,促进税收增长,实现经济转型。每年培育

  2 幢亿元楼宇,培育认证 5 家总部型企业;按照“一业主导,专业服务”模式,每年培育5 家特色产业楼宇;确保楼宇税收目标年增长 20%。一是围绕增强城市功能发展楼宇经济。坚持以楼宇为依托,以发展总部经济为抓手,壮大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打造一批高品质特色楼宇,推动城市功能整体提升。以总部经济发展为抓手提升城市功能。依据现有楼宇、在建楼宇分布,做好总部经济发展的前期策划和功能定位,重点建设新街口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中山南路科技金融街区、瑞金科技创业创新街区、军农路科技创业街区等功能片区。深化实施《总部(楼宇、园区)经济发展实施计划》,构建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规划、财政、服务等全方位支持体系,依托重点楼宇吸引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集团设立区域性总部,吸引知名企业在我区建立营销总部、研发总部、财务总部等职能总部。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为重点提升城市功能。坚持“核心产业提升、优势产业提速、新兴产业培育、产业联动发展”原则,以楼宇、园区为依托,加快金融业、商贸业两个核心产业,商务服务业、软件和服务外包业、文化创意业三个优势产业,以及电子商务、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设计三个新兴产业发展,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比重,提升以服务功能为重点的城市整体功能。以特色楼宇打造为支撑提升城市功能。根据楼宇所属功能区的自然环境、商业环境以及基础设施等区域特征,坚持适度超前与现实基础相结合,科学定位楼宇功能,引导楼宇走特色化、专业化发展道路,重点支持文创、金融、设计、法律、会计、咨询等产业在楼宇内

  高端化集聚,形成“一楼一特色、一楼一行业”,打造一批金融楼、商务楼、律师楼、科技楼等特色楼宇。二是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楼宇经济。围绕“2+3+3”现代产业体系,坚持“突出主业、集聚企业、延伸产业”原则,推进楼宇产业链招商、产业置换、重点企业培育,以楼宇产业集聚优化带动区域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加大楼宇招商力度。高度重视中城国际广场、金鹰三期等在建楼宇招商,超前策划楼宇功能定位和产业导向,提前介入招商工作,引导楼宇业主围绕主导产业招大引强,重点引进世界 500 强、国内 500 强企业和龙头企业入驻楼宇,吸引、带动一批产业链相关企业集群发展,形成主导产业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推进楼宇产业置换。加快完成全区楼宇资源普查工作,准确把握楼宇经济发展状况,对楼宇开展分类指导,重点对闲置和效益较差的楼宇资源进行“腾笼换凤”,引导楼宇业主淘汰低端产业,引入产业链上游企业、总部型企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抓住全市“退二进三”的机遇,加快空置工业厂房向都市产业园区的升级改造,引入现代服务业项目,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强化楼宇企业培育。创新“把科技创业社区建在楼宇里”楼宇经济发展模式,开发一批适合中小企业需求的楼宇载体,打造楼宇科技创业社区,引导和激励各类人才在楼宇内创办科技企业、发展科技产业,培育扶持科技创业企业发展壮大,推动楼宇内传统产业向科技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高端业态升级。三是围绕投资环境优化发展楼宇经济。加快完善楼宇功能性配套设施建设,着力优化楼宇经济发展的服务环境、政策环境和外部环境,带动中心城区商业投资环境整体提升,打造“最佳科

  技创业服务区”。强化楼宇政策保障。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出台加快楼宇经济发展的奖励政策、优惠政策,不搞“一刀切”,以街道为主体,由各街道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相关政策,调动楼宇业主、企业、物业共同做好楼宇业态调整、产业升级的积极性,在全区营造对总部企业、优质企业落户具有较强吸引力、竞争力的政策环境。提升楼宇服务水平。依托行政服务中心,建好区综合服务平台,开通“绿色通道”,为企业提供从引进到落地的全程式服务。加快楼宇社区、楼宇社区党委建设步伐,搭建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探索建立楼宇公共服务平台,引入银行、社会中介等机构,为楼宇企业提供金融、咨询等各类公共服务。优化楼宇外部环境。把握实施城市建设“千日行动计划”契机,将楼宇周边环境整治纳入城市建设改造规划,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快完善楼宇的商业服务、生活服务功能配套设施,积极引导星级酒店、商店超市、娱乐休闲、银行网店等在楼宇周边集聚,完善楼宇功能配套,营造良好的商务氛围。三、加强组织形成楼宇经济发展强大合力全区各级干部必须把思想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经济发展主旋律上,统一到大力发展楼宇经济的工作部署上,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强化责任意识,充分履行职能,狠抓工作落实,推动楼宇经济蓬勃健康发展,又好又快推进创新型城区建设。要突出做到“三个明确”: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要按照“属地化管理与专业化服务相结合”的原则,落实相关部门发展楼宇经济的责任。区楼宇经济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区楼宇经济发展;各街道承担主体责任,具体负责楼宇经济建设的各项工作, 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制定一些涉及到楼宇、企业、物业的激励、扶持政策;区发改牵头负责全区楼宇经济发展工作,制定全区楼宇经济发展规划;区统计、投促等部门做好区楼宇经济信息平台的建设工作,进一步理清楼宇企业相关数据信息;区科技、财政、金融办、文化等部门牵头做好相关产业的规划引导、招商引才等工作,做好特色楼宇打造;区工商、国地税、公安等相关部门按照自身职能,创新服务方式,配合街道为楼宇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工作。细化推进方案,明确目标任务。今天会上已经把《推进楼宇经济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发给了大家,请大家认真研读,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会后由发改作进一步修改完善。在这一推进方案中,我们要对工作重点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进一步细化,包括每年重点要打造几栋亿元楼宇,打造哪几条特色楼宇、特色街区都要有详细目标、有责任单位、有完成时限。各相关部门、各街道也要根据这一意见,具体制定好本单位推进楼宇经济发展的行动计划或实施方案。

 强化考核评价,明确工作导向。我们要建立一套推进楼宇经济发展的指标,进一步突出完善城市功能,加快产业集聚的重点,切实增强楼宇经济评价体系的导向性和针对性。要按照“强考核、重激励”的原则,开发利用好区楼宇信息系统平台,定期对楼宇经济发展进行数据分析、跟踪评价,并将考核评价结果纳入全区创新型城区建设、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监测考核中一体化考核,全力调动街道、部门推动楼宇经济工作的积极性。

推荐访问:全区 大会上 楼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