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边坡防护施工方案 [高边坡防护专项施工方案]

  

 **市南环一级公路

 (K0+100.000~K11+185.764)

 高边坡防护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〇一八年一月二十五日

 目

 录

 第一章

  工程概况 1

 1.1项目位置 1

 1.2地质条件 1

 1.3水文地质 2

 1.4不良地质现象 2

 1.5地震 3

 1.6气候 3

 1.7技术标准 3

 1.8主要工程内容 4

 1.9施工段工程构造 6

 第二章

 编制依据 10

 2.1相关法律法规 10

 2.2编制所遵循的现行技术规范、标准及图纸 10

 第三章

 施工计划 12

 3.1进度计划 12

 3.2材料进场计划 12

 3.3机械配置计划 12

 3.4人员配备计划 14

 第四章

 施工工艺技术 15

 4.1施工方案的选择 15

 4.2施工准备 15

 4.3施工工艺及流程 16

 4.3.1边坡开挖施工工艺流程 16

 4.3.2锚索框格梁施工工艺流程 17

 4.3.3锚杆框格梁(现浇拱形护坡)施工工艺流程 18

 4.4

 施工方法 18

 4.4.1深挖路段路基施工方法 18

 4.4.2锚杆施工方法 22

 4.4.3锚索施工方法 25

 4.4.5锚索张拉及封锚 28

 4.5高边坡防护工序检查和验收 28

 第五章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33

 5.1组织保障 33

 5.1.1安全保证组织机构 33

 5.1.2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成员和职责 34

 5.1.3安全管理要求 35

 5.1.5安全保证体系 37

 5.2技术措施 38

 5.2.1一般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38

 5.2.2安全专项施工措施 39

 5.2.3覆盖层开挖安全技术措施 40

 5.2.4边坡石方开挖安全技术措施 41

 5.2.5爆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41

 5.2.6支护脚手架安全技术措施 43

 5.2.7钻孔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47

 5.2.8边坡支护安全技术措施 48

 5.3应急预案 50

 5.3.1项目部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 50

 5.3.2事故报告程序 53

 5.3.3事故特征及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55

 5.3.4应急救治外援机构 64

 5.4监测监控 65

 5.4.1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制度 65

 5.4.2施工期巡视检查 65

 5.4.3边坡外部变形监测 65

 5.4.4支护效应监测 65

 5.4.5爆破振动及声波测试 66

 5.4.6边坡渗流监测 66

 5.4.7监测结果分析评价 66

 5.4.8风险源的辨识 67

 5.4.9风险源控制措施 67

 5.5安全培训和技术交底 70

 5.5.1特殊技术工人技术培训 70

 5.5.2岗前安全教育 71

 5.5.3安全和技术交底 71

 第六章

 劳动力计划 72

 6.1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72

 6.2劳动力配置 72

 6.3特种作业人员 73

 第七章

 脚手架计算书 74

 7.1脚手架方案概述 74

 7.2脚手架计算参数取值 74

 7.3横向水平横杆的计算 76

 7.4纵向水平横杆的计算 77

 7.5扣件抗滑力的计算 79

 7.6脚手架荷载标准值 79

 7.7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82

 7.8最大搭设高度的计算 85

 第一章

  工程概况

 1.1项目位置

 此高边坡位于K0+100-K5+040段左侧,思邑村和甸苴村对面。

 1.2地质条件

 项目全线东西走向,地势东、西低,中间高,境内群山环绕,盆岭相间,盆地内地形相对较平缓,两侧山地地面坡度较大,高原面发育较为完整。拟建公路区域处于中低山缓丘坡麓与山间盆地过度地带,沿线以林地、农田为主。

 线路区位于“康滇地轴”东侧“**凹陷”西缘。设计线路从西到东,褶皱及断层轴向以东西向为主,东西向构造带在安宁以南县街至晋宁之间,宽达20公里。该区的古生代地层大致呈东西向分布。从云龙村到晋宁间平行分布三个褶皱。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宽阔的香条村背斜。背斜宽9公里,长15公里。褶轴成正东西走向。它的核部为灯影组灰岩,两翼为筇竹寺页岩。该段路线基岩埋藏浅或直接出露与于地表,地势起伏较大,自然坡度在20-60°之间,土的类别主要为:

 ①粘土、粉质粘土、红粘土;

 ②卵石土、碎石土,胶结和密实;

 ③硬质岩,未风化、微风化、反倾;中风化、强风化;全风化、顺倾;

 ④软质岩,未风化、微风化、反倾;中风化、强风化;全风化、顺倾。

 粉质粘土:可塑,稍湿~饱和,粘粒为主,粉粒次之,局部含有少量碎石,碎石粒径20~60mm,韧性中等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稍有光泽,层厚6.2~8.5m,[fao]=130kPa。

 强风化泥质砂岩:红褐色,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层岩芯破碎,呈碎块状及碎屑状,裂隙较发育,用手易捏碎,层厚2~3m,[fao]=320kPa。

 中风化泥质砂岩:红褐色,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芯呈短柱状,裂隙一般发育。岩体较完整,岩石坚硬程度属于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

 层厚未揭穿,[fao]=600kPa。

 当土质(或软质岩)挖方边坡高于20m、石质挖方边坡高于30m,以及边坡虽不高但有不良结构面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地段,根据地勘成果和原位测试数据,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边坡稳定性评价,根据其结果确定是否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

 本段地层分布较为简单,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

 A、据当地勘测,本路段出露基岩以灰岩及泥质砂岩为主,岩石较破碎,对边坡及路基稳定有一定的影响,设计时应予以考虑,适当放缓边坡,注意加强排水设计。

 B、横向陡坡路段由于差异性风化,易产生崩塌,应注意加强防护及排水工作。

 1.3水文地质

 1、地表水

 路线范围内地表水系不发育,螳螂川、八街河为本区主要河流,地表水以山涧沟水为主。本区水流变化受季节性降雨影响较大,调查期间适逢旱季,大多沟谷为干谷,仅螳螂川、八街河有少量水流。螳螂川在本区内,呈蛇状弯曲,河床宽10~30m,最宽50m左右。

 2、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

  区域内岩石风化现象十分普遍,以致各类岩体强风化带中广泛存在风化带网络裂隙含水层,风化带网状裂隙含水层中的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受地形地貌和东西向地质构造条件影响,绝大多数以近径补给、就近排泄为特点,斜坡地段由于基岩面较陡,排泄较通畅,地下水贫乏。

 区内的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运移于螳螂川河及支流的阶上第四系冲洪积砂卵石层,分布于砂卵石层中地下水主要受河(沟、溪)水及大气降水补给,与地表水保持一定的水力联系,与河流呈相互补排关系。水量十分丰富;分布于

 斜坡上粉质粘土层中的地下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入渗,地表水易顺地表排泄,大气降水不易入渗,水量极小。

 3、水质类型及腐蚀性评价

 从水质分析结果,线路通过地区地下水、溪沟地表水体水质无污染,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环境介质对混凝土腐蚀的评价标准:场地地表水对混凝土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施工时应对施工用水进行处理,特别是混凝土拌合用水应不具有腐蚀性。

 1.4不良地质现象

 土质(或软质岩)挖方边坡高于20m、石质挖方边坡高于30m,以及边坡虽不高但有不良结构面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地段,地表水易顺地表排泄,由于土质的特性,在雨季容易滑坡。

 1.5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与《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本项目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20g,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

 1.6气候

 安宁市地处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区,每年5月和10月热带大陆气团和海洋季风在安宁市境内交替,形成全市海洋性气候,10月至次年4月是大陆性气候。季节界限不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气温:年平均气温14.8℃,最热为6月和7月,平均温度20.1℃,极值高温33.3℃,出现在1977年6月17日;冬季均温9.3℃,最冷为1月,极值最低温-7℃,出现在1982年12月27日。最大积雪厚度23cm;年温差12.9℃,无霜期232~247天。

 降雨:年平均降水量901~1161.8mm,雨季为6~10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

 80%),6、7、8月是降水量最多的月份,11月至下年4月为旱季,占20%左右。年平均相对湿度73%,年蒸发量1940.9mm,月平均蒸发量278.8mm,3、4月份为最干旱月,相对湿度仅72%。

 日照:日照时间2005.3小时。

 风:年平均风速2.1m/s,20年一遇最大风速26m/s。

 1.7技术标准

 1、设计荷载:公路 -Ⅰ级

 2、26m宽整体式路基:行车道宽2×2×3.5m,硬路肩宽度2×4.0m,土路肩宽度2×0.5m,中间带宽3.0m(中央分隔带宽2.0m,左右侧路缘带宽2×0.5m)。公路平面设计点位于中间带中心,高程设计点位于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

 3、路基设计洪水频率:1/100。

 4、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20g,基本地震烈度为VIII。

 表1

 平面技术指标

 指标名称

 单 位

 规范指标

 采用指标

 备注

 路线长度

 km

 11.085764

 交点数

 13

 平均每公里交点数

 个

 1.173

 平曲线总长度

 km

 7.834

 平曲线占路线比例

 %

 70.67

 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最小半径

 m

 1500

 1700

 路拱为2%

 最大偏角

 °′″

 75°05'40.5"

 最小偏角

 °′″

 7°00′00″

 11°45'58.7"

 同向曲线间最短直线长

 m

 360

 533.406

 反向曲线间最短直线长

 m

 120

 159.727

 路线增长系数

 %

 1.132

 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

 m/处

 200

 450

 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

 m

 125

 /

 平曲线最小长度

 一般值

 m

 300

 349.113

 最小值

 m

 100

 1.8主要工程内容

 1、挖方边坡防护

 (1)土质及软质岩路堑

 当边坡高度较小时,以放缓边坡坡率、植被防护为原则。边坡高度≤4m时采用喷播植草防护,边坡高度<8m且边坡率不陡于1:1时,采用三维网植草绿化的防护形式;边坡高度≥8m时采用混凝土现浇拱形骨架植草(带泄水槽)防护。

 (2)基岩裸露的稳定硬质岩边坡,在无景观要求时一般不再采取防护措施,开挖后尽可能保留岩石的自然机理,使其与周围的景观融为一体,体现原始粗犷的自然美。当所在区域植被较茂密时,采用在碎落台及平台花槽内种植上垂下攀的本土植物覆面绿化。

  (3)挖方边坡整体稳定性不足的地段,采取必要的抗滑及锚固措施。

 2、特殊路基防护

 (1)深路堑

 土质挖方边坡高度超过20m,岩质挖方边坡高度超过30m的段落属于高边坡段;路堑边坡坡率的确定主要依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边坡高度而定,本路段出露基岩以灰岩及泥质砂岩为主,岩石较破碎,边坡坡率一般为1:0.5~1:1.5,边坡单级高度8m,级间平台宽2m,碎落台宽度2m。

 边坡开挖过程中须严格遵循“分级开挖、分级稳定、坡脚预加固”的原则,在边坡开挖过程中开挖一级支护一级,严禁先全坡面开挖至坡脚,再进行加固。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差地段采取必要的预加固措施,防止因局部边坡失稳造成边坡整体失稳。

 为排除地下水,避免孔隙水压力影响路堑边坡稳定,于渗水路段边坡体打设排水孔,孔径Ф110mm,孔深10~15m,PVC管外包渗水土工布排水。

 表2

  安宁市南环一级公路高边坡一览表

 序号

 桩号

 位置

 最大坡高

 主要处理方式

 1

 K1+570~K1+700

 左侧

 40.4m

 锚索抗滑桩+锚索框格梁+骨架植草

 2

 K2+095~K2+345

 左侧

 34.3m

 锚索抗滑桩+锚索框格梁+骨架植草

 3

 K2+415~K2+570

 左侧

 28.1m

 锚索抗滑桩+锚索框格梁+骨架植草

 4

 K3+535~K3+745

 左侧

 27.9m

 锚杆框格梁+骨架植草

 1.9施工段工程构造

 1、挖方边坡防护

 图1

 挖方边坡横断面图(单位:m)

 图2

 K2+285路堑边坡典型横断面图(单位:m)

 (1) 本图为路堑K2+090~K3+345段边坡防护典型横断面图,以米为单位。

 (2) 锚索抗滑桩施工时应预埋Φ130mm钢管以便施工锚索。

 (3) 底层特性:

 ①素填土,层厚约4.0m。

 ②粉质粘土,层厚约16m,承载力140KPa。

 ③强风化泥沙岩,层厚约2.6m,承载力320KPa。

 ④中风化泥沙岩,层厚为揭穿,承载力600KPa。

 图3

 K1+635边坡防护典型横断面图(单位:m)

 (1) 本图为K1+570~K1+700段边坡防护典型断面图以m为单位。

 (2) 锚索抗滑桩施工时应预埋Φ130mm钢管以便施工锚索。

 (3) 地层特性:

 ①素填土,层厚约为0~6.5m;

 ②粉质粘土,层厚约为2~4m,承载力140KPa;

 ③强风化泥砂岩,层厚约为3.8m,承载力320KPa;

 ④中风化泥砂岩,层厚为揭穿,承载力600KPa。

 2、深路堑边坡防护

 土质挖方边坡高度超过20m,岩质挖方边坡高度超过30m的段落属于高边坡段。

 图4

 K3+640高填深挖典型横断面图(单位:m)

 (1) 本图为K3+535~K3+745段左侧高边坡防护典型断面图以m为单位;

 (2) 拱形骨架防护及三维网植草见路基防护工程设计图;

 (3) 地层特性:

 ①粉质粘土,可塑,层厚约为1m;

 ②强风化泥质砂岩,层厚约为2~3m;

 ③强风化砂岩层厚约为0~7m;

 ④中风化泥质砂岩,层厚为揭穿。

 3、工程特点

 ①本段高边坡防护工程量大,防护形式多,施工工序复杂多样,涉及到多专业,多工种,平行交叉作业。在高边坡上作业,施工工作面大,属高空作业,危险系数大,安全防治工作难度大。

 ②施工场地布置,施工安全管理、工程质量控制工作、施工前后工序组织安排等是本工程施工管理的关键。本工程边坡多泥质边坡,强风化,遇雨易崩解塌方,必须及时防护。

 ③本路段出露基岩以灰岩及泥质砂岩为主,岩石较破碎,对边坡及路基稳定有一定的影响,设计时应予以考虑,适当放缓边坡,注意加强排水设计。

 ④横向陡坡路段由于差异性风化,易产生崩塌,应注意加强防护及排水工作。

 第二章

 编制依据

 2.1相关法律法规

  表3

 相关法律法规

 序号

 名称

 编号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014年09号主席令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014年13号主席令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8号

 4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2000年279号国务院令

 5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2003年393号国务院令

 6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

 建设部令第15号发布

 7

 《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

 建设部令第13号发布

 8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

 建设部建质[2009](87)号

 9

 《云南省公路建设项目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方案安全管理办法》

 云交基建〔2010〕200号

 10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

 JGJ 160-2008

 2.2编制所遵循的现行技术规范、标准及图纸

 2.2.1安宁市南环一级公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2.2.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2.2.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2.2.4《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

 2.2.5《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 2011)

 2.2.6《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

 2.2.7《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TG 162-2008)

 2.2.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2.2.9《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2.2.1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2.2.1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

 2.2.12《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G

 F90-2015)

 2.2.13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4)

 2.2.1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2.2.15《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

 2.2.1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2.2.1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

 2.2.18《钢筋砼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98)

 2.2.19《钢筋砼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3-91)

 2.2.20本合同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第三章

 施工计划

 3.1进度计划

 边坡工程计划于2018年2月10日开工,2018年6月20完工,工期120天(日历天)。

 表4

 高边坡工程计划表

 序号

 起讫桩号

 最大边坡

  高度

 边坡处理措施

 计划开工日期

 计划完工日期

 备注

 (m)

 1

 K1+570~K1+700

 40.4

 锚索抗滑桩+锚索框架梁+骨架植草

 2018.02.10

 2018.05.30

 左侧

 2

 K2+095~K2+345

 34.3

  锚索抗滑桩+锚索框架梁+骨架植草

 2018.02.10

 2018.06.20

 左侧

 3

 K2+415~K2+570

 28.1

  锚索抗滑桩+锚索框架梁+骨架植草

 2018.02.20

 2018.04.30

 左侧

 4

 K3+535~K3+745

 27.9

  锚索框架梁+骨架植草

 2018.02.10 

 2018.05.10

 左侧

 3.2材料进场计划

 (1)填料、石料、砂等

 石料由安宁隆瑞采石场提供,自卸汽车运至工地。

 (2) 商品混凝土、钢材:商品混凝土由安宁市隆瑞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供应,钢材由昆明钢铁公司购买,我公司做好统供物资用量计划,按时采购及调配,保证施工要求。

 (3) 施工用水:抽取沿线沟渠、河水、地下水等使用,使用前必须检测,符合施工用水要求。

 (4) 施工用电:高压电网及农改网系统覆盖整个项目区,项目部与有关部门协调后,已从电网架设临时电力线路至工地,在主线设置变电器:K3+470左侧设置400KVA变电器;K2+440左侧设置250KVA变电器。

 3.3机械配置计划

 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我项目部拟将所属高边坡划分为3个施工段平行展开作业,K1+570~K1+700段路基段高边坡由第一施工队负责实施;K2+095~K2+345段和 K2+415~K2+570段高边坡由第二施工队负责实施;K3+535~K3+745段高边坡由桥梁第一施工队负责实施;为顺利完成高边坡施工任务,工段配置机械如下:

 表5

 进场施工机械设备计划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

 单位

 数量

 进场日期

 备注

 1

 挖掘机

 现代225

 台

 2

 2017.10.05

 2

 挖掘机

 CAT336

 台

 2

 2017.12.12

 3

 挖掘机

 沃尔沃240

 台

 2

 2017.09.13

 4

 发电机

 250KW

 台

 6

 2017.10.05

 5

 电焊机

 BX500

 台

 4

 2017.10.06

 6

 装载机

 临工50

 台

 2

 2017.10.05

 7

 装载机

 ZL50

 台

 4

 2017.12.09

 8

 压路机

 XG6203

 台

 1

 2017.10.04

 9

 压路机

 LG6222

 台

 2

 2017.12.12

 10

 卷扬机

 0.5m³

 台

 4

 2017.10.08

 提砼用

 11

 水准仪

 CST∕berger

 台

 3

 2017.10.05

 12

 全站仪

 拓普康

 台

 3

 2017.10.05

 13

 自卸汽车

 东风

 辆

 16

 2017.10.04

 14

 快速卷扬机

 JK0.3

 0.5t

 4

 2017.10.06

 15

 空压机

 柴动12m³/min

 台

 3

 2017.10.08

 16

 交流电焊机

 BX-500

 台

 6

 2017.10.08

 17

 轻便风动小型钻机

 XZ30

 台

 6

 2017.10.05

 直径<13cm

 18

 压浆机

 UBJ-100B

 台

 6

 2017.10.06

 19

 轻型张拉穿心式千斤顶

 YCW60B

 台

 12

 2017.10.08

 20

 张拉油泵

 Zb4-500

 台

 12

 2017.10.05

 21

 砂轮切割机

 400型

 台

 6

 2017.10.05

 22

 挤压式灰浆泵

 UBJ1.8

 台

 6

 2017.10.05

 注浆用

 23

 空压机

 电动12m³/min

 台

 3

 2017.10.08

 24

 小型打夯机

 C330

 台

 6

 2017.12.11

 25

 钢筋调直机

 7.5KW

 台

 3

 2017.09.15

 26

 钢筋弯曲机

 7.5KW

 台

 3

 2017.09.15

 27

 钢筋切割机

 7.5KW

 台

 3

 2017.09.13

 3.4人员配备计划

 表6

 现场管理人员配备表

 序号

 姓名

 性别

 职务

 工作岗位

 备注

 1

 陈加伟

 男

 项目负责人

 项目经理

 2

 张文光

 男

 技术负责人

 项目总工

 3

 毕泉

 男

 安全负责人

 安全副经理

 4

 刘伟华

 男

 质检负责人

 质检负责人

 5

 李彩英

 女

 试验负责人

 试验负责人

 6

 祁震林

 男

 现场负责人

 工程科负责人

 7

 刘筠

 女

 道路工程师

 路基负责人

 8

 石凤周

 男

 测量工程师

 测量负责人

 9

 刘基

 男

 技术员

 技术员

 10

 周晗

 男

 现场测量

 测量员

 11

 金晓斌

 男

 现场技术负责人

 副总工

 12

 代绍斌

 男

 施工员

 施工员

 第四章

 施工工艺技术

 4.1施工方案的选择

 结合表2安宁市南环一级公路高边坡一览表中边坡情况以及现有的施工机械采用钢管类型为Φ48×3.0mm搭设作业平台。

 表2

 安宁市南环一级公路高边坡一览表

 序号

 桩号

 位置

 最大坡高

 主要处理方式

 1

 K1+570~K1+700

 左侧

 40.4m

 锚索抗滑桩+锚索框格梁+骨架植草

 2

 K2+095~K2+345

 左侧

 34.3m

 锚索抗滑桩+锚索框格梁+骨架植草

 3

 K2+415~K2+570

 左侧

 28.1m

 锚索抗滑桩+锚索框格梁+骨架植草

 4

 K3+535~K3+745

 左侧

 27.9m

 锚杆框格梁+骨架植草

 4.2施工准备

 1、施工现场情况调查

 通过结合对施工现场征地线范围内的现场调查及施工设计图纸标明的资料,查明施施工队内需要拆迁或保护的建筑物及管线,并根据有关程序上报业主综合办公室,由业主综合办公室进行征地拆迁工作,项目部派专人跟踪配合。

 2、工程测量

 在设计单位现场交接测量控制点后,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测量部门对交接桩点的复核测量,建立三角测量控制网,并在施工段内加密各导线点、水准点,对最先开工的道路放出中线、边线,对中线、边线的导线点做好保护措施。

 3、施工场地布置

 (1)砼料在集中拌和站拌和,搅拌运输车运送至工地,采用卷扬机沿坡面送至浇筑现场。

 (2)现场通过变压器外接电源,自配发电机做断电应急之用。

 4、材料准备

 (1)砼材料:水泥、粗骨料、细骨料、拌和用水:

  (2)锚索及锚具管材:

 (3)锚杆:采用符合《钢筋砼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98)国家标准的II级钢筋(φ32螺纹钢筋)。

 (4)钢筋:钢材采用I、II级钢筋,符合《钢筋砼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3-91)及《钢筋砼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98)标准。

 (5) 砼:框格梁砼采用C25混凝土。

 (6) 砂浆:锚杆灌浆用水泥砂浆。

 5、搞好"三通一平" "三通一平"是指路通、水通、电通和平整场地。施工现场三通一平工作要完成,进入工作面等施工辅道已经修建完毕;各钢筋、砂石材料已经试验抽检合格;各施工机具已进场并满足施工生产要求;各作业人员已进场并进行技术交底培训;根据工程需要及工程划分,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其他人员均已到位。

 4.3施工工艺及流程

 4.3.1边坡开挖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组织准备

 场地清理

 测量放样

  路堑截水沟

 机械挖土

 预裂爆破开挖

 边坡修整

 边坡防护

 图5

 边坡开挖施工工艺流程图

 4.3.2锚索框格梁施工工艺流程

 劳力材料机具准备

 加工锚索,锚具,下料,焊接

 劳力材料机具准备

 锚索锚具防锈处理

 平整场地

 运至工地

 定位放线

 清除土体,钻机钻孔

 确定桩顶标高

 安装钢绞线

 锚固段注浆,封闭注浆孔与排气孔

 开挖竖向肋柱坑槽

 搭模,架设钢筋,锚具定位

 浇筑竖向肋柱

 张拉锚索

 锚具外露部分混凝土封头

 顺序开挖横向肋柱坑槽并浇筑

 清除碎落台土体,施工框架梁基础,平整表面

 施工下层边坡

 图6

 锚索框格梁施工工艺流程图

 4.3.3锚杆框格梁(现浇拱形护坡)施工工艺流程

 监理检测

 施工准备

 测量放样

 锚杆施工

 开挖框架槽

 钢筋绑扎

 模板安装

 处理

 C25砼浇筑

 框架内客土植草

 不合格

 合格

 图7

 锚杆框格梁(现浇拱形护坡)施工工艺流程图

 4.4

 施工方法

 4.4.1深挖路段路基施工方法

 本标段多段为深路堑路基施工。深路堑路基按分层开挖、控制爆破、防护紧

 跟、加强施工过程动态观测的原则进行施工。

 施工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设计要求,确定开挖方式,编制施工组织方案、爆破设计方案并上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充分做好排水设施,设置截水沟以排除路堑上方边坡地表水对边坡坡面的冲刷。

 1、土方路堑的开挖

 (1)当路堑短而深时,采用横挖法。以路堑整个横断面的宽度和深度,从一端或两端逐渐向前开挖。机械开挖路堑同时,边坡配以平地机或人工分层修刮平整。

 (2)当路堑较长、较深两端地面纵坡较小的路堑开挖时,采用纵挖法。沿路堑全宽以深度不大的纵向分层挖掘。先沿路堑纵向挖掘一通道,然后将通道向两侧拓宽,通道拓宽至路堑边坡,再开挖下层通道,如此向纵深开挖至路基标高。

 (3)分层纵挖法挖掘的路堑,拟采用铲运机作业。在地形起伏的工地,充分利用下坡铲装;取土沿其工作面有计划地均匀进行,避免局部过度取土而造成坑洼积水。

 (4)当路线纵向长度和挖深都很大时,采用混合式开挖法,即将横挖法与通道纵挖法混合使用。先沿路堑纵向挖通道,然后沿横向坡面挖掘,以增加开挖坡面。

 (5)开挖边沟、修筑路拱、刷刮边坡、整平路基面时,采用平地机配合其它土方机械作业。

 图8

 单层横向挖掘法

 1)单层横向挖掘法

 从开挖路堑的一端或两端按断面全宽一次性开挖到设计标高,逐渐向纵深挖掘当开挖深度不超过4m时,采用此种开挖方法。

 第一台阶

 第二台阶

 图9

 多层横向挖掘法

 第一台阶运土道路

 2)多层横向挖掘法

 从开挖路堑的一端或两端按横断面分层开挖至设计标高,逐渐向纵深挖掘,当开挖深度超过4m时,采用此种开挖方法。

 图10

 通道纵挖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通道纵挖法

 先沿路堑纵向挖掘一条通道,然后利用通道将两侧拓宽扩大工作面,并利用该通道做为运土路线及场内排水的出路。当一层通道拓宽至路堑边坡后,再挖下层通道,如此向纵深挖至路基设计标高。该法适用于路堑较长、较深的路堑开挖。

 2、石方路堑的开挖

 (1) 开挖石方根据岩石的类别、风化程度和节理发育程度等确定开挖方式。对于软石、强风化岩石及一些比较破碎的次坚石,采用大型推土机及大型挖掘机开挖。不能使用机械直接开挖的石方,则采用爆破法开挖。

 (2)石方需用爆破法开挖的路段,如空中有缆线,先查明其平面位置和高度;调查地下有无管线,如果有管线,查明其平面位置和埋设深度;同时调查开挖边界线外的建筑物结构类型、完好程度、距开挖界距离,然后制定爆破方案。确保空中缆线、地下管线和施段边界处建筑物的安全。

 (3)进行爆破作业时,由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爆破证书的专业人员施爆。

 (4)根据确定的爆破方案,进行炮位、炮孔深度和用药量设计,在施工28天前将设计图纸和资料报送监理工程师及有关部门审批。

 具体为:炮孔方向沿边坡坡度方向设置,炮孔深度一般超出台阶高度0.3~0.4米。装药:采用接近于内部作用药包的松动爆破,最大限度地减少炸药多余能量对石方的抛散作用。装药方式为间隔装药,炮孔堵塞长度大于或等于炮孔的最小抵抗线。

 施工过程:爆破前应在野外进行模似试验,确定爆破参数、起爆顺序等数据,进行现场核对和调查,向爆破作业影响范围及部门通报可能造成的影响并报经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后实施。

 ①爆破法施工工序流程图有关部门审批

 监理检查

 警

  戒

 网络布设

 处理危石

 清

 运

 起

 爆

 装药填塞

 钻

  孔

 爆破组织方案设计

 防护警戒

 整修边坡

 平整路槽

 边沟开挖

 图11

 爆破施工工序流程图

 ②石质路堑施工工艺

  ⑴凡是石质边坡均要采用光面爆破技术,降低爆破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视山体稳定性、裂隙发育程度确定是否设置坞工砌体防护工程。

  ⑵开挖拉槽应自拉槽的两端中部首先起爆,形成数个临空面,然后采用深孔梯段爆破,向拉槽中部推进,拉槽施工必须采用竖孔爆破方式,严禁采用平孔爆破的方式施工。在距设计坡面3-5m范围内必须采用光面爆破。光爆破面要求竖孔炮眼的间距不大于1m。

  ⑶爆破法开挖的路段,如空中有缆线,应查明其平面位置和高度;还应调查地下有无管线,应查明其平面位置和埋设深度;同时应调查开挖边界线外的建筑物结构物类型,完好程度、距开挖界距离,然后制定爆破方案,必须确保空中缆线、地下管线和施工区边界处建筑物的安全。

  ⑷根据设计的炮位、直径和孔深打眼,原则上应使用潜孔钻钻孔,当工程量小,工期允许时,可采用人工打眼,但必须得到监理工程师书面批准。

  ⑸光爆后,应清刷边坡,从开挖线往下分级清刷边坡,下挖2-3m时,应对新开挖边坡刷坡,对于软质岩石边坡可用人工或机械清刷,对于坚石和次坚石,可使用炮眼法、裸露药包法爆破,边坡上不得有松石、危石,松动部分的岩石,必须清除。如因过量超挖,应用浆砌片石衬砌超挖的坑槽。

  ⑹石质路堑路床顶面宜使用密集小型排炮施工,炮眼底标高宜低于设计标高10-15cm,装药时宜在孔底留5-10cm空眼,装药量按松动爆破计算。

  ⑺石质路床有裂隙水时,应采用渗沟连通,渗沟宽不宜小于30cm,渗沟底略低于坑洼地,坡度不宜小于6%,使可能出现的裂隙水或地表水有浅坑渗入深坑洼,并与边沟边接。如渗沟低于边沟则应在路肩下设纵向渗沟,沟底应低于深坑洼底至少10cm,宽不宜小于60cm;纵向渗沟由填方路段引出。渗沟应填碎石,并与路床同时碾压到规定的要求。

  ⑻石方路堑的路槽底面标高,应符合图纸要求,如过高颍辅以人工凿平,过低应以开挖的石屑或碎石填平并碾压密实稳固,严禁用土整平。

 3、深路堑施工的边坡观测

 土质边坡段埋砼桩作观测桩,石质边坡段可在稳固石块上作观测标记代替观测桩。观测桩的测量采用全站仪和高精度水平仪进行,测量结果要满足规范要求。

 每段边坡开挖中要及时进行坡面、坡顶观测,判断无需变更设计后依图纸要求设置防护工程,再进一步开挖。观测中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确保工程安全(见下图)。

 图12

 深路垫边坡观测示意图

 4.4.2锚杆施工方法

 1、锚杆孔测量放线

 按设计立面图要求,将锚杆孔位置准确测量放线在坡面上,孔位误差不得超过±50mm。竖肋的具体长度可根据实际边坡高度确定,但锚杆的位置须按等分坡面的长度进行放样,其间距可适当调整。如遇既有刷方坡面不平顺或特殊困难场地时,需经设计监理单位认可,在确保坡体稳定和结构安全的前提下,适当放宽定位精度或调整锚孔定位。

 2、钻孔设备

 钻孔机具的选择,根据锚固地层的类别、锚杆孔径、锚杆深度、以及施工场

 地条件等来选择钻孔设备。岩层中采用MG-50锚杆钻机钻孔成孔;在岩层破碎或松软饱水等易于塌缩孔和卡钻埋钻的地层中采用跟管钻进技术。

 3、钻机就位

 利用φ50mm脚手架杆搭设平台,平台用锚杆与坡面固定,钻机用三脚支架提升到平台上。锚杆孔钻进施工,搭设满足相应承载能力和稳固条件的脚手架,根据坡面测放孔位,准确安装固定钻机,并严格认真进行机位调整,确保锚杆孔开钻就位纵横误差不得超过±50mm,高程误差不得超过±100mm,钻孔倾角和方向符合设计要求,倾角允许误差位±1.0°,方位允许误差±2.0°。锚杆与水平面的交角z不大于45°,一般在15°~20°之间。

 4、钻进方式

 钻孔要求干钻,禁止采用水钻,以确保锚杆施工不致于恶化边坡岩体的工程地质条件和保证孔壁的粘结性能。钻孔速度根据使用钻机性能和锚固地层严格控制,防止钻孔扭曲和变径,造成下锚困难或其它意外事故。

 5、钻进过程

 钻进过程中对每个孔的地层变化,钻进状态(钻压、钻速)地下水及一些特殊情况作好现场施工记录。如遇塌孔缩孔等不良钻进现象时,须立即停钻,及时进行固壁灌浆处理(灌浆压力0.1~0.2MPa)待水泥砂浆初凝后,重新扫孔钻进。

 6、孔径孔深

 钻孔孔径、孔深要求不得小于设计值。为确保锚杆孔直径,要求实际使用钻头直径不得小于设计孔径。为确保锚杆孔深度,要求实际钻孔深度大于设计深度0.2m以上。

 7、锚杆孔清理

 钻进达到设计深度后,不能立即停钻,要求稳钻1~2分钟,防止孔底尖灭、达不到设计孔径。钻孔孔壁不得有沉碴及水体粘滞,必须清理干净,在钻孔完成后,使用高压空气(风压0.2~0.4MPa)将孔内岩粉及水体全部清除出孔外,以

 免降低水泥砂浆与孔壁岩土体的粘结强度。除相对坚硬完整之岩体锚固外,不得采用高压水冲洗。若遇锚孔中有承压水流出,待水压、水量变小后方可下安锚筋与注浆,必要时在周围适当部位设置排水孔处理。如果设计要求处理锚孔内部积聚水体,一般采用灌浆封堵二次钻进等方法处理。

 8、锚杆孔检验

 锚杆孔钻孔结束后,须经现场监理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孔径、孔深检查一般采用设计孔径、钻头和标准钻杆在现场监理旁站的条件下验孔,要求验孔过程中钻头平顺推进,不产生冲击或抖动,钻具验送长度满足设计锚杆孔深度,退钻要求顺畅,用高压风吹验不存明显飞溅尘碴及水体现象。同时要求复查锚孔孔位、倾角和方位,全部锚孔施工分项工作合格后,即可认为锚孔钻孔检验合格。

 9、锚杆体制作及安装

 锚杆杆体采用φ32螺纹钢筋,沿锚杆轴线方向每隔2.0m设置一组钢筋托架,保证锚杆的保护层厚度不低于25mm。锚筋尾端防腐采用刷漆、涂油等防腐措施处理。锚杆端头应与框架梁钢筋焊接,如与框架钢筋、箍筋相干扰,可局部调整钢筋、箍筋地间距,竖、横主筋交叉点必须绑扎牢固。安装前,要确保每根钢筋顺直,除锈、除油污,安装锚杆体前再次认真核对锚孔编号,确认无误后再用高压风吹孔,人工缓缓将锚杆体放入孔内,用钢尺量出孔外露出的钢杆长度,计算孔内锚杆长度(误差控制在±50mm范围内),确保锚固长度。

 10、锚固注浆

 注浆采用二次高压劈裂注浆。一次常压注浆作业从孔底开始,实际注浆量一般要大于理论的注浆量,或以锚具排气孔不再排气且孔口浆液溢出浓浆作为注浆结束的标准。如一次注不满或注浆后产生沉降,要补充注浆,直至注满为止。注浆压力不低于0.6MPa。注浆材料宜选用水灰比0.4、灰砂比为1:1的水泥砂浆, 30#水泥砂浆。二次注浆在一次注浆形成的水泥结石体强度达到5.0MPa分段依次由下至上进行,注浆压力、注浆数量和注浆时间根据锚固体的体积及锚固地层情况确定。注浆结束后,将注浆管、注浆枪和注浆套管清洗干净,同时做好注浆

 记录。

 11、锚固端防护

 封锚前应对外留锚杆仔细涂刷防锈剂及保护剂。最后用C25号砼将外露钢筋锚杆封死,封锚混凝土任一部位的最小厚度,不得小于25㎜。

 12、框架制作

 框架采用C25砼浇筑,框架嵌入坡面20cm,用人工开挖,石质地段使用风镐开凿,超挖部分采用C25砼调整至设计坡面。横梁、竖肋基础先采用5cm水泥砂浆调平,再进行钢筋制作安装,钢筋接头需错开,同一截面钢筋接头数不得超过钢筋总根数的1/2,且有焊接接头的截面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1m。因锚杆无预应力,锚杆尾部不需外露、不需加工丝口、不用螺帽和砼锚头封块,只需将锚杆尾部与竖梁钢筋相焊接成一整体,若锚杆与箍筋相干扰可局部调整箍筋的间距。模板采用木模板,用短锚杆固定在坡面上,砼浇注时,尤其在锚孔周围,钢筋较密集,一定要仔细振捣,保证质量。

 4.4.3锚索施工方法

 1、锚孔测量放线

 边坡施工边挖边加固,即开挖一级,防护一级,不得一次开挖到底。根据各点工程立面图,按设计要求,将锚孔位置准确测放在坡面上,孔位误差不得超过±50mm。如遇既有刷方坡面不平顺或特殊困难场地时,需经设计监理单位认可,在确保坡体稳定和结构安全的前提下,适当放宽定位精度或调整锚孔定位。

 2、钻孔设备

 钻孔机具的选择,根据锚固地层的类别、锚孔孔径、锚孔深度、以及施工场地条件等来选择钻孔设备。岩层中采用潜孔冲击成孔;在岩层破碎或松软饱水等

 易于塌缩孔和卡钻埋钻的地层中采用跟管钻进技术。

 3、钻机就位

 锚孔钻进施工,搭设满足相应承载能力和稳固条件的脚手架,根据坡面测放孔位,准确安装固定钻机,并严格认真进行机位调整,确保锚孔开钻就位纵横误差不得超过±50mm,高程误差不得超过±100mm,钻孔倾角和方向符合设计要求,倾角允许误差位±1.0°,方位允许误差±2.0°。

 4、钻进方式

  钻孔要求干钻,禁止采用水钻,以确保锚索施工不致于恶化边坡岩体的工程地质条件和保证孔壁的粘结性能。钻孔速度根据使用钻机性能和锚固地层严格控制,防止钻孔扭曲和变径,造成下锚困难或其它意外事故。

 5、钻进过程

 钻进过程中对每个孔的地层变化,钻进状态(钻压、钻速)、地下水及一些特殊情况作好现场施工记录。如遇塌孔缩孔等不良钻进现象时,须立即停钻,及时进行固壁灌浆处理(灌浆压力0.1-0.2MPa),待水泥砂浆初凝后,重新扫孔钻进。

 6、孔径孔深

 钻孔孔径、孔深要求不得小于设计值。为确保锚孔直径,要求实际使用钻头直径不得小于设计孔径。为确保锚孔深度,要求实际钻孔深度大于设计深度0.2m以上。

 7、锚孔清理

 钻进达到设计深度后,不能立即停钻,要求稳钻1-2分钟,防止孔底尖灭、达不到设计孔径。钻孔孔壁不得有沉碴及水体粘滞,必须清理干净,在钻孔完成后,使用高压空气(风压0.2-0.4MPa)将孔内岩粉及水体全部清除出孔外,以免降低水泥砂浆与孔壁岩土体的粘结强度。除相对坚硬完整之岩体锚固外,不得采

 用高压水冲洗。若遇锚孔中有承压水流出,待水压、水量变小后方可下安锚筋与注浆,必要时在周围适当部位设置排水孔处理。如果设计要求处理锚孔内部积聚水体,一般采用灌浆封堵二次钻进等方法处理。

 8、锚孔检验

 锚孔钻造结束后,须经现场监理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孔径、孔深检查一般采用设计孔径、钻头和标准钻杆在现场监理旁站的条件下验孔,要求验孔过程中钻头平顺推进,不产生冲击或抖动,钻具验送长度满足设计锚孔深度,退钻要求顺畅,用高压风吹验不存明显飞溅尘碴及水体现象。同时要求复查锚孔孔位、倾角和方位,全部锚孔施工分项工作合格后,即可认为锚孔钻造检验合格。

 9、锚索体制作及安装

 锚索采用4根φ15.2的钢绞线制作,钢绞线强度Rb=1860Mpa,用OVM15-4型锚具锁定。锚索制作时,其长度应增加0.8m的张拉段。

 10、锚固注浆

 注浆采用M30水泥砂浆一次性灌浆,注浆压力为0.4~0.6MPa。

 11、框架梁制作

 框架梁采用C25混凝土整体浇注。基础先铺垫2cm砂浆调平层,再进行钢筋制作安装,钢筋接头需错开,同一截面钢筋接头数不得超过钢筋总根数的1/2,且有焊接接头的截面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1m。如锚索与竖梁箍筋相干扰,可局部调整箍筋的间距。砼浇注,尤其在锚孔周围,钢筋较密集,一定要仔细振捣,保证质量。

 4.4.4框格梁施工

 框架梁施工工艺流程如下:施工准备 → 测量放样 →基础开挖→ 钢筋绑扎 → 立模板→ 砼浇筑 → 修整边坡→ 回填种植土并挂网喷播植生。

 1、测量放样

 各开挖后断面的复测工作已经完成,开挖坡体在人工修整其坡比等达到设计规范要求,然后测放出框架纵梁、横梁位置及施作起始范围。

 2、基础开挖

 尽量修整好边坡,凸出地方要削平,按后按框架竖梁、横梁尺寸及模板厚度精确挖出单根梁肋轮廓。其中最下一级边坡平台有网格坡脚基础,测量放线后经监理验收后可开挖。

 3、钢筋绑扎

 (1)先施工竖梁,并于接点处预留横梁钢筋,竖梁形成后,再施工横梁。

 (2)在施工安置框架钢筋之前,先清除框架基础底浮碴,保证基础密实,并在底部铺一层砂浆垫层。

 (3)在坡面上打短钢筋锚钉,准备好与砼保护层厚度一致的砂浆垫块。

 (4)绑扎钢筋,用砂浆垫块垫起,与坡面保持一定中距离,并和短钢筋锚钉连接牢固。

 4、模板安装

 (1)模板采用木板或钢模板按设计尺寸进行拼装。模板线型在曲线段时每5 m放一控制点挂线施工,保证线形顺畅,符合施工要求。

 (2)立模前首先检查钢筋骨架施工质量,并做好记录,然后立模板。

 (3)模板表面刷脱模剂,模板接装要平整、严实、净空尺寸准确,设合设计要求并美观。

 (4)用脚手架钢杆支撑固定模板,模板底部要与基础紧密接触,以防跑浆、胀模。

 (5)检查立模质量,并做好原始质检记录。

 5、砼浇筑

 (1)浇筑前应检查框架的截面尺寸,要严格检查钢筋数量及布置情况。

 (2)框架主筋的保护层一定要满足设计要求,最小不能少于50mm。

  (3)钢筋宜制成整体长骨架,其制作、搭接、安装要符合设计及技术规范要求。

 (4)浇筑框架砼必须连续作业,边浇筑边振捣。浇筑过程中如有砼滑动迹象可采取速凝或早强砼或用盖模模压住。各竖梁砼应不间断浇筑,若因故中断浇筑,其接缝按通常方式处理。

 (5)锚杆框架的施工是锚杆与砼框架两项工程密切配合的过程。锚杆和框架的相对位置比二者的绝对位置更重要,务必须精确测量,准确定位。

 (6)浇筑框架砼时,应分别从下而上在三个部位制取砼试件各一组,进行试验。

 (7)坡脚基础砼浇筑采用C25混凝土,施工时选用30振捣棒振捣密实,顶面用光抹压光。

 6、修整边坡

  待基础砼达到设计强度后,对框架内再次进行边坡修整。

 4.4.5锚索张拉及封锚

 1、张拉

 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计算出张拉预应力值,然后对单根钢绞线进行预拉,使每根钢绞线处于初始的相同受力状态,然后安装张拉千斤顶张拉。张拉时浆施加的预应力值分为3~5级进行循环张拉,每一级的张拉荷载为设计张拉力的1/3~1/5,每一级加载后,稳定一段时间,一般岩石地层稳定时间宜在10分钟左右。预应力张拉实行应力和延伸量双控,张拉时作好相应的记录。如实际延伸量与设计延伸量误差大于6%时,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2、锁定封锚

 张拉完毕,确认全部锚索张拉够吨位,锚索承载能力满足设计要求后进行封锚,锚具顶面外留80~100mm长度线头,其余外露的工作钢绞线采用砂轮切割机切断,然后采用防腐涂料仔细涂刷外露构件(锚具、夹片、钢垫板、钢绞线),用C25混凝土封闭外露部分,使之成为永久锚固工程的组成部分。

 4.5高边坡防护工序检查和验收

  1、工序检查

 (1)正式施工前应加强人员材料设备检查。原材料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特殊工人(如钻孔、张拉、灌浆、架子工要经考核培训并有相关操作资格证,设备应处于良好状态,张拉等设备应进行标定。

 (2)正式开工前进行首件工程,首件工程完工后进行抗拉拔破坏试验,其试验具体方法见工艺控制。以确定能确保质量的施工方法。

 (3)锚索和锚杆完成后也应进行极限抗拔力试验,验证施工后的锚固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锚索抗拉拔破坏试验:

  ①试验目的:验证本工程设计采用的预应力锚索的性质和性能、施工工艺、设计质量、设计合理性、安全储备,锚索的抗拉拔承载能力、荷载与变形等问题,以及有关的搬运、储存、安装和施工过程中抗物理破坏的能力,以便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变更和完善等措施。

  ②试验孔选定:具体位置应与监理共同现场确定,试验孔位置的选择应体现工程孔锚固地层实际情况。试验孔自由段不注浆,锚固段与自由段之间设置止浆袋,锚固段外侧应设引排气管,排气管伸入锚固段内5~10cm,其注浆方法、充满标准与工程孔相同。试验时应记录各级荷载及锚头位移等详细数据,并在工程锚索施工前及时向设计单位提交试验报告,以验证和调整设计。

 ③试验方法及步骤:

 a、选点:工程现场根据不同地层、不同高度选择有代表性的孔位,每段坡

 面不少于2根锚索。

 b、试验装置的选定:本项目试验选用穿心式千斤顶,加载装置定额压力必须大于试验压力,检测装置必须满足精度要求。

 c、在基本试验锚孔施工完成后,待锚固浆体达到28d龄期后进行试验。

  d、分级加载:本工程锚索采用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直径15.2mm,强度1860Mp.每级加载的大小为钢绞线的0.1Rb,并每隔5min观测一次,次数不少于3次。当相邻两次观测的锚头位移小于0.1mm或2h小于2mm,方可施加下一级荷载。试验最大荷载一般不超过钢绞线的0.8Rb.

  e、试验的终止。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认为达到破坏性,即可终止试验。

  锚头位移不收敛,锚固体从岩层中拔出或锚索从锚固体中拔出;锚头总位移超过设计允许位移量;后一级荷载产生的位移增量超过前一级荷载产生的位移增量的2倍;锚索材料拉断;试验中若变位量不断增加至2小时后仍不稳定,或变位过大,已超过设计所控制的变位值和极限抗拔力小于设计值。

 (5)锚索张拉工序检查:

 ①预应力施工机具在使用前及施工过程中均需按规范要求进行标定。

 ②预应力施工操作人员需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③预应力锚索安装前需对每个锚索孔规格及清孔质量检查。

 ④预应力锚索张拉工作结束后对每根锚索的张拉应力和补偿张拉的效果进行检查。

 ⑤预应力锚索施工中应按施工图纸和监理人员指示随即抽样进行验收试验,抽样数量不小于3束,对高边坡预应力锚索验收试验必须在张拉后及时进行。

 ⑥当完工抽样检查的锚索中有一束不合格时应加倍扩检,扩检不合格时必须按监理人员的指示进行处理。

 (6)锚索灌浆工序检查

 ①锚固段灌浆前应检验浆液试验成果和对现场灌浆工艺进行逐项检查。

 ②灌浆中检查浆体强度、饱满度、注浆量。

 (7)钻孔工序检查:

 ①开工前检查钻孔位置的坐标和高程。

 ②钻孔中应检查钻渣判别地质变化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③钻孔中检查钻机的固定松动移位情况,及时调整。

 ④钻孔后及时检查孔距、高程、轴线偏差、锚索抗力。

 2、锚索框格梁验收

 (1)基本要求

 ①锚索钻孔采用无水干钻,钻后用高压空气吹干。

 ②预应力筋的各项技术性能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和图纸要求。

 ③钢绞线应梳理顺直,不得有缠绞,扭麻花现象,表面不应有损伤。

 ④放入锚索时应及时注浆,注浆应饱满密实。

 ⑤砼和砂浆的强度符合图纸和规范要求。

 ⑥千斤顶、油表、钢尺等应经标定和检验校正。现浇砼锚固板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或图纸规定值后方可进行锚索张拉。

 (2)外观检查:

 ①预应力筋表面应保持清洁,不应有明显的锈迹。

 ②锚固板表面平整光滑、无蜂窝麻面

 ③封头砼牢固,锚头不外露。

 (3) 预应力锚索检查项目

 表5

 预应力锚索检查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

 1

 砂浆强度(MPa)

 ≥25MPa

 每工点取9组试验

 2

 孔距离差(mm)

 100

 查施工记录,每20米检查3点

 3

 孔口高程(mm)

 100

 查施工记录,每20米检查3点

 4

 锚索张拉应力(MPa)

 符合设计要求

 油压表:每索由读数反算

 5

 锚索轴线偏差(mm)

 2.5度

 查施工记录,每20米检查3点

 6

 锚索孔深误差(mm)

 不小于设计长度

 查施工记录,每20米检查3点

 7

 锚索抗力

 最小抗拔力不小于设计值

 查施工记录,按锚索数1%做抗拔力试验,且不小于1根

 8

 断丝滑丝数

 每束1根,且每断面不超过钢丝总数的1%

 目测:逐根(束)检查

 9

 锚索地梁砼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

 按JTG F80/1-2004附录D、F检查,每工作台班2组试件

 10

 锚索地梁断面尺寸

 满足设计要求

 每5根抽查1根

 3、钢筋骨架加工及安装质量要求

 (1)基本要求

 ①钢筋、焊条的品种、规格和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和设计要求。

 ②受力钢筋同一截面的接头数量、搭接长度、焊接质量符合施工技术规范要求。

 ③受力钢筋应平直,表面不应有裂缝和其他损伤。

 ④钢筋安装时,必须保证设计要求的钢筋根数。

 (2) 实测项目

 表6

 钢筋骨架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受力钢筋间距(mm)

 两排排距

 ±5

 尺量:每构件检查2个断面

 同排

 基础、墩台、柱

 ±20

 2

 箍筋、横向水平钢筋 (mm)

 ±10

 尺量:每构件检查5-10个间距

 3

 钢筋骨架尺寸(mm)

 长

 ±10

 尺量:按骨架总数30%抽查

 宽高或直径

 ±5

 4

 保护层厚度(mm)

 基础

 ±10

 尺量:每构件沿模板周边检查8处

 第五章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5.1组织保障

 5.1.1安全保证组织机构

 云南云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安宁南环一级公路项目经理部安全管理机构第一责任人

 项目经理(组长)

 副组长(项目总工、项目副经理)

 安全领导小组成员

 工

 地

 试

 验

 室

 负

 责

 人

 工

 程

 技

 术

 科

 负

 责

 人

 综

 合

 办

 工

 室

 负

 责

 人

 安

 全

 科

 负

 责

 人

 合

 同

  科

 部

 负

 责

 人

 材 机

 科

 负

 责

 人

 财

 务

 科

 负

 责

 人

 孟海平施工队

 刘伟华施工队

 秦曼山施工队

 孟海平施工队

 马学万施工队

 胡新航施工队

 图13

 安全保证组织机构图

 5.1.2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成员和职责

 1、安宁市南环一级公路项目经理部安全领导小组组织机构成员如下:

 组

  长: 陈加伟

 项目经理

 副 组 长:张文光

 项目总工

  李如毅

 项目副经理

  成

 员:李福琳

  安全科负责人

 李磊轩

  工程科负责人

 冯

 辉

  试验负责人

 刘伟华

  质检负责人

 董家松

  办公室负责人

  彭

 琴

  合同科负责人

 张贵东

  财务负责人

 邓云惠

  材机科负责人

 安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项目部安全科,负责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决议事项的实施、日常工作、监督、检查等。

 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如下:

 办公室主任:李福琳

 办公室成员:段吉榆、宝朝生、杨国俊、林泽贤

 2、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是负责指导协调项目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机构,其主要任务是:指导项目部的安全生产工作,分析安全生产形势,组织开展各项安全竞赛活动,协调处理重大安全生产问题。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项目部的安全工作,并进行检查和指导,提出要求,定期通报项目部安全生产情况,及时反馈安全信息和处理意见。

 (2)贯彻上级关于安全工作的方针、政策、指示、决定,落实项目部制定的安全工作规划,并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督促。

 (3)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倡导安全文化,提高安全质量,把安全生产融入各项管理工作的全过程,适时组织安全工作检查和安全竞赛活动。

 (4)召开安全生产形势分析会,总结安全工作经验,查找存在问题,制定落实防范措施。

 (5)认真落实事故“四不放过”原则,严格执行安全奖惩制度,对安全生产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和事故责任者作出处理决定。

 5.1.3安全管理要求

 1、建立定期安全检查制度

 (1)每月定期进行至少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由项目领导带队,安全科和相关部门参与检查到工点。日常检查每周一次;施工队每日进行一次检查;各班组每日每班组进行自检、互检、交接检查;非定期检查视工程情况而定。

 (2)安全检查要以查领导、查管理、查制度、查纪律、查隐患为主要内容,一查各级领导的安全责任意识,是否真正树立了“安全第一”的思想;二查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是否到位;三查规章制度是否健全,重点查在施工现场落实情况;四查职工和劳务工的劳动纪律;五查施工现场事故易发点的隐患,重点是制定有效措施,认真整改。

 (3)安全检查必须填写《安全检查工作记录》

 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安全隐患,要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提出整改要求,要定人、定措施、定经费、定完成日期,及时复查。在隐患没有消除前,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如果有危及人身安全的险情应立可停止施工,处理合格后方可继续。对情节严重,且拒不执行监督要求的,视情况给以责任单位和个人处以罚款。对难以立即整改的问题,要实施监护等措施,并及时向上级报告。

 (4)开工前的安全检查

 主要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是否有安全技术措施,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建立,施工机械设备是否配齐安全防护装置,安全防护设施是否符合要求,施工人员是否经过安全教育和培训,特种作业人员是否均持证上岗等。

 (5)安全检查

 ①、日常安全检查,各级安检人员日常巡回安全检查。

 ②、其他安全检查,进行工程复工安全检查,春、夏季的防汛抗洪、防暑、防雷电、防爆炸检查、冬季施工安全检查,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安全检查。

 ③、工区安全检查要有重点,做到边查边改。同时推行工区安全检查表,做到安全生产检查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对查出的事故隐患及事故苗头,立即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并督促其尽快消除隐患。在隐患未消除前,必须采

 取可靠的防护措施,如有危及员工人身安全的,须立即停止作业。

 2、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制度

 (1)工区要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制度,设立安全教育档案,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识,提高职工安全素质。安全教育培训按公司《安全培训管理办法》实施。

 (2)新进场的工人,必须接受项目部或工区、施工队、班组的三级教育,教育培训考核成绩作为录用先决条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①工区进行第一级教育,主要内容是:国家和地方、行业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范、规程和公司、工区的安全规章制度。培训教育的时间不少于15学时。

 ②施工队进行二级安全教育,主要内容是:工地安全制度、施工现场环境、工程施工特点及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等,培训教育的时间不少于15学时。

 ③班组进行三级安全教育,主要内容是: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事故教训和案例剖析、劳动纪律、本班制度和岗位讲评等。培训教育的时间不少于20学时。

 ④待岗、转岗、换岗的职工在重新上岗前,必须接受一次施工队和班组两级安全培训,培训教育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

 (3)针对本过程的特点,规定每周一为班组安全教育日,每次教育时间不少于45分钟,培训安全生产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或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时,必须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相应的又针对性的安全教育。

 3、进一步完善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安全技术交底是施工过程控制的重要环节,是确保施工安全的重要保证,具体要求如下:

 (1)过程开工前,技术负责人将工程概况、施工技术措施等情况向全体施工管理人员进行详细交底。

 (2)每一分部、分项工程开工前,技术人员要根据工程情况, 向施工队长或班组长进行书面安全技术交底。

 (3)对特殊工种的作业、机械设备的安拆与使用,安全防护设施的搭拆等,技术人员要对操作班组作书面技术交底。

 (4)对专业性较强的分项工程,要先编写施工方案,然后根据施工方案作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不能以交底代替方案,或以方案代替交底。

 (5)两个以上作业队或工种配合施工时,技术人员要按工程进度定期地向有关班组长进行交叉作业的安全交底。

 (6)安全技术交底要经技术负责人审阅签字,安全员签字认可,不许代签名。

 (7)班组长要根据安全技术交底要求,对操作工人进行针对性的班前作业安全交底,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安全交底的要求。

 (8)安全技术交底要全面、有针对性,符合有关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规定,内容包括施工要求,作业环境及可能存在的问题等,严禁施工队长、班组长违章指挥。

 (9)安全技术交底后,施工队长、安全员、班组长等要对安全交底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督促操作工人严格按交底要求施工,制止违章作业现象发生。

 (10)对特殊工种的作业、机械设备的安拆、安全防护设施的搭设等的安全技术交底后,必须有技术负责人、安全员、机管员、施工队长(班组长)等验收,验收合格后方那可投入实施。

 5.1.5安全保证体系

 我公司通过了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的工作方针,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建立和健全安全保证体系,安全管理体系详见下图:

 安全

 环境保护保证体系

 第一

 技术保证

 安全为了生产

 施工技术安全规则教育

 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生产必须安全

 安全保证体系

 组织保证

 工班工种安全检查员

 队安监室

 项目部安质部

 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

 各工种安全生产制度

 思想保证

 月季年安全检查制度

 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安全总结评比制度

 经济保证

 经济兑现

 奖罚分明

 实行安全生产包保责任制

 实行总目标

 杜绝重大伤亡事故,消灭因工死亡事故,职工重伤率降低到0.3‰以下。

 图14

 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5.2技术措施

 5.2.1一般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石方爆破作业以及爆破器材的管理、加工、运输、使用、检验、和销毁等工作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现行的《爆破安全规程》,主动接受当地公安部门的监督管理。光面爆破应严格控制钻眼间距和炸药量。施工机械作业时,除按规范操作外并应按事先设计的行走路线进行,其工作位置应平坦稳固,并应有专人指挥,指挥人员不得进入机械作业范围内。

 (2)挖方高边坡实行“随开挖、随加固、随防护”,施工时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高边坡施工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绑挂安全带的绳索应牢固地拴在可靠的安全桩上,绳索应垂直,不得在同一个安全桩上拴2根及以上安全绳或在一根安全绳上拴2人以上。高边坡施工应设置安全通道;开挖工作面应与装运作业面相互错开,严禁上、下交叉作业。边坡上方有人工作时,边坡下方不准有人停留或通行。清理边坡上突出的块石和整修边坡时,应从上而下顺序进行,坡面上的松动土、石块必须及时清除。严禁在危石下方作业、休息和存放机具。

 (3)施工中如发现山体有滑动、崩坍迹象危及施工安全时,应立即停止施工,撤出人员和机具,并报告监理办和指挥部处理。滑坡地段的处理,应从滑坡体两侧向中部自上而下进行,严禁全面拉槽开挖。施工中要设专人观察,严防塌方。遇有大雨、大雪、大雾及六级(含六级)以上大风等恶劣天气时,应停止作业。高边坡路堤下方有道路的,施工时应设置警示标志。

 (4)施工机械靠近路堤边缘作业时,应根据路堤高度留有必要的安全距离,并应有专人指挥,指挥人员不得进入机械作业范围内。弃土下方和有滚石危及范围的道路,应设警告标志、作业时下方禁止车辆、行人通行。弃渣时,应有专人指挥机械的运输车辆,运输车辆不得直接在坡顶边缘卸喳,应在坡顶边缘一定安全距离的位置卸喳,再由推土机或装载机弃喳推出边缘。

 5.2.2安全专项施工措施

 (1)必须按设计规范施工。

 (2)作业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3)路基施工准备

 ①机械设备的配备: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平地机、压路机、自卸翻斗车、电缆线、照明设备、漏电保护器等。

 ②安全防护品的配备:口哨、安全帽、红绿旗、警示牌、标志、红色警示灯、铁丝网。

 (4)开工前检查

 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平地机、压路机、自卸翻斗车是否处于良好状态、各项制动是否有效,电缆线有无裸漏情况等。

 (5)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①在车辆通过较多的便道,弯道半径小于15m,特殊地段小于10m 须挂红黄绿旗及警示牌。

 ②施工便道急弯处及陡坡地段须挂标志警示牌。

 ③严禁穿硬底、带钉、易滑、高跟、拖鞋或赤脚进入施工现场。

 ④施工现场材料、设备摆放有序、整齐。

 ⑤现场施工人员须戴防尘口罩。

 ⑥施工翻斗车不能行车载人及超载超速。其余各施工机械不能超速及违章作业。前后两车(机械)间距不应小于10m。

 ⑦路堑开挖严禁采取掏底开挖(忌挖神仙洞)。以免坍塌。

 ⑧严禁在松动危石下、未熄火的大型机械旁作业和休息。

 ⑨弃土场的选址需避开泥石流沟。

 ⑩严禁在山坡上同一地段的上下同时作业,人工挖掘作业人员横向间距不应小于2m,纵向间距不应小于3m,滑坡地段开挖,须从两侧向中部自上而下开挖。禁止全面拉槽开挖。

 5.2.3覆盖层开挖安全技术措施

 (1)在覆盖层施工前都按照设计要求清理完边坡的风化岩块、堆积物、残积物和滑坡体,并在适当位置修筑拦渣坎,保证下部施工安全;

 (2)在覆盖层开挖前按设计要求完成截水、排水沟的施工,验证排水效果,防止地表水和地下水对施工的影响;

 (3)覆盖层开挖按设计边坡坡比自上而下分层进行,坡面按设计要求做成一定的坡势,以利排水;

 (4)坡面随开挖下降及时进行清坡,按设计要求或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支护,保证施工安全。支护主要采取锚固、护面和支档几种形式;

 (5)作好汛期防水、边坡保护措施,防止边坡坍塌造成事故;

 (6)对于边坡易风化崩解的土层,若开挖面不能及时支护时,都预留保护层,在有条件支护时,再进行保护层开挖;

 (7)需人工开挖的坡面覆盖层,在开挖范围内,按照每人控制2.5m的水平距离,作业人员系安全带,从高处分条带向下逐层依次清理,相邻5人之间最大高差不得大于1.5m,所有人员之间最大高差不得大于3m,对于块体较大、人工无法撬动的孤石,宜爆破后清除;

 (8)在覆盖层开挖过程中,出现裂缝或滑移迹象,立即暂停施工并将施工人员及设备撤至安全区域,在查清原因、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后方可恢复施工。

 5.2.4边坡石方开挖安全技术措施

  (1)边坡石方开挖采取自上而下的开挖方式,同时作好边坡开口线上下一定

 范围内的锁口和锚固工作。对于需要支护的边坡,采用边开挖边支护的方法,永久支护中的系统锚杆和喷混凝土与开挖工作面的高差不大于一个梯段高度,永久支护中的预都力锚索与开挖工作面的高差不大于两个梯段高度。

 (2)边坡开挖时,不得采用对坡面产生破坏的爆破方法,可在坡面3-5米以内预留保护层;也可先进行坡面预裂爆破再进行主体石方开挖爆破,一般采用梯段加预裂爆破一次开挖。严格控制一次最大单药量,质点振动速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3)对于边坡易风化破碎或不稳定的岩体,我们先做好施工安全防护,边开挖边支护。在有断层和裂隙发育等地质缺陷的部位,我们在支护作业完成后才能进行下一层的开挖。

 (4)在开挖面靠近马道或平台设计高程时,各级马道及平台预留1.5~2m的保护层,保护层开挖严格按照保护层开挖技术要求进行,并在马道或平台外侧,分别设置马道护栏及其它挡渣措施,以免石渣滑落。

 (5)在靠近其他建筑物边沿或电杆、电缆、电线、风水管等附近开挖时,由技术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专门的安全防护措施。

  (6)边坡开挖的分层厚度都根据地形地质条件、两马道间的高差、钻孔设备和装载机械的技术参数等因素确定。

 5.2.5爆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1)爆破作业人员都已经过专业培训,掌握操作技能,并经公安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相都类别、级别的资格证后,方可从事爆破作业。

 (2)爆破方案已经通过有关部门审批,按审批后的爆破方案作业。

 (3)之前进行爆破试验,选定合理的爆破参数,施工中不断优化爆破设计方案,防止爆破对边坡岩体和周边建筑物的破坏。有杂散电流存在,不得使用电爆网络起爆。

 (4)爆破器材的管理、运输、使用都符合《爆破安全技术规程》(

 GB6722-2014)的规定。

 (5)装药都遵守下列规定:

 ①装药前都对作业场地、爆破器材堆放场地进行清理,装药作业人员对准备装药的全部炮孔进行检查,对不合格的孔都采取补孔、补钻、清孔等处理措施。

 ②炸药运入施工现场开始,划定装药警戒区,警戒区内严禁烟火,搬运爆破器材都轻拿轻放。

 ③夜间装药现场设有足够的照明,严禁了明火照明。装药用电灯照明时,在距爆破器材20m外可用220v电压照明灯,在作业现场使用电压不高于36v的照明灯。

 ④从带有电雷管的起爆体进入装药警戒区开始,装药警戒区内都停电,采用安全蓄电池灯、安全灯或绝缘手电筒照明。

 ⑤装药都使用木质或竹制炮棍。

 ⑥施工现场没有使用投掷起爆药包和敏感度高的炸药。

 ⑦装药发生卡塞时,若在雷管和起爆药包放入之前,采用非金属长杆处理。装入起爆药包后,没有使用任何工具冲击、挤压。

 ⑧在装药过程中,没有拔出或硬拉起爆药包中的导爆管、导爆索和电雷管脚线。

 ⑨采用机械化装药时都按《爆破安全技术规程》(GB6722)的有关机械化装药规定执行。

 (6)爆破警戒都遵守下列规定:

 ①装药警戒范围由爆破作业领导人确定,装药时都在警戒区边界设置明显标志,并派出警戒哨。

 ②爆破警戒范围由设计确定。在危险区边界,都设有明显标志,并派出警戒哨。

 ③执行警戒任务的人员,按指令到达指定地点并坚守工作岗位。

 (7)爆后检查都遵守下列规定:

 ①浅孔爆破,爆后超过5min,方准许检查人员进入爆破作业区;如不能确认有无盲炮,经15min后才能进入爆区检查。

 ②深孔爆破,爆后超过15min,方准检查人员进入爆区。

 ③经检查确认无盲炮、爆堆稳定、无危坡、危石,爆破区安全后,经当班爆破负责人同意,方准许作业人员进入爆区。

 (8)爆破危害防治措施:

 ①降低爆破震动强度的措施:减小爆破规模,降低一次爆破装药量;采用毫秒延时雷管,减少最大一段起爆药量;加大间隔时间,避免不同段起爆炸药量爆破产生震动迭加增强效都。

 ②降低爆破冲击波的措施:合理选择爆破参数;堵塞长度和抵抗线;爆破岩体如漏气或存在软弱夹层都进行必要地处理;尽量使爆破方向不朝向建筑物和人员活动场所。

 ③爆破飞石事故的预防:爆破技术设计要合理;按设计要求钻孔、装药、起爆,确保装药施工质量;按设计要求的填(堵)塞料、填(堵)塞位置和长度,进行填(堵)塞施工。

 ④预防爆破毒气中毒的措施:作业人员避炮都选择上风方向的安全位置;使用合格的炸药;爆后15min内不得进入爆区。

 5.2.6支护脚手架安全技术措施

 1、脚手架搭设

 (1)脚手架及施工荷载轴向力主承力区选择在边坡各落碎台坡脚、桩基周围硬质土层上。

 (2)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脚手架搭设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立杆和纵、

 横水平杆坡面扫地杆均采用φ48×3.0钢管,连接扣件采用标准扣件。

 (3)根据边坡实际设计参数,采用错落坡型脚手架,脚手架随坡度而设,主受力立杆间距1.5m,其余辅助受力立杆随坡度而调整搭设间距1.4—1.5m,锚杆施工自下而上施工,因此脚手架施工顺序也由下而上搭设。

 (4)脚手架连墙杆和卸载连壁锁脚锚杆采用φ32mm螺纹钢筋,按照1步2跨(1h×2L)进行设置, 固定点拉杆深度不低于1.5m,角度与边坡锚杆角度相等,连墙杆和卸载连接点设定在每一级边坡平台、每级斜坡面以上。锚杆施工自下往上,脚手架连墙杆、卸载跟随设置,连墙杆、卸载连接按要求操作、施工。

 (5)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构架和设置要求的一般规定

 ①立杆纵距应为1.4~1.6m,立杆横距应≤1.2m,平杆步距应为1.5~1.8m。

 ②作业层距地面高度≥2.0m时,脚手板的铺设宽度:外脚手架≥750mm、里脚手架≥50mm。铺设的脚手板边缘与坡面的间隙≤30mm,铺设的脚手板边缘与挡脚板的间隙≤100mm。当脚手板侧边不贴近立杆时,应予以固定。

 ③剪刀撑的斜杆与水平面的交角宜在45°~60°之间,水平投影宽度不应小于两跨(≥4m)或不应大于四跨(≤8m)。斜杆应与脚手架基本构架杆件加以可靠连接,至少应与3~4根立杆相连接,且斜杆相邻连接点之间的长细比≤60。

 ④立杆底端100~300mm高底处,一律设纵向和横向扫地杆,并与立杆连接

 牢固,为防止滑动,每隔3缝打入锚管(Ф48×3.0)深1.5m与纵横杆扣接。

 图16

 脚手架正视图

 本图为脚手架正视图示意图,竖向剪刀撑每9跨设置一道,纵向大剪刀撑从第5步起设置,共设一道,当脚板随作业层设置,当脚板采用竹跳板;连墙点为三步三跨,布置如图所示;本图没有标识随作业层安全网和安全护栏。

 图17

 脚手架侧视图

 本图为脚手架结构示意图,脚手架结构尺寸为,横距1.5m,纵距1.5m,步距1.5m,连墙件和安全护栏在本图中没有标识,脚手架基础部位视马道情况确定是否设置锚筋以防止立杆滑动和在脚手架外立杆底部设60cm高的安全护栏,横行剪刀撑除在脚手架两端设置外,中间每7跨设置一道,扫地杆距离马道面垂直距离为30cm,脚手架铺设2层竹跳板,上一层为安全防护层,下一层为作业层,安全网和安全护栏以及挡脚板等随作业层设置。

 (6)杆件连接构造的规定

 ①脚手架左右相邻立杆和上下相邻平杆的对接接头应相互错开设置在不同的构架框格内。相邻立杆接头宜布置在不同步距内,距相邻平杆的距离应<1/3步距。上下相邻平杆接头宜布置在不同纵距内,距相邻立杆的距离应<1/3步距。

 ②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杆件的搭接接头长度应≥0.8m。搭接部分的结扎不应少于2道,且结扎点间距≤0.6m。

 ③杆件端部伸出结扎点的长度≥0.1m。

 ④单立杆和双立杆连接:当采用单杆连接时,单立杆与双立杆之中的一根立杆直接对接,并在对立杆上加旋转扣二道。当采用双杆连接时,单立杆底支小于横杆上,上部与横杆扣牢,并与双立杆不少于3道旋转扣连接。

 ⑤相邻步架的纵向水平杆应相互错开布置在立杆的两侧,以改善立杆的偏心受压状况。

 ⑥平杆(大、横向水平杆)不得跳设或漏设。

 (7)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杆配件的一般规定:

 ①钢管端部切口应平整,杆件无明显变形、裂纹和严重锈蚀形象。

 ②扣件应与杆件管径相匹配,其性能应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规定。严禁使用加工不合格、锈蚀和有裂纹的扣件。

 ③脚手架杆配件应能满足安全要求,并与脚手架主体结构架杆连接可靠。

 ④竹串片脚手板的竹片宽应≥60mm,拼接螺栓直径为Ф8~Ф10,螺栓间距≤600mm,拼接必须坚固可靠。铺设后用14#~16#镀锌铁丝绑牢固定。

 (8)搭设脚手架时沿纵向每4跨设置一道横向剪刀撑,剪刀撑沿高程方向连续设置;沿横向每2跨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间距6m,斜角为45°-60°之间,剪刀撑沿高程方向连续设置,以确保脚手架整体稳定;

 (9)沿脚手架全高采用柔性拉锚系统分段向上斜拉,斜拉方向上倾45度,柔性钢绳拉锚系统按照5.4m×5.6m间距进行布置。同时,每级平台设置一排地

 锚插筋与脚手架水平横向水平杆刚性连接牢固,地锚间距与脚手架纵向间距一致,按照2.8m间距进行设置。通过以上局部加固,以起到分段卸荷和防止脚手架在钻机冲击反力作用下向外倾翻,确保五、六级边坡脚手架整体安全稳定。

 2、脚手架的使用及维护

 (1)脚手架搭设完成后,未经检查验收、或在检查验收中发现的问题没有整改完成的、或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的,严禁投入使用。

 (2)应在脚手架醒目的位置悬挂警示牌,注明脚手架通过验收的时间、使用期限、一次允许在脚手架上的作业人数、最大承受荷载等。

 (3)脚手架在使用过程中,应进行定期检查和班前检查。如遇大风、大雨、撞击等特殊情况时,应对脚手架的强度、稳定性、基础等进行专项检查,若发现问题必须立即处理,未经处理、验收合格,严禁人员上架作业。

 (4)作业层上的施工载荷应符合设计要求,严禁超载。

 (5)雨、雪天气施工,应采取必要的防雨、防雪、防滑措施,遇6级以上大风、强雾天气、能见度很低时应暂停在脚手架上作业。

 (6)在脚手架上进行电、气焊或从事吊装作业时,应采取防火和防撞击脚手架的措施,并派专人监护。

 (7)脚手架在使用期间,严禁拆除主节点处的纵、横向水平杆,纵、横向扫地杆,固定连接件,不准任意改变脚手架的结构、用途,如必须改变排架结构,应征得原设计同意,重新设计。

 (8)在施工中,若发现脚手架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设计部门和安全部门,由设计部门和安全部门对脚手架进行检查鉴定,确认脚手架的安全稳定性后方可使用。

 3、脚手架的拆除

 (1)脚手架拆除前,应编写拆除作业指导书,按该脚手架的设计报批程序进行报批。无作业指导书或安全措施不落实的,严禁拆除作业。

 (2)拆除作业前,应将经批准的作业指导书、拆除施工方案向现场施工作业人员进行交底。并检查落实现场安全防护措施。

 (3)脚手架拆除前,应先将脚手架上留存的材料、杂物等清除干净,并将受拆除影响的机械设备及其他设施移开或加以保护。

 (4)脚手架拆除按批准的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要求,统一指挥,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不得上、下层同时拆除。

 (5)拆下的材料、构配件等,严禁抛掷。应用绳索捆绑牢固缓慢下放,或用吊运方法运送到地面。

 (6)脚手架拆除后,应做到工完场清。所有材料、构配件应堆放整齐、安全稳定,并及时转运。

 (7)脚手架应连续拆除完毕,若因故中途停顿,除作必要的加固外,还应在醒目位置挂警示牌,划定警戒区域,严禁无关人员进入。

 5.2.7钻孔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1)钻机司机都经过专业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持证后方可单独操作。

 (2)钻机的工作地面都平整,在倾斜地面作业时,履带板下方都用楔形木块塞紧。不得在斜坡上横向钻孔作业。

 (3)采用湿式凿岩,或装有能够达到国家工业卫生标准的干式捕尘装置。作业人员宜佩戴口罩、面罩、耳塞等劳动防护用品。

 (4)开钻前,先检查工作面附近岩石是否稳定;有无盲炮,发现问题都立即处理,否则不得作业。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在残空中钻孔。

 (5)夜间作业都有足够的照明。

 (6)钻孔质量都符合爆破设计要求,不得因钻孔误差影响爆破效果或发生安全事故。

 5.2.8边坡支护安全技术措施

 1、锚索施工

 ①钢铰线通过特制的放料支架下料,防其弹力将人员弹伤,往孔内安装锚索时,应由专人统一协调指挥。

 ②锚索张拉时,在千斤顶伸长端设置警戒线,作业人员不得进入锚索张拉作业区,以防张拉时出现异常伤人。锚索张拉必须按操作规程施工,并且有切实的安全防护措施。 

 ③锚索施工时,高压风管、高压油管的接头应连接牢固;造孔、张拉机械的传动与转动部分均需设置完备的防护罩。

 ④锚环破裂后,可能使钢丝或钢铰线突然弹起,或将拉伸机倾倒,因此除对锚环质量认真检查外,还应正确安放锚环,严格按设计控制张拉吨位。

 ⑤要对油泵安全阀经常校验,并严格按操作规程施工。

 ⑥锚索造孔采用潜孔锤风动钻进时,应采取必要的除尘措施。开孔时,对孔口松动岩块应进行清除,以避免冲击钻进时岩体掉块伤人。

 2、锚杆施工

 ①施工过程中指定专人加强观察,定期检查锚杆抗拔力,确保安全。

 ②作好锚杆防护工作,锚杆安设后不得随意敲击、碰撞、拉拔杆体等扰动。

 3、注浆施工

 ①作业前应检查注浆罐、弯头、输料管、注浆管和管路接头是否完好,输料管不得有回折。注浆施工作业中,要经常检查出料弯头、输料管、注浆管和管路接头等有无磨薄、击穿或松脱现象,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②向锚杆孔注浆时,注浆罐内应保持一定数量的砂浆,以防罐体放空,砂浆喷出伤人。

 ③非操作人员不得进入正进行施工的作业区。施工中,喷头和注浆管正前方严禁站人。

 ④注浆工作压力应逐渐升高。

 ⑤注浆作业应连续进行,罐内储料应保持在罐体容积的三分之一左右。

 ⑥注浆器、水箱、油泵等设备,应安装压力表和安全阀,使用过程中如发现破损或失灵时,应立即更换。

 ⑦施工期间应经常检查输料管、喷头、注浆管等管路的连接部位,如发现磨薄、击穿或连接不牢等现象,应立即处理;

 4、框格梁施工

 ①框格梁基础开槽前必须检查槽壁的稳定状况,确认安全,作业中应随时观察,发现不稳定征兆必须立即撤离危险地段,处理完毕且确认安全后,方可恢复作业。

 ②框格梁基槽高边坡开挖施工时,要做好开挖上边缘处的截排水,为防止大到暴雨的冲击,尽量多设几道截排水沟。

 ③高边坡开挖后若未能及时做框架梁等防护措施,要用彩条布等及时覆盖,防止雨水冲蚀,坡体失稳坍塌。

 ④框架施工过程中,要防止边坡上部的滚石滚落伤及人员或设备。并保证作业面滚石等易滚物件不会对下一台阶工作面形成安全隐患。

 5.3应急预案

 5.3.1项目部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

 项目综合应急领导小组

 资金保障组

 工程技术保障组

 设备物资保障组

 安全保通、原因调查组

 通讯、后勤保障组

 善后工作组

 现场应急工作组

 实施灾害抢险救援

 项目综合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

 图18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1、总指挥:陈加伟——负责全面指挥。联系电话:13888699893

 2、副总指挥:李如毅——现场指挥和协调。联系电话:15887108726

 职责:

 ①应急救援组组长职责

 及时承担起现场救援的全面指挥工作,领导和决策应急响应与危机处理工作;负责突发事故和紧急情况时,立即启动本预案,做到快速反应从容应对指挥得当,部署及时;依照本预案有关管理方案的规定和现场实际情况,分配相关人员的具体职能,协调应急救援处理工作,提升小组团队应急能力;在紧急状态结束后,控制受影响地点的恢复,并组织人员参加事故分析和处理。

 ②应急救援组副组长职责

 协助领导小组组长工作,在组长不在时,承担起组长职责,确保各项目标、指标和任务的完成;评估事故的规模和发展态势,建立应急步骤,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和减少设施和财产损失;设立与应急中心的通讯联络,为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建议和信息;安排寻找受伤者及安排非重要人员撤离到集中地带;如有必要,在救援服务机构来之前直接参与救护活动。

 3、通讯、后勤保障组

 组

 长:董家松 联系电话:13888256277

 成

 员:文思琪 联系电话:18487196424

 职责:

 ①通讯保障组职责

 a、确保内部和外部联系畅通,内外信息反馈迅速。

 b、保持通讯设施和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c、负责应急过程的记录与整理及对外联络。

 d、了解掌握事故情况,负责事故发生后在第一时间通知应急小组主要成员,负责召集小组成员对外联络,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

 ②后勤保障组职责:

 a、负责现场紧急救援物资的征集。

 b、提供合格的抢险抢修或救援物资及设备。

 c、保障系统内各组人员必须的防护、救护用品及生活物资的供给。

 4、资金保障组

 组

 长:张贵东 联系电话:18669217091

 成

 员:杨晓凤

 职责:及时提供应急抢险所需资金,如资金紧张及时与指挥部及公司资金保障组联系,请求支援。

 5、技术保障组

 组

 长:李磊轩 联系电话:13628777039

 成

  员:唐黎睿、周晗、刘喆

 职责:

 a、项目技术及现场负责人到达事故地点后,对坍塌事故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及时向应急小组组长提出科学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支持,有效地指导应急行动中的工程技术工作。

 b、提出抢险抢修及避免事故扩大的临时应急方案和措施。

 c、指导抢修组实施应急方案和措施。

 d、修补实施中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存在的缺陷。

 e、绘制事故现场平面图,标明重点部位,向外部救援机构提供准确的抢险救援信息资料。

 6、安全保通(警戒)组

 组

 长:段吉榆 联系电话:18313969540

 成

 员:宝朝生、杨国俊、林泽贤

 职责:

 a、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设置事故现场警戒线,阻止非抢险救援人员进入现场,保护抢险人员的人身安全,维持治安秩序。

 b、负责保护事故现场,避免闲杂人员围观,监视事故现场发展情况等。

 c、对场区内外进行有效隔离疏散,引导施工现场外周边居民撤出危险地带。

 d、负责现场车辆疏通,引导抢险救援人员及车辆的进入,保持抢险救援通道的通畅。

 e、抢险救援结束后,封闭事故现场,直到收到明确解除指

 f、负责因突发安全公共事件或紧急情况下导致的相应路段交通受阻后,保持与当地安监、交警、路政部门及南环公司、管理处的联系,监督检查现场应急工作组的安全标志、标牌等保通物资的储备,协助交警和路政部门或南环公司对交通管制、疏导方案的实施。对灾害事故原因进行分析调查等。

 7、现场医疗救护组

 组

 长:邓云慧,联系电话:13808734988

 成

 员:张晗翼、郭光雄

 职责:

 a、负责现场受害人员的救护工作。

 b、在外部救援机构末到达前,对受害者进行必要的抢救。

 c、协助外部救援机构转送受害者至医疗机构,并指定人员护理受害者。

 d、对受害人员做简易的抢救和包扎,及时转移重伤人员到医疗机构就医,使重度受害者优先得到外部救援机构的救护。

 8、设备物资保障组

 组

 长:董宝涛,联系电话:18487214993

 组

 员:王涛

 职责:保障系统内各组人员必须的防护、救护用品及生活物资的供给,并根据现场救援需要,及时组织和提供所需物资。

 9、现场应急抢险组

 组

 长:刘伟华,联系电话:18725194144

 组

 员:刘基、代绍斌、刘志勇、尹围、杜张浩

 职责:

 a、协调有关部门的抢险行动,及时报告抢险进展情况。

 b、引导现场作业人员从安全通道疏散。

 c、抢运可以转移的场区内物资,将可能引起新危险物品转移到安全地带。

 d、在事故有可能扩大进行抢险抢修或救援时,高度注意避免意外伤害。

 e、抢险抢修或救援结束后,安排人员配合好事故调查取证,并对结果进行复查和评估。

 10、善后处理组

 组

 长:陈智,联系电话:13888842364

 组

 员:唐黎泉

 职责:及时统计事故伤亡情况,做好人员及家属的安抚稳定、疏导及赔付工作,并对接公司善后工作小组对受伤人员进行探望、慰问等相关事宜。

 5.3.2事故报告程序

 1、应急监控与信息报告

 ①现场应急工作组接到报警后,必须及时赶赴现场查勘险情,全面了解事故灾害的影响程度,充分掌握险情后,立即向项目综合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险情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应急措施意见,及时组织实施抢险救援工作。

 ②综合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险情报告后,立即向项目综合应急领导小组或主管领导报告,并协助现场应急工作组通知南环公司、管理处及地方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保持与现场应急工作组的联系,随时掌握事故灾难情况,并根据项目综合应急领导小组的意见,适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

 ③各现场应急工作组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南环公司、管理处以及与当地人民政府、安监、交警及路政部门的联系,提前做好相应的预防准备工作。

 ④各现场应急工作组在日常管理中,要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的检查力度,对存在的安全隐患随时跟踪和排除,发现安全隐患、自然灾害及安全生产事故应及时报告。

 2、预警行动

 ①现场应急工作组接到报告或报警后,必须带领应急工作组及时赶赴现场查勘,全面了解事故灾难的影响程度。充分掌握险情后,必需立即向项目综合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险情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应急措施意见。

 ②项目综合应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接到应急报告的信息后,应及时研究应急处置预案。同时通知相关部门和项目各部门采取相应行动,进行先期处置,防止事故扩大。密切关注事态进展,做好应急准备和预防工作,事态严重时要及时上报上级机关。同时,专人负责联系南环公司、管理处、地方人民政府、安监、交警、路政等部门,迅速组织应急抢险队伍及青年先锋突击队进场,实施救援工作。

 ③在需采取交通管制时,现场应急工作组必须与交警、路政部门或南环公司、管理处取得联系,参与制定将要采取的管制措施,根据交警、路政部门或南环公司、管理处确定的管制措施和管制时间协助实施。

 ④事故灾难发生后,经现场应急工作组查勘,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则由现场应急工作组启动自己的应急预案,组织实施救援抢险工作。若发生的险情超出了现场应急工作组力所能及的范围,需要项目综合应急领导小组给予协调、支持、配合或帮助的,现场应急工作组应将具体情况及时向项目综合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由项目综合应急领导小组研究后启动应急预案,并组织做好实施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5.3.3事故特征及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机械伤害事故应急处置方案

 ①事故特征

 a、机械伤害可能导致人员受伤、死亡;设备损坏、报废;财产损失等。

 b、事故发生在施工现场。

 c、现场环境复杂或气候恶劣;机械设备违规操作,易发生倾覆等事故。

 d、机械设备运转异常;机械部分联接松动、失效;主要承重构件焊缝开裂、扭曲变形;整机倾斜;钢丝绳钢丝断裂;刹车失灵;大风、大雾、雨雪等恶劣天气施工以及操作人员思想麻痹等事故前兆时,容易发生机械伤害事故。

 ② 机械设备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为有效防止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机械设备事故处置措施如下:

 a、出现事故征兆时处置措施

 切断电源,停机检查,待排除故障后再行开机;在恶劣天气情况下,停止机械的操作,天气好转后,恢复机械操作。

 b、事故发生时处置措施

 停机、断电,迅速撤离所有作业人员,确保安全。进行机械设备抢修维护;待机械故障排除后再进行操作。

 c、有遇险人员时的处置措施

 遇险人员要积极自救,同时要想方设法通知救援人员自己所处的位置,以便得到及时救援;救援人员按规定穿戴好防护用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携带相关救援机具、物资(根据储备物资装备确定),对遇险人员进行抢救。

 ③ 注意事项

 a、抢救受伤人员(特别是重伤人员),—定要在现场或附近就地进行,切忌长途护送到医院。

 b、克服麻痹思想,把握重点,把机械设备灾害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c、做好善后工作,伤亡人员及家属的抚恤工作,确保事故发生后伤亡人员及家属思想稳定。做好受伤人员医疗救护的工作,协调处理医疗救护单位的相关矛盾。做好伤亡人员及财产损失的理赔工作。

 2、高处坠落事故特征及应急处置措施

 ①事故特征

 a、危险性分析

 通过对施工全过程危险因素的辨识和评价,高空坠落事故发生几率较大,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较严重,列为项目工程的重大危险因素。

 b、事故类型

 依据高处坠落事故对人体伤害的坠落方式,把高处坠落事故大体分为如下类型:

 脚手架上坠落,悬空高处作业坠落,登高过程中坠落,梯子上作业坠落等。

 ②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a、高处作业人员不使用爬梯、未按要求系安全带、安全绳或者使用不当。

 b、临边、洞口等坠落高度在2m以上,而无防护栏杆、安全网、挡板或防护不可靠。

 c、当发生大风、暴雨、暴雪等恶劣气候时,高处作业人员即有可能发生坠落事故。

  (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①出现征兆时处置措施

 a、高处作业人员未按要求系安全带、安全绳或者使用不当时,也有可能发生坠落事故,此时可以当场制止,必要时召开安全会议通报违章行为,按规章制度进行处罚。严格要求作业人员严禁穿易滑鞋、高跟鞋、拖鞋,要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

 b、临边、洞口等坠落高度在2m以上,而无防护栏杆、安全网、挡板或防护不可靠时,即有可能发生坠落事故,应按要求完善上述防护设施。

 c、当发生大风、暴雨、暴雪等恶劣气候时,高处作业人员即有可能发生坠落事故,对此要加强对气象部门的联系,尽早掌握气象变化情况,提前停止高空作业,撤离人员,必要时加固高耸设备。

 d、现场所有洞口、悬空、临边的地方要严格按安全技术要求设置防护栏杆、防护网。

 ②事故发生时处置措施

 发生高空坠落事故时,立即启动现场处置方案,急救人员尽快赶往出事地点,并及时通知医疗部门,尽量当场施救,抢救的重点放在颅脑损伤、胸部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

 a、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b、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c、发现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

 布条包扎后。搬运时,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板上,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招致死亡。抢救脊椎受伤者,搬运过程,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

 d、发现伤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运伤者。应在骨折部位用夹板把受伤位置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刺伤肌肉,神经或血管。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处上下关节为原则,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头等,在无材料的情况下,上肢可固定在身侧,下肢与腱侧下肢缚在一起。

 e、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在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正确的现场止血处理措施:

 i、一般伤口小的止血法:先用生理盐水(0.9%NaCl溶液)冲洗伤口,涂上红汞水,然后盖上消毒纱布,用绷带,较紧地包扎。

 ii、加压包扎止血法:用纱布、棉花等作成软垫,放在伤口上再加包扎,来增强压力而达到止血。

 iii、止血带止血法:选择弹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带或三角巾、毛巾、带状布条等,上肢出血结扎在上臂上1/2处(靠近心脏位置),下肢出血结扎在大腿上1/3处(靠近心脏位置)。结扎时,在止血带与皮肤之间垫上消毒纱布棉纱。每隔25-4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分钟。

 f、救助人员要服从指挥,统一行动。险情发生至现场恢复期间,应封锁现场,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发生意外。

 g、及时将抢救进展情况报告应急自救组长。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它措施,及时把伤者送往邻近医院抢救,运送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同时,密切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

 3、坍塌滑坡事故特征及应急处置方案

 (1)事故特征:土体不稳、地质结构破坏,土层或石层自稳能力差,发生坍塌。坍塌事故一旦发生,人员、机具会被掩埋,造成人员伤亡、机具、财产损失。坍塌事故发生前,地表易出现异常裂纹、较大沉降。

 (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①出现孔壁坍塌征兆时处置措施

 若坍塌征兆比较轻微,则直接进行处理,对地表出现裂纹或沉降的地方进行加固等。

 若坍塌征兆比较明显,应立即疏散危险区域内的人员,待人员疏散完成后,由专家组对可能出现坍塌事故的危险区域进行评估。

 ②事故发生时处置措施

 a、迅速撤离危险区域内所有人员,待坍塌现场地表或山体稳定后,再进行物资设备转移。

 b、当施工现场的监控人员发现土方或建筑物有裂纹或发出异常声音时,应立即报告给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并立即下令停止作业,并组织施工人员快速撤离到安全地点。

 ③有遇险人员时的处置措施

 a、遇险人员要积极自救,同时要想方设法通知救援人员自己所处准确位置,以便得到及时救援;最早发现事故者应立即大声呼救,并向有关人员报告或报警。

 b、当土方或建筑物发生坍塌后,造成人员被埋、被压的情况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全员上岗,除应立即逐级报告给主管部门之外,应保护好现场,在确认不会再次发生同类事故的前提下,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受伤人员。

 c、事故原因明确可立即采取正确方法施救,但决不可盲目救助。救援人员按规定穿戴好防护用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携带相关救援装备(根据储备物资装备确定),对遇险人员进行抢救、搜救。

 d、当少部分土方坍塌时,现场抢救组专业救护人员要用铁锹进行撮土挖掘,并注意不要伤及被埋人员;当边坡大面坍塌,造成特大事故时,由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指挥,各有关部门协调作战,保证抢险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要

 采用吊车、挖掘机进行抢救,现场要有指挥并监护,防止机械伤及被埋或被压人员。

 e、急救人员按照有关救护知识,立即救护伤员,在等待医生救治或送往医院抢救过程中,不要停止和放弃施救,如采用人工呼吸,清洗包扎或输氧急救等。

 f、现场不具备抢救条件时,立即向社会求救。工地应配备气体检测仪,通风设备,有供氧的防毒面具,担架,医用氧气瓶等急救设备、用具。

 g、被抢救出来的伤员,要由现场医疗室医生或急救组急救中心救护人员进行抢救,用担架把伤员抬到救护车上,对伤势严重的人员要立即进行吸氧和输液,到医院后组织医务人员全力救治伤员。

 h、当核实所有人员获救后,将受伤人员的位置进行拍照或录像,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等待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处理。

 i、对在土方坍塌死亡的人员,由善后处理组负责对死亡人员的家属进行安抚,伤残人员安置和财产理赔等善后处理工作。

 4、触电伤害事故特征及应急处置方案

 (1)事故特征

 ①危险性分析

 触电事故是施工中常见的事故,也是施工中人身伤亡事故的主要类型。从触电者的最终伤害程度来看,当触电者抢救及时、方法正确是极有可能获救的。

 ②事故出现前征兆

 施工电源接线混乱,电线有破损。

 (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①出现征兆时处置措施

  规范接线,电面线埋入土内,线路接头按规范进行。

 ②事故发生时处置措施

 a、触电急救的要点是动作迅速,救护得法,切不可惊慌失措,束手无策。要贯彻“迅速、就地、正确、坚持”的触电急救八字方针。发现有人触电,首先要尽快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然后根据触电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对症施救。 发现有人触电时,应立即使触电人员脱离电源,脱离电源方法如下:

 i、将出事附近电源开关闸刀拉掉、或将电源插头拔掉,以切断电源。

 ii、用干燥绝缘木棒、竹竿、布带等物将电源线从触电者身上拨离或者将触电者拨离电源。

 iii、必要时可用绝缘工具(如带有绝缘柄的电工钳、木柄斧头以及锄头)切断电源线。

 iv、 救护人可戴上手套或在手上包缠干燥的衣服、围巾、帽子等绝缘物品拖拽触电者,使之脱离电源。

 v、如果触电者由于痉挛手指导线缠绕在身上,救护人先用干燥的木板塞进触电者身下使其与地绝缘来隔断入地电流,然后再采取其它办法把电源切断。

 vi、如果触电者触及断落在地上的带电高压导线,且尚未确证线路无电之前,救护人员不得进入断落地点8-10米的范围内,以防止跨步电压触电。进入该范围的救护人员应穿上绝缘靴或临时双脚并拢跳跃地接近触电者。触电者脱离带电导线后,应迅速将其带至8-10米以外立即开始触电急救。只有在确证线路已经无电,才可在触电者离开触电导线后就地急救。

 b、在使触电者脱离电源时应注意的事项:

 i、未采取绝缘措施前,救护人不得直接触及触电者的皮肤和潮湿的衣服。

  ii、严禁救护人直接用手推、拉和触摸触电者,救护人不得采用金属或其他绝缘性能差的物体(如潮湿木棒、布带等)作为救护工具。

 iii、在拉拽触电者脱离电源的过程中,救护人宜用单手操作,这样对救护人比较安全。

 iv、当触电者位于高位时,应采取措施预防触电者在脱离电源后,坠地摔伤或摔死(电击二次伤害)。

 v、夜间发生触电事故时,应考虑切断电源后的临时照明问题,以利救护。

 ③有遇险人员时处置措施

 a、发现者应即时向单位领导和调度汇报,明确事故地点、时间、受伤程度和人数;调度应根据现场汇报情况,决定停电范围,下达停电指令。

  b、根据其受伤程度,决定采取合适的救治方法,同时用电话等快捷方式向当地的120抢救中心求救,并派人等侯在交叉路口处,指引救护车迅速赶到事故现场,争取医务人员接替救治。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救治前,现场人员应及时组织现场抢救。

  c、触电者未失去知觉的救护措施:

 触电伤员如神志清醒者,应使其比较干燥、通风暖和的地方仰面平躺休息,严密观察,暂时不要使其站立或走动, 同时请医生前来或送往医院诊治。

 d、触电伤员如神志不清者,应就地仰面平躺,且确保气道畅通,并用5秒时间,呼叫伤员或轻拍其肩部,以判断伤员是否意识丧失,禁止摇动伤员头部呼叫伤员。

 e、触电者已失去知觉但尚有心跳和呼吸的抢救措施:

 应使其舒适地平卧着,解开衣服以利呼吸,四周不要围人,保持空气流通,冷天应注意保暖,同时立即请医生前来或送医院诊治。若发现触电者呼吸困难或心跳失常,应立即施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挤压。

 f、触电后又摔伤的伤员,应就地仰面平躺,保持脊柱在伸直状态,不得弯曲;如需搬运,应用硬模板保持仰面平躺,使伤员身体处于平直状态,避免脊椎受伤。

 e、对“假死”者的急救措施:触电伤员如意识丧失,应在10秒内,用看、听、试的方法,判定伤员呼吸、心跳情况。若看、听、试结果,既无呼吸又无颈动脉

 搏动,则可判定为呼吸、心跳停止。当判断触电者呼吸和心跳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中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进行抢救。方法如下:

 i、通畅气道。第一,清除口中异物。使触电者仰面躺在平硬的地方迅速解开其领扣、围巾、紧身衣和裤带。如发现触电者口内有食物、假牙、血块等异物,可将其身体及头部同时侧转,迅速用一只手指或两只手指交叉从口角处插入,从口中取出异物,操作中要注意防止将异物推到咽喉深处。第二,采用仰头抬颊法畅通气道。操作时,救护人用一只手放在触电者前额,另一只手的手指将其颏颌骨向上抬起,两手协同将头部推向后仰,舌根自然随之抬起、气道即可畅通。为使触电者头部后仰,可于其颈部下方垫适量厚度的物品,但严禁用枕头或其他物品垫在触电者头下。

  ii、口对口(鼻)人工呼吸。使病人仰卧,松解衣扣和腰带,清除伤者口腔内痰液、呕吐物、血块、泥土等,保持呼吸道畅通。救护人员一手将伤者下颌托起,使其头尽量后仰,另一只手捏住伤者的鼻孔,深吸一口气,对住伤者的口用力吹气,然后立即离开伤者口,同时松开捏鼻孔的手。吹气力量要适中,次数以每分钟16-18次为宜。

 iii、胸外心脏按压:将伤者仰卧在地上或硬板床上,救护人员跪或站于伤者一侧,面对伤者,将右手掌置于伤者胸骨下段及剑突部,左手置于右手之上,以上身的重量用力把胸骨下段向后压向脊柱,随后将手腕放松,每分钟挤压60-80次。在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宜将伤者头 放低以利静脉血回流。若伤者同时拌有呼吸停止,在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还应进行人工呼吸。一般做四次胸外心脏按压,做一次人工呼吸。

 iv、抢救过程中伤员的移动与转院

  心肺复苏应在现场就地坚持进行,不要为方便而随意移动伤员,如确实需要移动时,抢救中断时间不应超过30秒。移动伤员或将伤员送往医院时,应使伤员平躺在担架上,并在其背部垫以平硬阔木板。移动或送医院过程中应继续抢救,心跳呼吸停止者要继续心肺复苏法抢救。应创造条件,用塑料袋装入砸碎了的冰屑做成帽状包绕在伤员头部,露出眼睛,使脑部温度降低,争取心脑完全复苏。

  5、落物伤害事故及应急处置方案

 (1)事故特征:

 ①事故危险性分析:物体打击伤害是建筑行业常见事故中四大伤害的其中一种,特别在施工周期短,劳动力、施工机具、物料投入较多,交叉作业时常有出现。这就要求在高处作业的人员对机械运行、物料传接、工具的存放过程中,都必须确保安全,防止物体坠落伤人的事故发生。

 ②事故出现前征兆

 a、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未配戴好安全帽。人员未在规定的安全通道内出入和上下坡面。安全通道上方应搭设双层防护棚,防护棚使用的材料要能防止高空坠落物穿透。

 b、边长小于或等于250mm的预留洞口未封闭和固定。

 c、作业工具未放工具袋内,物料传递乱抛,所有物料未堆放平稳或堆在临边及洞口附近。

 d、人工挑抬物料上下边坡,边坡施工时未设脚手架或作业平台。

 e、修坡下的物料未及时清理和运走,未设围护安全区域,非作业人员可任意进入施工区。

 (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①出现征兆时处置措施

 对上述不安全因素严格按要求整改。

 ②事故发生时处置措施

 当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抢救的重点放在颅脑损伤、胸部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

 a、发生的物体打击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务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

 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b、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6、应急处理物资

 ①安排专项应急费用10万元现金,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用,做应急救助急用。

 ②救援器材及设备 :通讯设备(包括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对讲机),急救药品及器材(止血带、颈托、担架、急救药箱及急救药品、氧气瓶)。

 ③保持3台性能良好的小车(供指挥、联系、救援的用车 ),4台以上的货车、2台以上的挖掘机、2台以上装载机在工地,以备突发事故时紧急救助之用。

 ④保持数量充足的小型电动切割工具、气焊设备、小型电动工具、一般五金工具在现场,以便急救之用。

 表8

 应急救援物质和装备保障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存放地点

 备注

 1

 应急救援指挥车

 辆

 8

 项目部、各工区

 2

 对讲机

 对

 14

 应急仓库

 3

 急救药箱

 个

 6

 应急仓库

 4

 干粉灭火器4Kg

 支

 4

 应急仓库

 5

 担架

 副

 5

 应急仓库

 6

 安全软梯

 米

 14

 应急仓库

 7

 安全绳

 米

 80

 应急仓库

 8

 警戒带

 卷

 30

 应急仓库

 9

 铁锹

 把

 80

 应急仓库

 10

 反光背心

 件

 120件

 应急仓库库

 11

 雨衣

 件

 50

 应急仓库

 12

 雨鞋

 双

 50

 应急仓库

 13

 电筒

 个

 50

 应急仓库

 14

 高音喇叭

 个

 8

 应急仓库

 15

 应急食品

 若干

 应急仓库

 16

 装载机

 台

 15

 各工区工地

 17

 挖掘机

 台

 8

 各工区工地

 18

 潜水泵

 台

 16

 各工区工地

 19

 千斤顶

 个

 14

 各工区工地

 20

 卷扬机

 台

 12

 各工区工地

 21

 自卸车

 辆

 15

 各工区工地

 5.3.4应急救治外援机构

 ①安宁市人民医院

 地址:安宁市中华路58号

 联系电话:0871-66250665。

 ②县街镇卫生院

 地址:县街镇

 联系电话:0871-68701035

 ③急救报警电话120;交通事故报警电话122;报警电话110。

 5.4监测监控

 5.4.1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制度

  必须执行日常和定期安全检查制度。项目部专职安全员坚持每日的安全巡视检查,对违反各种安全规定的行为人进行教育和处罚,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发现问题责令施工队进行整改。组织定期的安全检查,指导和督促施工队搞好安全管理工作。定期进行边坡的巡视检查工作,检查内容包括边坡是否出现裂缝,以及裂缝的变化情况(裂缝的深度及宽度)、是否出现掉渣或掉块现象,坡表有无隆起或下陷,排、截水沟是否通畅,渗水量及水质是否正常等,并做好巡视记录。特别是每天开挖后,次日再次开挖前对已开挖坡体地表进行观察,检查有无坡体开裂失稳现象,确保施工时人员安全。每次爆破后,对已开挖坡体地表进行观察,检查有无坡体开及坡体下部进行坡体稳定性检测,防止意外事故发生。每次大雨过程时和过程后,专职安全人员对坡体进行安全监控并进行地表全面查看。

 5.4.2施工期巡视检查

 定期进行边坡的巡视检查工作,检查内容包括边坡是否出现裂缝,以及裂缝的变化情况(裂缝的深度及宽度)、是否出现掉渣或掉块现象,坡表有无隆起或下陷,排、截水沟是否通畅,渗水量及水质是否正常等,并做好巡视记录。

 5.4.3边坡外部变形监测

 在边坡重点部位,布置变形观测墩,施工期的变形观测应结合永久观测进行。

 通过大地测量法监测边坡变形情况,包括平面变形测量和高程变形测量。有条件的宜采用较为先进的全球定位(GPS)变形测量系统。

 5.4.4支护效应监测

 主要是对锚杆、锚索应力监测,通过在典型部位锚杆、锚索上安装监测仪器,对锚杆、锚索的应力进行监测,反应锚杆及锚索的支护情况及支护效果。主要采用锚杆应力计及锚索测力计进行监测。

 5.4.5爆破振动及声波测试

 在边坡开挖过程中,由于爆破震动影响,有可能造成边坡失稳,通过爆破振动监测及声波测试以控制爆破规模。采用设备宜为:爆破振动测试记录仪、声波仪等。

 5.4.6边坡渗流监测

 通过对地下水位和渗流量的变化情况来判断边坡的稳定状态。采用的设备为渗压计及测压管等。

 5.4.7监测结果分析评价

 应做好边坡施工安全监测成果的整理、反馈工作,以指导施工,边坡的变形数据的处理分析,是边坡监测数据管理系统中一个重要内容,用于对边坡未来的状况进行预报、预警,并对边坡的稳定现状进行科学的评价,预测可能出现的边坡破坏,应做好边坡施工安全监测成果的整理、反馈工作,以指导施工。

 5.4.8风险源的辨识

 表9

 高边坡风险源分析表

 作业内容

 潜在的事故类型

 致险因子

 受伤害人员类型

 伤害程度

 不安全状态

 不安全行为

 备注

 初始

 坍塌

 地质因素

 作业人员本身

 死亡

 变形较大等

 违规作业等

 开挖工程

 物体打击

 作业场地内岩石

 作业人员本身

 轻伤

 无防护等

 操作错误等

 高处坠落

 作业场地内设施

 作业人员本身

 重伤

 无防护、无警示标志等

 忽视警告等

 边坡防护工程

 坍塌

 地质因素

 作业人员本身

 死亡

 变形较大等

 违规作业等

 物体打击

 作业场地内岩石

 作业人员本身

 轻伤

 无防护等

 操作错误等

 高处坠落

 作业场地内设施

 作业人员本身

 重伤

 无防护、无警示标志等

 忽视警告等

 机械伤害

 作业场地内设备

 作业场所其他人员

 重伤

 使用不安全设备

 设备带病运转

 边坡爆破

 爆破伤害

 人员活动作业能力

 作业人员本身

 重伤

 无专业爆破、防护等

 未经许可边坡、排爆等

 物体打击

 作业场地内设施

 作业人员本身

 轻伤

 无防护、等

 操作错误等

 高处坠落

 作业场地内设施

 作业人员本身

 重伤

 无防护、无警示标志等

 忽视警告标志等

 边坡运输

 机械伤害

 作业场地内设备

 作业场所其他人员

 重伤

 使用不安全设备

 设备带病运转

 5.4.9风险源控制措施

 (1) 覆盖层开挖

 1)在施工前应按照设计要求清理完边坡的风化岩块、堆积物、残积物和滑坡体,并在适当位置修筑拦渣坎,保证下部施工安全。

 2)在开挖前按设计要求完成截水、排水沟的施工,验证排水效果,防止地表水和地下水对施工的影响。

 3)覆盖层开挖应按设计边坡坡比自上而下分级进行,坡面按设计要求做成一定的坡势,以利排水。

 4)坡面随开挖下降及时进行清坡,按设计要求或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支护,保证施工安全。支护主要采取锚固、护面和支档几种形式。

 5)作好汛期防水、边坡保护措施,防止边坡坍塌造成事故。

 6)对于边坡易风化崩解的土层,若开挖面不能及时支护时,应预留保护层,在有条件支护时,再进行保护层开挖。

 7)需人工开挖的坡面覆盖层,应在开挖范围内,按照每人控制2.5m的水平距离,作业人员系安全带,从高处分条带向下逐层依次清理,相邻5人之间最大高差不得大于1.5m,所有人员之间最大高差不得大于3m,对于块体较大、人工无法撬动的孤石,宜爆破后清除。

 8)在覆盖层开挖过程中,如出现裂缝或滑移迹象,应立即暂停施工并将施工人员及设备撤至安全区域,在查清原因、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后方可恢复施工。

 (2) 边坡石方开挖

 1)边坡石方开挖采取自上而下的开挖方式,同时应作好边坡开口线上下一定范围内的锁口和锚固工作。对于需要支护的边坡,采用边开挖边支护的方法,永久支护中的系统锚杆和喷混凝土与开挖工作面的高差不大于一个梯段高度,永久支护中的预应力锚索与开挖工作面的高差不大于两个梯段高度。

 2)边坡开挖时,不得采用对坡面产生破坏的爆破方法,可在坡面3-5米以内预留保护层;也可先进行坡面预裂爆破再进行主体石方开挖爆破,一般采用梯段加预裂爆破一次开挖。严格控制一次最大单药量,质点振动速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3)对于边坡易风化破碎或不稳定的岩体,应先做好施工安全防护,边开挖边支护。在有断层和裂隙发育等地质缺陷的部位,应在支护作业完成后才能进行下一层的开挖。

 4)在开挖面靠近平台设计高程时,各级平台预留1.5~2m的保护层,保护层开挖严格按照保护层开挖技术要求进行,并在平台外侧,分别设置护栏及其它挡渣措施,以免石渣滑落。

 5)在靠近其他建筑物边沿或电杆、电缆、电线、风水管等附近开挖时,应由技术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专门的安全防护措施。

  6)边坡开挖的分层厚度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两马道间的高差、钻孔设备和装载机械的技术参数等因素确定。

 (3) 钻孔作业

 1)钻机司机应经过专业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持证后方可单独操作。

 2)钻机的工作地面应平整,在倾斜地面作业时,履带板下方应用楔形木块塞紧。不得在斜坡上横向钻孔作业。

 3)应采用湿式凿岩,或装有能够达到国家工业卫生标准的干式捕尘装置。作业人员宜佩戴口罩、面罩、耳塞等劳动防护用品。

 4)开钻前,应检查工作面附近岩石是否稳定;有无盲炮,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否则不得作业。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在残空中钻孔。

 5)夜间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

 6)钻孔质量应符合爆破设计要求,不得因钻孔误差影响爆破效果或发生安全事故。

 (4)爆破作业

 1)爆破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掌握操作技能,并经公安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相应类别、级别的资格证后,方可从事爆破作业。

 2)爆破方案必须经有关部门审批,按审批后的爆破方案作业。

 3)应提前进行爆破试验,选定合理的爆破参数,施工中不断优化爆破设计方案,防止爆破对边坡岩体和周边建筑物的破坏。有杂散电流存在,不得使用电爆网络起爆。

 4)爆破器材的管理、运输、使用应符合《爆破安全技术规程》(GB6722-2014)的规定。

 5)装药警戒范围由爆破作业领导人确定,装药时应在警戒区边界设置明显标志,并派出警戒哨。

 6)爆破警戒范围由设计确定。在危险区边界,应设有明显标志,并派出警戒哨。

 7)执行警戒任务的人员,应按指令到达指定地点并坚守工作岗位。

 8)起破后,爆破人员必须按规定的等待时间进入爆破地点,检查有无危石和盲炮等不安全现象。

 9)如果发现有危石、盲炮等不安全现象,应及时处理,未处理前应现场设立危险警戒或标志。

 10)只有确认爆破地点安全后,经爆破领导人同意,方准人员进入爆破地点。

 11)每次爆破后,爆破员应认真填写爆破记录。

 12)爆破后检查等待时间:爆后应超过5min,方准检查人员进入爆破作业地点;如不能确认有无盲炮,应经15 min后才能进入爆破区检查。

 13)经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准其它施工人员进入爆区。

 (5)土石方挖运

 1)进入高边坡部位施工的机械,应全面检查其技术性能,不得带病作业。

 2)施工机械进入施工区前,应对经过线路进行检查,确认路基基础、宽度、坡度、弯度、桥梁、涵洞等能满足安全条件后方可行进。

  3)施工机械工作时,严禁一切人员在工作范围内停留;机械运转中人员不得上、下车;严禁施工机械(运输车辆)驾驶室内超载,出渣车车厢内严禁载人。

 4)挖掘机械工作位置要平整,工作前履带要制动,挖斗回转时不得从汽车驾驶室顶部通过,汽车未停稳不得装车。

  5)机械在靠近边坡作业时,距边沿应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确保轮胎(履带)压在坚实的地基上。

 6)装载机行走时,驾驶室两侧和铲斗内严禁载人。

 7)推土机在作业时,应将其工作水平度控制在操作规程的规定以内。下坡时,严禁空挡滑行。拖拉大型钻孔机械下坡时,应对钻机阻滑。

  8)运输车辆应保证方向、制动、信号等齐全可靠。装渣高度不得高出车箱,严禁超速超载。

 9)施工机械停止作业时,必须停放在安全可靠、基础牢固的平地,严禁在斜坡上停车,临时在斜坡上停车,必须用三角木等对车轮阻滑。

 10)施工设备应进行班前班后检查,加强现场维护保养,严禁“带病”运行,不得在斜坡上或危险地段进行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

 5.5安全培训和技术交底

 5.5.1特殊技术工人技术培训

  高边坡防护施工的特种技术工人,包括:电工、张拉工、压浆工、架子工等,上岗前必须经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准操作,并持证上岗;严禁非机械操作人员操作机械。

 5.5.2岗前安全教育

  对上岗前各工种安全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安全生产教育,对新工人必须进行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教育,对容易发生事故的工程施工,要进行安全操作训练,考核确认掌握安全操作技术要领后才能独立作业。

 5.5.3安全和技术交底

 进行三级安全交底和技术交底,第一级交底由总工交至各施工人员、质检人员、试验人员、安全人员,第二级交底由安全人员、技术人员交至施工队长及班组长;第二级交底由施工队长按班组工作性质的不同分别交至各班组。

 第六章

 劳动力计划

 6.1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表10

 配置的现场管理人员表

 序号

 管理人员岗位

 数量(人)

 备注

 1

 项目经理

 1

 2

 技术总工

 1

 3

 安全副经理

 1

 4

 安全科长

 1

 5

 试验主任

 1

 6

 施工队

 8

 7

 安全员

 4

 8

 技术员

 8

 9

 质检员

 4

 10

 试验员

 4

 11

 现场管理人员

 6

 6.2劳动力配置

 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工区配备4个高边坡施工队伍,配备4个边坡作业班组,具体劳动力配置如下:

 表11

 劳动力配置表

 序号

 人员岗位

 数量(人)

 备注

 1

 机械操作手

 16

 挖机、装载机

 2

 运输车辆驾驶员

 8

 3

 钢筋工

 16

 4

 钻孔工

 16

 5

 锚索工

 20

 6

 压浆工

 12

 7

 模板及混凝土工

 20

 8

 电工

 4

 6.3特种作业人员

 1、特种作业人员(包括电工、焊工、起重工、架子工、场内机动车司机、锅炉压力容器操作工等),必须参加当地安全行政主管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安全技术培训,经教育、考核、复验,考核合格取得合格证,获取操作证者方准上岗作业。

 2、取得操作证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定期进行复审,未按期复审或复审不合格者,其操作证自行失效,该特种工不准上岗作业。

 3、特种作业人员连续离开特种岗位6个月以上者,应当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核,经确认合格后方可从事原岗位作业。

 4、项目部及工区要对进场的特种人员进行入场安全教育,并经常对特种工进行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教育,施工前进行针对性的书面安全技术交底,特种工的劳动保护用品要按规定发放,并督促其正确施工劳动保护用品。

 5、特种工必须持证上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不得伪造、涂改或改借。特种工在作业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允许擅自离岗或让别人代替上岗。

 6、对已取得上岗证的人员,工区要进行造册登记存档,《操作证》必须按期复审,不得超期使用,名册应齐全。

 7、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在《操作证》规定的工种作业范围内进行作业。

 8、特种作业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不准随便调离,如果需要调离,必须经项目经理部同意。

 第七章

 脚手架计算书

 7.1脚手架方案概述

 计算的脚手架为双排脚手架搭设高度为10m(注:最大边坡高度40.4m,一级边坡平均坡高为10m,其他平均坡高为8m,以最不利位置计算。),立杆采用单立管。

 搭设尺寸为:立杆的纵距为1.5m,立杆的横距为1.5m,立杆的步距为1.5m。

 钢管类型为Φ48×3.0mm,连墙件见图16脚手架正视图。

 图19

 钢管截面参数

 7.2脚手架计算参数取值

 钢管脚手架的计算参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

 1、人员、机械用具设备标准值取1.5 kN/ m2,同时考虑两层施工,即施工活荷载取3.0kN/ m2。

 2、脚手板采用木板,荷载取0.35kN/ m2,按照铺设4层计算。

 表4.2.2-1

 脚手板自重标准值

 类别

 标准值(kN/m2)

 冲压钢脚手板

 0.30

 竹串片脚手板

 0.35

 木脚手板

 0.35

 竹芭脚手板

 0.10

 3、栏杆采用木板,荷载为:0.17kN/m,安全网荷载取0.01kN/ m2。

 表4.2.1-2

 栏杆、挡脚板自重标准值

 类别

 标准值(kN/m)

 栏杆、冲压钢脚手板挡板

 0.16

 栏杆、竹串片脚手板挡板

 0.17

 栏杆、木脚手板挡板

 0.17

 4、脚手板下小横杆在大横杆上面,且主结点间增加两根小横杆。

 5、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附录E.5表的规定采用,取重现期R=50对应的风压值,基本风压W0=0.30kN/ m2。

 6、高度变化系数:1.5600。

 7、体型系数:0.8720。

 4、钢管截面参数计算如下:

 ⑴截面抗弯模量

 W=π32=(483-42448)=4493mm3

 ⑵截面惯性矩

 I=π64×484-424=107831mm4

 ⑶截面回转半径

 i=14482+422=15.95mm

 ⑷截面净面积

 A0=π4482-422=424mm2

 7.3横向水平横杆的计算

 小横杆按照简支梁进行强度和挠度计算,小横杆在大横杆的上面;按照小横杆上面的脚手板和活荷载作为均布荷载计算小横杆的最大弯矩和变形。

 1、均布荷载值计算

 小横杆的自重标准值:P1=0.033kN/m

 脚手板的荷载标准值:P2=0.350×1.500/3=0.175kN/m

 活荷载标准值:Q=3.000×1.500/3=1.500kN/m

 荷载的计算值:q=1.2×0.033+1.2×0.175+1.4×1.500=2.35kN/m

 图20

 小横杆计算简图

 2、抗弯强度计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简支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Mqmax=ql28=2.350×1.50028=0.661kN.m

  σ=M/W≤f=0.661×106/4493=147.104N/mm2≤205N/mm2

 故满足要求。

 表5.1.6

 钢材的强度设计值与弹性模量

 Q235钢抗拉、抗压和抗弯强度设计值 f

 205

 弹性模量E

 2.06×105

  3、挠度计算

  最大挠度考虑为简支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挠度计算公式如下:

 Vqmax=5ql4 384El

 ≤[ν]

 荷载标准值:q=0.033+0.175+1.500=1.708kN/m

 简支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最大挠度

 Vqmax=5ql2 384El=5×1.708×15004384×2.06×105×107831=5.069mm≤1500150=10.00mm

 故小横杆的最大挠度小于1500.0/150=10mm,满足要求。

 表5.1.8

 受弯构件的容许挠度

 构件类别

 容许挠度[ν]

 脚手板,脚手架纵向、横向水平杆

 l/150与10mm

 脚手架悬挑受弯构件

 l/400

 型钢悬挑脚手架悬挑钢梁

 l/250

 7.4纵向水平横杆的计算

 大横杆按照三跨连续梁进行强度和挠度计算,小横杆在大横杆的上面。用小横杆支座的最大反力计算值,在最不利荷载布置下计算大横杆的最大弯矩和变形。

 1、荷载值计算

 大横杆的自重荷载标准值:P1=0.033×1.500=0.050kN

 脚手板的荷载标准值:P2=0.350×1.500×1.500/3=0.263kN

 活荷载标准值:Q=3.000×1.500×1.500/3=2.250kN

 荷载的计算值:P=(1.2×0.050+1.2×0.263+1.4×2.25)/2=1.763kN

 图21

 大横杆计算简图

 2、抗弯强度计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大横杆自重均布荷载与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均布荷载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Mmax=0.08ql2

 集中荷载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MPmax=0.267Pl

 M=0.08ql2+0.267Pl=0.08×1.5×0.033×1.5002+0.267×1.763×1.500=0.715kN.m

 σ=M/W≤f=0.715×106/4493=159.136N/mm2≤205N/mm2

 故大横杆的计算强度小于205.0N/mm2,满足要求。

 表5.1.6

 钢材的强度设计值与弹性模量

 Q235钢抗拉、抗压和抗弯强度设计值 f

 205

 弹性模量E

 2.06×105

  3、挠度计算

 最大挠度考虑为大横杆自重均布荷载与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挠度和均布荷载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

 Vmax=0.677ql4100EI

 集中荷载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

  Vpmax=1.883×Pl3100EI

 大横杆自重均布荷载引起的最大挠度:

 V1=0.677×0.033×1500.004100×2.060×105×107831=0.051mm

 集中荷载标准值:

 P=0.05+0.263+2.2502=2.382kN

 集中荷载标准值最不利分配引起的最大挠度:

 V2=1.883×2382×1500.003100×2.060×105×107831=6.81mm

 最大挠度和为:

 V=V1+V2=0.051mm+6.81mm=6.87mm≤l150=1500150=10mm

  故大横杆的最大挠度小于1500.0/150=10mm,满足要求。

 表5.1.8

 受弯构件的容许挠度

 构件类别

 容许挠度[ν]

 脚手板,脚手架纵向、横向水平杆

 l/150与10mm

 脚手架悬挑受弯构件

 l/400

 型钢悬挑脚手架悬挑钢梁

 l/250

 7.5扣件抗滑力的计算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规范5.2.5):

 R ≤ Rc

 式中:Rc —— 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应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 130-2011表5.1.7采用,取8.0kN;

 R ——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表5.1.7

 扣件、底座、可调托撑的承载力设计值(kN)

 项目

 承载力设计值

 对接扣件(抗滑)

 3.20

 直角扣件、旋转扣件(抗滑)

 8.00

 底座(抗压)、可调托撑(抗压)

 40.00

 1、荷载值计算

 横杆的自重标准值:P1=0.033×1.500=0.05kN

 脚手板的荷载标准值:P2=0.350×1.500×1.500/2=0.394kN

 活荷载标准值:Q=3.000×1.500×1.500/2=3.375kN

 荷载的计算值:R=1.2×0.05+1.2×0.394+1.4×3.375=5.258kN≤8.00 kN

 故单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满足要求。

 7.6脚手架荷载标准值

 作用于脚手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活荷载和风荷载。

 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

 1、每米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标准值(kN/m);查《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 130-2011附录A 计算用表,表A.0.1 单双排脚手架立杆承受的每米结构自重标准值gK(kN/m)得gK=0.1444 kN/m。

 NG1 = 0.1444×10=1.444kN

 表A.0.1

 单双排脚手架立杆承受的每米结构自重标准值gK(kN/m)

 步距(m)

 脚手架类型

 纵距(m)

 1.2

 1.5

 1.8

 2.0

 2.1

 1.20

 单排

 0.1642

 0.1793

 0.1945

 0.2046

 0.2097

 双排

 0.1538

 0.1667

 0.1796

 0.1882

 0.1925

 1.35

 单排

 0.1530

 0.1670

 0.1809

 0.1903

 0.1949

 双排

 0.1426

 0.1543

 0.1660

 0.1739

 0.1778

 1.50

 单排

 0.1440

 0.1570

 0.1701

 0.1788

 0.1831

 双排

 0.1336

 0.1444

 0.1552

 0.1624

 0.1660

 1.80

 单排

 0.1305

 0.1422

 0.1538

 0.1615

 0.1654

 双排

 0.1202

 0.1295

 0.1389

 0.1451

 0.1482

 2.00

 单排

 0.1238

 0.1347

 0.1456

 0.1529

 0.1565

 双排

 0.1134

 0.1221

 0.1307

 0.1365

 0.1394

 解得gK=0.1444。

 (2)脚手板的自重标准值(kN/m2);采用木脚手板,标准值为0.35 kN/m2

 NG2 = 0.350×4×1.500×(1.500+0.500)/2=2.1kN

 (3)栏杆与挡脚手板自重标准值(kN/m);采用栏杆、木脚手板标挡板,准值为0.17 kN/m。

 NG3 = 0.170×1.500×4/2=0.51kN

 (4)吊挂的安全设施荷载,包括密目式安全立网(kN/m2);取0.01 kN/m2

 NG4 = 0.01×1.500×10=0.15kN

 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 NG = NG1+NG2+NG3+NG4 = 4.204kN。

 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总和,内、外立杆按一纵距内施工荷载总和的1/2取值。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NQ = 3.0×2×1.500×1.500/2=6.75kN

 2、 作用于脚手架上的水平风荷载标准值应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WK=μZ×μS×W0

 式中:WK——风荷载标准值(kN/m2);

 W0 —— 基本风压(kN/m2),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附录表E.5的规定采用:W0 = 0.30kN/m2

  μz —— 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表8.2.1的规定采用:μz = 1.52;

 表8.2.1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

 离地面或海平面高度(m)

 地面粗糙度类别

 A

 B

 C

 D

 5

 1.09

 1.00

 0.65

 0.51

 10

 1.28

 1.00

 0.65

 0.51

 15

 1.42

 1.13

 0.65

 0.51

 20

 1.52

 1.23

 0.74

 0.51

 30

 1.67

 1.39

 0.88

 0.51

 40

 1.79

 1.52

 1.00

 0.6

 50

 1.89

 1.62

 1.1

 0.69

 60

 1.97

 1.71

 1.20

 0.77

 70

 2.05

 1.79

 1.28

 0.84

 ...................

 ......

 .......

 ......

 ......

 计算高度为H=10m,得μZ=1.00。

 μs —— 风荷载体型系数:μs = 0.872;应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

 JGJ 130-2011表4.2.6的规定采用。

 经计算得到,风荷载标准值Wk = 0.30×1.00×0.872 = 0.262kN/m2。

 ①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力设计值计算公式:

 N = 1.2NG + 0.9×1.4NQ

 经过计算得到,底部立杆的最大轴向力:

 N=1.2×4.204+0.9×1.4×6.75=13.55kN

 ②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公式:

  N = 1.2NG + 1.4NQ

 经过计算得到,底部立杆的最大轴向压力:

 N=1.2×4.204+1.4×6.75=14.50kN

 3. 风荷载产生的立杆段弯矩设计值 MW,可按下式计算:

 MW=0.9×1.4MWK=0.9×1.4WKlah210

 式中:MWK ——风荷载产生的弯矩标准值(kN.m);

 wk——风荷载标准值(kN/m2),应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 130-2011式(4.2.5)计算;

  la ——立杆的纵距 (m);

  h ——立杆的步距 (m)。

 经过计算得到风荷载产生的弯矩:

  MW=0.9×1.4WKlah210=0.9×1.4×0.262×1.50×1.5210=0.114kN.m

 7.7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1、不组合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NφA≤f

 式中:N——立杆段的轴向力设计值,N=14.50kN;

 i——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mm),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 130-2011附录B表B.0.1采用,i=15.95mm;

 k——立杆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其取1.155,当验算立杆允许长细比时,取k=1;

 u——考虑单、双排脚手架整体稳定性因素的单杆计算长度系数,应按表5.2.8采用,u=1.59;

 表5.2.8

 单、双排脚手架立杆的计算长度系数μ

 类别

 立杆横距(m)

 连墙件布置

 二步三跨

 三步三跨

 双排架

 1.05

 1.50

 1.70

 1.30

 1.55

 1.75

 1.55

 1.60

 1.80

 单排架

 ≦1.50

 1.80

 2.00

 利用内插法1.55-1.51.6-μ=1.5-1.3μ-1.55计算得,

 μ=1.59

 l0——计算长度 (mm),由公式 l0 = kμh 确定,l0=1.155×1.500×1.500=2.60m;

 A——立杆净截面面积,A=424mm2;

 W ——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W=4493mm3;

 λ——由长细比,为λ=l0i=2600/16=162.5;

 φ——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λ的结果查《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 130-2011附录 A 表A.0.6得到φ=0.267;

 表A.0.6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φ(Q235钢)

 Λ

 0

 1

 2

 3

 4

 5

 6

 7

 8

 9

 0

 1.000

 0.997

 0.995

 0.992

 0.989

 0.987

 0.984

 0.981

 0.979

 0.976

 10

 0.974

 0.971

 0.968

 0.966

 0.963

 0.960

 0.958

 0.955

 0.952

 0.949

 20

 0.974

 0.944

 0.941

 0.938

 0.936

 0.933

 0.930

 0.927

 0.924

 0.921

 ....

 ...

 ...

 ...

 ...

 ...

 ...

 ...

 ...

 ...

 ...

 160

 0.274

 0.271

 0.268

 0.265

 0.262

 0.259

 0.256

 0.253

 0.251

 0.248

 170

 0.245

 0.243

 0.240

 0.237

 0.235

 0.232

 0.230

 0.227

 0.225

 0.223

 180

 0.220

 0.218

 0.216

 0.214

 0.211

 0.209

 0.207

 0.205

 0.203

 0.201

 ...

 ...

 ...

 ...

 ...

 ...

 ...

 ...

 ...

 ...

 ...

 利用内插法计算:

 170-162.50.245-φ=162.5-160φ-0.274

 解得φ=0.267。

 f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00N/mm2;

 NφA=145000.267×424=128.083N/mm2≤f=205N/mm2

 故不组合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NφA< f,满足要求。

  2.组合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NφA+MWW≤f

 式中: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N=13.55kN;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i=15.95mm;

 k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1.155;

 u —— 计算长度系数,由脚手架的高度确定,u=1.59;

 l0 —— 计算长度 (m),由公式 l0 = kuh 确定,l0=1.155×1.500×1.500=2.60m;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A=424mm2;

 W ——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W=4493mm3;

 λ——由长细比,为λ=l0i=2600/16=162.5;

 φ——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λ的结果查附录 A 表A.0.6得到φ=0.267; MW ——计算立杆段由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弯矩,MW=0.09kN.m;

 f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00N/mm2;

 NφA+MWW=135500.267×424+900004493=139.722N/mm2≤f=205N/mm2

 故组合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NφA+MWW=139.722N/mm2< f 满足要求。

 7.8最大搭设高度的计算

 采用单 、双排脚手架允许搭设高度[H]按下式计算,并应去较小值。

 不组合风载时:

 H=φAf-(1.2NG2K+1.4∑NQK)1.2gk

 式中:[H] —— 脚手架允许搭设高度(m);

 NG2K ——构配件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NG2K=NG2+NG3+NG4=2.76kN

 NQ —— 活荷载标准值,NQ = 6.75kN;

 gk —— 每米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标准值,gk = 0.1444kN/m;

 经计算得到,

 H=φAf-(1.2NG2K+1.4∑NQK1.2gk=0.267×424×10-6×2.05×105-(1.2×2.76+1.4×6.75)1.2×0.1444=60.28m

 不考虑风荷载时,按照稳定性计算的搭设高度 [H]= 60.28m。

 脚手架搭设高度 [H]等于或大于26米,按照下式调整且不超过50米:

  H=H1+0.001H=60.281+0.001×60.28=56.85m

 经计算得到,[H]=56.85,不考虑风荷载时,[H]和50m比较取较小,脚手架搭设高度限值 [H] = 50.000米。

 脚手架单立杆搭设高度为10m小于[H]=50m,故满足要求。

 考虑风荷载时,采用单立管的敞开式、全封闭和半封闭的脚手架可搭设高度按照下式计算:

 H=φAf-[1.2NG2K+0.9×1.4∑NQK+MWKWφA]1.2gk

 式中:[H] —— 脚手架允许搭设高度(m);

 NG2K ——构配件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NG2K = NG2+NG3+ NG4=2.76kN。

 NQ —— 活荷载标准值,NQ = 6.75kN;

 gk —— 每米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标准值,gk = 0.1444kN/m;

 Mwk —— 计算立杆段由风荷载标准值产生的弯矩,Mwk = 0.114kN.m;经计算得到,

 H=φAf-1.2NG2K+0.9×1.4∑NQK+MWKWφA1.2gk=0.267×4.24×10-4×2.05×105-1.2×2.76+0.9×1.4×6.75+0.1144.493×10-6×0.267×4.24×10-41.2×0.1444=44.85m

 考虑风荷载时,按照稳定性计算的搭设高度 [H ]= 44.85m。

 经计算得到,[H]=44.85m,考虑风荷载时,[H]和50m比较取较小,脚手架搭设高度限值 [H] = 50.00m。脚手架单立杆搭设高度为10m小于[H]=44.85m,故满足要求。

推荐访问:专项 防护 施工方案